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方法在硅质岩成因与构造背景研究中的进展及问题
[Abstract]:Due to the weak influence of late weathering and diagenesis,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iliceous rocks are often used to discuss the genesis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siliceous rocks. In this paper, the origin of siliceous rocks and the main elements, trace elements,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Sr-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siliceous rocks formed in different tectonic settings are analyzed. While summariz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advances in the genesis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siliceous rock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misunderstandings of the geochemical behavior of elements and the influence of SiO_2 diluents during silicification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polycleavity of siliceous rocks by geochemical methods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ir genesis and tectonic setting. The re-understanding of diagenetic mechanism of siliceous rocks shows that SiOII acts as diluent for main elements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in the diagenetic process of siliceous rocks. TiO2Al2O3MgOOK2O is less affected by diagenesis than Fe_2O_3,MnO,CaO,Na_2O,P_2O_5. The effect of diagenesis on the main elements of shale or mudstone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siliceous rock, and the content of rare earth elements in siliceous rocks is affected by the degree of silicification as well as the control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2109) 国家“973”计划项目(2015CB453000) 中国地质调查项目(DD20160178011)
【分类号】:P588.2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红卫;白银矿田外围横湾沟硅质岩的研究意义[J];甘肃地质学报;2001年01期
2 冯彩霞,刘家军;硅质岩的研究现状及其成矿意义[J];世界地质;2001年02期
3 朱炳光;;硅质岩成因研究进展[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27期
4 潘家永,张乾,马东升,李朝阳;滇西学拉铜矿区硅质岩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1年01期
5 牟传龙,王立全;云南鲁春晚三叠世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1年01期
6 冯彩霞,刘家军,刘木焱,李志明,李恩东;渔塘坝硒矿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沉积学报;2002年04期
7 张位华,姜立君,高慧,杨瑞东;贵州寒武系底部黑色硅质岩成因及沉积环境探讨[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3年02期
8 江永宏,李胜荣;湘、黔地区前寒武——寒武纪过渡时期硅质岩生成环境研究[J];地学前缘;2005年04期
9 刘志远,金成洙;江西金山矿区硅质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现代地质;2005年01期
10 黄虎;杜远生;黄志强;杨江海;黄宏伟;谢春霞;胡丽沙;;桂西晚古生代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右江盆地构造演化的启示[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卓卓;陈代钊;汪建国;;广西南宁地区泥盆系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六卷)[C];2008年
2 周永章;杨志军;李文;张澄博;何俊国;付伟;杨小强;石贵勇;杨海生;;西藏硅质岩的初步认识[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覃志安;;新疆莫托萨拉铁锰矿中含铁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4 蒋德和;;论华南中、上泥盆统层状硅质岩沉积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9)[C];1994年
5 邱振;王清晨;严德天;;广西来宾蓬莱滩剖面中上二叠统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背景[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6 王卓卓;陈代钊;汪建国;;广西南宁地区泥盆纪硅质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背景[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六卷)[C];2008年
7 付伟;周永章;杨志军;何俊国;聂凤军;李文;李振清;胡朋;;西藏南部地区硅质岩成因的多样性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冯彩霞;胡瑞忠;刘家军;;紫阳下寒武统富硒硅质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A];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遇昊;陈代钊;韦恒叶;汪建国;;鄂西地区上二叠乐平统大隆组硅质岩成因及有机质富集机理[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油气资源研究室[C];2013年
10 邱振;王清晨;;湘黔桂地区中上二叠统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背景[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江天;北祁连山早古生代硅质岩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1年
2 孙冬英;广西二叠纪深海硅质岩系中Guadalupian-Lopingian界线的确定及其全球对比[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岩;南秦岭迭部地区硅质岩成因及富铀建造研究[D];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2015年
2 魏佳;若尔盖铀矿田含矿岩系中硅质岩成因及其成矿意义[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鲍正德;云南昌宁—凤庆泥盆纪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4 门欣;川东北—渝东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5 白君武;新疆达坂城西南硅质岩成因及其成矿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李超民;中甸二—三叠系中硅质岩成因及背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7 李斗;东特提斯洋晚古生代硅质岩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8 黄华;江南造山带内古生代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马文辛;渝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硅质岩特征及成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张余;藏南中生代以来硅质沉积物的微组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中山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99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199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