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速度脉冲型地震动量化识别
[Abstract]:For near-field velocity-pulse earthquakes, the main pulse shape of the velocity time history is usually asymmetric.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influence of this phenomenon on quantificational identification of velocity-pulsed ground motions, Based on the good adaptive decomposition ability of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 a speed pulse quantization recognition method based on (IMF) reconstruction of 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s established. After signal reconstruction, signal denoising and smoothing can be realized effectively, and pulse period can be determined accurately by peak point method (PPM). Finally, pulse characteristics can be defined by its energy size. The method is extended to multi-pulse recogni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pulse direction is verif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ulse quantization recognition method based on IMF reconstruction can identify asymmetric pulse records more effectively and has better engineering applicability than other methods.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8432,51308468) 青年千人计划项目
【分类号】:P31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明;刘勇;孙哲哲;袁赫;;不同类型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影响[J];工程力学;2015年S1期
2 邱志刚;罗奇峰;;脉冲型地震动的潜在破坏能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4年12期
3 赵国臣;徐龙军;谢礼立;;基于多尺度分析方法的近断层地震动特性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12期
4 申彦利;杨庆山;;近场脉冲型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预测研究[J];工程力学;2011年07期
5 韩建平;李达文;;基于Hilbert-Huang变换和自然激励技术的模态参数识别[J];工程力学;2010年08期
6 杨迪雄;潘建伟;李刚;;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层间变形分布特征和机理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9年04期
7 林贵斌,陆秋海,郭铁能;特征系统实现算法的小波去噪方法研究[J];工程力学;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婷;EMD算法研究及其在信号去噪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成;唐泽楠;常志旺;黄国庆;徐腾飞;;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速度脉冲型地震动量化识别[J];工程力学;2017年04期
2 张超;申彦利;;高墩抗震性能评估的适用地震动强度参数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7年01期
3 李扬;周丽;杨秉才;;飞机紊流激励响应的模态参数识别[J];振动工程学报;2016年06期
4 孙梦涵;范峰;支旭东;;近断层大脉冲地震动对网架结构动力反应影响的研究及其简化计算模型[J];土木工程学报;2016年S1期
5 申彦利;邢晨鹏;;基于非弹性位移响应谱值的框架结构易损性分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2期
6 赵国臣;徐龙军;谢礼立;;一种有效的地震动速度时程时域特性分析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06期
7 秦世强;康俊涛;孔凡;;桥梁工作模态分析中阻尼比识别的离散性研究[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6年01期
8 涂建维;汪伯潮;;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调频TMD减振装置[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5年05期
9 包兴先;熊丛博;李翠琳;田玉芹;;基于MIMO信号降噪的模态参数识别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5年19期
10 赵国臣;徐龙军;谢礼立;;基于分解方法的脉冲型地震动非弹性反应谱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凌群;基于统计特性分析的航空电磁数据噪声压制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徐桂敏;BEMD方法和PM模型研究及其在地球化学异常识别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3 张迪;地铁隧道精确延时爆破振动传播规律与控制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4 陈峙;工程专用自卸车车架工作模态识别方法及其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5 陈旭忠;大型煤炭企业生产决策模型及支持系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曾彭;生理信号的多尺度复杂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7 易彩;高速列车轮对轴承状态表征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李翔宇;瞬态形变的散斑干涉测量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9 郝国成;基于ENPEMF信号时频分析的孕震信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10 刘娟;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气象干旱发生规律及预测方法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大群;李明;杨永强;;近断层脉冲地震动对框剪结构的破坏作用分析[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2 邱志刚;罗奇峰;;地震波的归一化时-频反应谱[J];振动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3 孙国华;顾强;何若全;方有珍;;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弹塑性状态的层剪力分布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7期
4 邱志刚;罗奇峰;;归一化时-频反应谱与结构损伤曲线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5 谢俊举;温增平;李小军;李亚琦;吕红山;黄隽彦;;基于小波方法分析汶川地震近断层地震动的速度脉冲特性[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6期
6 胡进军;谢礼立;;汶川地震近场加速度基本参数的方向性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10期
7 胡进军;谢礼立;;地震破裂的方向性效应相关概念综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4期
8 赵凤新;韦韬;张郁山;;近断层速度脉冲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J];工程力学;2008年10期
