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油源断裂转换带裂缝发育及其对油气控制作用——以冀中坳陷文安斜坡议论堡地区沙二段为例

发布时间:2018-08-27 17:04
【摘要】:在伸展盆地中,油源断裂转换带往往对油气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是油气的有利聚集部位。为了明确油源断裂转换带裂缝发育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本文利用垂直累积断距-距离曲线法厘定了文安斜坡议论堡构造3条油源断裂的转换带并明确了其分布特征;依据岩心、露头资料、实钻资料和叠前三维地震资料对油源断裂转换带伴生裂缝分布进行了预测模拟;总结了油源断裂转换带对裂缝发育的控制作用,以及二者与油气成藏关系。结果表明:在本研究区油源断裂转换带部位富含砂岩的输导层较发育,应力相对油源断裂其他部位较集中,是裂缝密度高值的发育区,为油气聚集提供优势的运移通道和指向,使油气向低势区汇聚成藏。
[Abstract]:In extensional basins, oil-source fault transition zones ofte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oil and gas, and are favorable accumulation sites for oil and ga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development of oil source fault transition zone and its controlling effect on oil and gas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this paper uses the vertical cumulative fault distance curve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transition zones of three oil source faults in the Yiliaobu structure on the Wenan Slope and their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core, outcrop data, real drilling data and prestack 3D seismic data, the distribution of associated fractures in the oil-source fault transition zone is predicted and simulated, and the controlling effect of the oil-source fault transition zone on the fracture development is summariz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oil-source fault transition zone, the sandstone rich transport layer is relatively developed, and the stress is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in other parts of the oil-source fault, which is the development area with high fracture density, which provides an advantageous migration channel and direction for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Oil and gas converge to low potential areas to form reservoirs.
【作者单位】: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2153)~~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德来,王伟,,马莉;伸展盆地转换带分析──以松辽盆地北部为例[J];地质科技情报;1994年02期

2 赵红格,刘池阳,杨明慧,王定一;调节带和转换带及其在伸展区的分段作用[J];世界地质;2000年02期

3 汪望泉;窦立荣;张志伟;李志;李谦;;苏丹福拉凹陷转换带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年01期

4 吴康军;龚福华;易雪斐;;转换带的分类浅述[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2期

5 宁飞;汤良杰;朱传玲;何春波;张钰;王鹏昊;陈群;;挤压区局部构造转换带类型及石油地质意义[J];现代地质;2009年03期

6 C.K.Morley;李士范;;东非裂谷系中的转换带及其与裂谷中油气勘探的关系[J];海洋地质译丛;1991年02期

7 王晨阳;黄金莉;;应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海南及其邻区地幔转换带结构[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4期

8 张永刚;汤良杰;金文正;万桂梅;吕志洲;;龙门山构造转换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9 王海学;吕延防;付晓飞;孙永河;王海凤;李培海;;裂陷盆地转换带形成演化及其控藏机理[J];地质科技情报;2013年04期

10 AnatolyObzhirov,尹延鸿;海洋到大陆转换带的气体地球化学场[J];海洋地质动态;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艳;符力耘;张敏强;管西竹;侯志强;;异常地层高压转换带与千赫兹声波速度转换带相关性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五专题论文集[C];2013年

2 王晨阳;黄金莉;;应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海南及其邻区地幔转换带厚度[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炳瑜;陈凌;艾印双;何玉梅;;华北克拉通东北部及邻区地壳和地幔转换带厚度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地球深部结构与过程研究室[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史锋;镁锗橄榄石的高温高压变形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2 林杞;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沉积物中自生矿物特征及其硫酸盐—甲烷转换带指示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3 王锋;塔里木盆地古生界碎屑岩地质转换系统与油气成藏规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徐弥坚;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幔转换带结构的接收函数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2 王浩然;油源断裂转换带识别及输导油气有利条件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3 刘冬民;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构造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4 王勇;大北—克拉苏构造带转换带形成演化及其控藏机理[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5 王海学;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转换带形成演化及其控藏机理[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6 王晨阳;应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海南及其邻区地幔转换带结构[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1年

7 沙威;塔南凹陷断裂生长变形机制及控制作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07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207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5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