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冻融红砂岩的SHPB试验研究及细观分析

发布时间:2018-08-31 16:27
【摘要】:使用100 mm直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对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红砂岩试件进行冲击试验,得到了冻融红砂岩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弹性模量的变化。使用扫描电镜对冻融后的岩样进行检测,分析了冻融循环对红砂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冻融次数的增加,峰值应力降低,且峰值应力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采用峰值应力相对损失量ξ对不同应变率作用下的试件进行归一化处理,ξ随冻融循环的进行近似线性变化。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峰值应变逐渐增加,试件的弹性模量逐渐降低。利用扫描电镜对冻融试件的进行扫描,发现冻融循环后红砂岩试件的胶结物质大量脱落,颗粒间联接减弱。定量分析表明,孔隙面积的增加与红砂岩强度的降低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Abstract]:The 100 mm diameter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was used to test red sandstone specimens with different freezing and thawing cycles. The stress-strain curves of freeze-thawed red sandstone were obtained, and the changes of peak stress, peak strain and elastic modulus were analyzed. The effect of freeze-thaw cycle on red sandstone was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ak stres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reeze-thaw times, and the peak stress has obvious strain rate effect.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ve loss of peak stress is used to normalize the specimens under different strain rates, and the variation of 尉 is approximately linear with the freeze-thaw cycle. With the increase of freeze-thaw cycles, the peak strain increases and the elastic modulus decrease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was used to scan the frozen and thawed specimen. It was found that the cementation material of the red sandstone specimen was dropped and the intergranular connection was weakened after freeze-thaw cycle. Quantitativ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ncrease of pore area has obvious correlation with the decrease of red sandstone strength.
【作者单位】: 空军工程大学机场建筑工程系;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8497)
【分类号】:TU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元;天水上磨水库磨拉石建造红砂岩的工程特性[J];甘肃地质学报;2000年02期

2 蒋晓东;曹建劲;叶进龙;李易安;;红砂岩风化机理的有机酸研究[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10年04期

3 罗锡宜;曹建劲;;顺德、肇庆地区红砂岩文物的风化机理及其保护措施[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11年06期

4 姚环;红砂岩强度的试验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5期

5 黄彦华;杨圣奇;;非共面双裂隙红砂岩宏细观力学行为颗粒流模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8期

6 赵明华;苏永华;刘晓明;;湘南红砂岩崩解机理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7 苏承东;付义胜;;红砂岩三轴压缩变形与强度特征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S1期

8 张可能;周斌;彭环云;胡惠华;;湘西高速公路红砂岩工程特性及边坡稳定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9 熊智彪,陈振富,周益强;衡阳地区红砂岩声波参数及其应用[J];中南工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10 单仁亮;宋立伟;李东阳;黄宝龙;刘念;赵文峰;;冻结红砂岩非线性蠕变模型的研究[J];岩土力学;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昕;洪宝宁;周宇泉;;从微细结构角度分析红砂岩的强度特性[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谢强;;扫描电镜下红砂岩破裂过程的连续观察[A];首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3 吴德伦;叶晓明;张平;;围压SHPB试验理论与应用[A];第三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2年

4 王林;于亚伦;;三轴SHPB装置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0年

5 姜龙;许金余;刘军忠;陈勇;;斜长角闪岩动态力学性能的SHPB试验研究[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邓国强;杨科之;;白云岩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破坏形态与耗能关系分析[A];第五届全国强动载效应及防护学术会议暨复杂介质/结构的动态力学行为创新研究群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李夕兵;宫凤强;周子龙;尹土兵;洪亮;;岩石类材料SHPB实验中的几个关键问题[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刘爱华;郑鹏;;SHPB在岩石动静组合加载实验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周子龙;李夕兵;龙八军;;岩石SHPB试验信号的小波包去噪[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刘石;许金余;陈腾飞;王鹏;方新宇;;基于SHPB试验的岩石动态力学响应分析[A];《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vol.9 No.5[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肖尚德;恩施盆地红砂岩斜坡变形破坏机理与防治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2 陆华;冲击荷载下红砂岩流固耦合的动力响应及损伤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3 龚囱;分级加卸载条件下红砂岩蠕变破坏声发射特性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4 梁书锋;恒应变率冲击作用下花岗岩的损伤演化与本构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5 宋立伟;西北地区冻结岩石力学特性及爆破损伤评价模型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其;红砂岩单轴加卸载蠕变特性试验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2 高盼盼;冲击能在红纱岩土中的消耗及传递规律[D];江西理工大学;2016年

3 陈康;红砂岩蠕变过程中应变与声发射特性关系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6年

4 曾潇;低量级单点冲击能在红砂岩土中的传递与消耗规律[D];江西理工大学;2016年

5 陈忠熙;红砂岩特征强度点声发射特性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6年

6 陈春华;降雨条件下赣南红砂岩边坡的稳定性分析[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永明;泥质红砂岩边坡稳定性分析与防治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储文静;湘西红砂岩的工程地质特征与工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9 张勇;南京红砂岩细观损伤演化特性及其本构模型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10 高科;岩石SHPB实验技术数值模拟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155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2155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e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