9 韩建平;王飞行;李慧;;基于振动台试验的模态参数识别算法比较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李爽;谢礼立;郝敏;;地震动参数及结构整体破坏相关性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胡爱军;Hilbert-Huang变换在旋转机械振动信号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2 郝志华;基于局域波法和盲源分离的故障诊断方法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3 胡劲松;面向旋转机械故障诊断的经验模态分解时频分析方法及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盖强;局域波时频分析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峗姝;卢志明;;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上证综合指数时间序列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2 杨彩红;梁建文;张郁山;;基于折线包络的经验模态分解方法[J];震灾防御技术;2013年03期
3 聂文仲;黄华;陶治江;;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间接心电去噪[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4 师黎;吴孔海;王治忠;牛晓可;;基于总体平均经验模态分解的局部场电位相位同步信息编码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28期
5 杨永锋;吴亚锋;任兴民;裘焱;;随机噪声对经验模态分解非线性信号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0年06期
6 蔡剑华;汤井田;胡惟文;;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核磁共振测井信号去噪新方法[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0年03期
7 聂东虎;张汝波;李雪耀;;新的联合三角形法和经验模态分解的水下目标回波检测[J];声学技术;2011年02期
8 徐双;刘增力;;基于集成经验模态分解的舰船辐射噪声仿真信号线谱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9 曲建岭;王小飞;高峰;周玉平;张翔宇;;基于复数据经验模态分解的噪声辅助信号分解方法[J];物理学报;2014年11期
10 武安绪;吴培稚;徐平;李平安;鲁亚军;穆会泳;苏小非;;经验模态分解、数值仿真与形变信号滤波试验[J];地震;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毅;秦树人;毛永芳;;正交经验模态分解及其快速实现[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秦毅;秦树人;毛永芳;;正交经验模态分解及其快速实现[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杨永锋;;经验模态分解与非线性分析的协同研究[A];第四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侯文文;邹俊忠;刘未来;;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眼电伪差去除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自动化专题)[C];2010年
5 李关防;许春雷;惠俊英;;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特征提取算法研究[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2011年海战场电子信息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薛志宏;李广云;周蓉;;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信号降噪方法[A];全国工程测量2012技术研讨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张飞涟;刘严萍;;经验模态分解与神经网络方法在降水预测领域的应用研究[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1系统工程[C];2014年
8 康春玉;章新华;;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信号降噪方法[A];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9 辛鹏;辛雷;蔡国伟;李晓琦;;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与支持向量机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新方法[A];第十一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郝文峰;骆英;顾建祖;;基于经验模态分解-支持向量机的玻璃幕墙开胶损伤预测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恒;经验模态分解中关键问题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葛光涛;二维经验模态分解研究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孙晖;经验模态分解理论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张继红;经验模态分解及径向基函数的一些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5 熊卫华;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及其在变压器状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杨贤昭;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7 高静;经验模态分解的改进方法及应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8 陈志刚;经验模态分解与Savitzky-Golay方法的自适应遥感影像融合[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义;快速二维经验模态分解和相位追踪方法及其在导波无损检测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10 石志晓;时频联合分析方法在参数识别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玉君;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眼电伪迹去除方法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梁江海;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通信信号细微特征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赵强;基于EMD的齿轮故障诊断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熊伟;试车台振动测试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5年
5 陈凯;快速非平稳信号分析诊断与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6 杨U唝~;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城市供水水质异常事件检测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7 郭学雯;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研究新型热中子探测器数据周期性[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8 杨勤甜;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粗糙集属性约简的超声缺陷信号分类识别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6年
9 李超;透平机组故障特征提取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10 卢丹丹;基于EEMD的CPI与PPI关系的结构分析及传导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1904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190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