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舟曲泥石流源区土壤分散性高光谱探测模型

发布时间:2018-09-03 15:52
【摘要】:通过开展土壤分散性高光谱测量实验,首次明确了舟曲泥石流源区土壤分散性敏感波段位置、建立了土壤分散性高光谱探测模型、探讨了土壤分散性高光谱探测机理。结果表明,(1)傅里叶变换可以将光谱从时间域转换为频率域,实现对光谱信号与噪声的分离。通过开发矿物组分精细鉴别系统,实现了光谱去噪,为构建土壤分散性高光谱探测模型提供了高保真数据源;(2)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的土壤分散性高光谱探测模型在研究区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所确定的敏感波段位置及其反射率与土壤分散性具有较高的相关性;(3)分析矿物光谱结果表明,土壤分散性高光谱探测的敏感波段位置实际上反映了土壤矿物组分及其所吸附的离子类型,揭示了导致土壤分散的深层原因:与舟曲泥石流源区土壤分散性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钠离子,其次是方解石、蒙脱石和伊利石,与绿泥石、高岭石、pH值、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等的相关性较弱。其原因主要是与钠离子所具有的离子价低、半径小、水化力强的特点,方解石所具有的水溶性特点,蒙脱石所具有的层间结合力极弱、易吸附钠离子的特点,伊利石在高PH值条件下所具有的强吸附阳离子、高土壤分散性的特性有关。
[Abstract]:Through the experiment of soil dispersion hyperspectral measurement, the sensitive band position of soil dispersion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Zhouqu debris flow was determine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he model of soil dispersion hyperspectral detection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mechanism of soil dispersion hyperspectral detection wa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Fourier transform can transform spectrum from time domain to frequency domain and separate spectral signal from noise. By developing a fine identification system for mineral components, spectral denoising is realized. It provides a high fidelity data sour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il dispersion hyperspectral detection model. (2) the soil dispersion hyperspectral detection model based on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has good prediction ability in the study area. The sensitive band position and reflectivity a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soil dispersion. (3) the results of mineral spectral analysis show that, The sensitive band position of soil dispersion hyperspectral detection actually reflects the composition of soil minerals and the type of ions they adsorb. The deep causes of soil dispersion are revealed as follows: sodium ion is the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soil dispersion in Zhouqu debris flow source region, followed by calcite, montmorillonite and Illite, and chlorite, kaolinite pH value, quartz, potassium feldspar. The correlation of plagioclase is weak. The main reasons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ionic value, small radius, strong hydration force, water-soluble characteristics of calcite, extremely weak interlaminar adhesion of montmorillonite, and easy adsorption of sodium ions with montmorillonite. Illit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adsorption of cation and high dispersion of soil under high PH valu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海南省地球观测重点实验室;山东科技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280)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Y32301101B) 三亚市院地合作项目(sy14ys01132)资助
【分类号】:P642.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晓黎;宋智香;宫继昌;赵伟峰;李瑞品;;水利工程筑坝土料分散性试验方法[J];人民黄河;2007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中学;粘土颗粒含量对蒋家沟泥石流启动影响及成灾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颖;吉林西部粘性土分散性判别及冻融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唐自强;分散性土强度特性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泥石流与滑坡[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4年01期

2 王维早;杨小荟;贾磊;李源;;西南某泥石流沟泥石流发生率的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4期

3 吴义鹰;邓雄业;赵建壮;;磨子沟泥石流的特征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07期

4 落文青;;来自大自然的威胁——泥石流[J];农家参谋;2010年10期

5 代德富;齐馨;;云南省小江流域泥石流与生态现状分析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05期

6 田密;胡凯衡;;震后泥石流的阻力特性及冲出总量计算[J];水利学报;2012年S2期

7 ;第一届全国泥石流学术会议在成都召开[J];地理学报;1980年03期

8 唐晓春;;泥石流——防治系统及其模式的初步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1991年01期

9 唐川;平面二维泥石流数值模拟方法的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4年05期

10 韦京莲,董桂芝,赵波;北京山区近代泥石流活动规律及暴发周期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璧玉;;成昆铁路北段峡谷区潜在型泥石流[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2 田孝诚;徐勤;;对我国北方山区铁路泥石流的初步认识与选线体会[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3 杨俊杰;;泥石流地区隧道位置选择[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4 王宇丰;;遥感技术在成昆铁路沙湾至泸沽泥石流普查与动态研究中的效果[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三)[C];1992年

5 周陈生;杨晓莉;白金玉;郭会川;;近坝区泥石流(群)沟的危险性及其对电站的影响评价[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崔鹏;庄建琦;陈兴长;张建强;周小军;;汶川地震区震后泥石流活动特征与防治对策[A];第八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泳;陈晓清;胡凯衡;;泥石流活动与流域特征曲线[A];第八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崔鹏;韦方强;谢洪;钟敦伦;杨坤;何易平;胡凯衡;;西部开发中的泥石流问题与其减灾[A];中国科协2002年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论文汇编之十[C];2002年

9 刘希林;苏鹏程;李秀珍;;四川德昌县纸房沟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宜娟;刘希林;赵源;;四川省雅安市泥石流风险区划[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舒萍;“减轻泥石流的灾害,重在防预!”[N];四川科技报;2007年

2 黄星高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学院 周金星;多措并举 预警为先 科学防治泥石流[N];中国水利报;2009年

3 彭丽 顾华宁;要为泥石流留下一定空间[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4 水电顾问集团 范俊喜;水电工程如何避免泥石流影响?[N];中国能源报;2013年

5 安集;发生泥石流怎么办?[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6 安集;泥石流的时间周期规律和预报方法[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7 实习记者 李霞;一看二听识别泥石流 专家教你紧急避险[N];成都日报;2010年

8 记者 段金平;旅游景区泥石流不容忽视[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9 刘孝盈;日本泥石流的监测与预报[N];中国水利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张文天;高山河谷写课题 泥石流沟造良田[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国和;川藏公路南线泥石流堵塞坝溃决机理与洪水特征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2 张玉萍;泥石流冲击信号识别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3 李志军;磨子沟泥石流对卓斯甲水电站拟建厂区影响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侯凯;陕西省宝鸡市贾村镇泥石流风险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王昱;山区沿河公路路基在泥石流作用下破坏机制与防护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6 王磊;泥石流排导工程设计与优化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朱华藏;浙江省缙云县小流域泥石流分析与评价[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8 陈骧;基于灾变链式理论的泥石流跟踪与防治[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9 熊斌;安县干沟桥泥石流成因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10 鲁科;泥石流暴发频率与其形成区岩性的相关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20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220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f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