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构造重磁解释

发布时间:2018-09-11 06:19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是在印支运动后滨太平洋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强烈活动时期下形成的,是不稳定的克拉通内的叠合盆地,是华北地块的一部分,在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鄂尔多斯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是多个板块长期运动相互作用的结果。该盆地的基底形成于太古代-元古代时期,期间经历了吕梁、晋宁、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及等多期构造运动旋回,发生了复杂的变质、变形及混合岩化作用。盆地的发育大致经历了六个大的构造演化阶段,分别为太古代-早元古代基底形成时期、中晚元古代大陆裂谷发育时期、早古生代盆地与边缘坳陷时期、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盆地与碰撞边缘形成时期、中生代大型内陆坳陷发育时期、新生代周缘断陷发育时期。根据重力异常和航磁异常特征,推测鄂尔多斯盆地基底可能存在一条北东向分布的古老岩系,其岩性由兴和岩群和集宁岩群组成。推测鄂尔多斯地块在早太古代至晚太古代出现古陆(核)形成陆块基底雏形,这是华北古陆的陆核生成时期。本次论文搜集了关于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地球物理等各方面的资料,包括专题研究报告、石油地质志、区域地质志、专著文献等,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基底界面反演和2.5D重磁联合剖面反演,了解其基底的构造形态和深度等。通过查资料了解鄂尔多斯盆地和华北地块的构造演化史,分析两者基底的不同和联系,为地质构造方面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Abstract]:The Ordos basin was formed during the intense activities of the Indosinian aftersea Pacific Ocean and the Tethyan Himalayan tectonic domain. It is a superimposed basin within the unstable craton and is a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block. It has special significance in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mineral resource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rdos basin is the result of long-term interaction of multiple plates. The basement of the basin was formed in Archaeo-Proterozoic period, during which Lv Liang, Jinning, Caledonian, Hercynian, Indosinian, Yanshanian and other tectonic cycles occurred complex metamorphism, deformation and migmat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sin has undergone six major tectonic evolution stages, namely, the Archean to early Proterozoic basement formation period, the middle and late Proterozoic continental rift development period, the early Paleozoic basin and the marginal depression period. The late Carboniferous to early Permian basins and collision margin formation period, Mesozoic large-scale inland depression development period, Cenozoic peripheral fault depression development perio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vity anomaly and aeromagnetic anomaly, it is inferred that there may be an ancient rock series in the basement of Ordos basin, which is composed of Xinghe rock group and Jining rock group.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early Archean to late Archean ancient land (nucleus) appeared in the Ordos block to form the prototype of the continental block, which is the age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North China paleocontinent. This paper collected information on the geology, geophysic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Ordos Basin, including special research reports, petroleum geological records, regional geological records, monograph documents, etc. Based on inversion of basement interface and 2.5D gravity and magnetic profile in Ordos Basin, the structural morphology and depth of basement are understood. The history of tectonic evolution of Ordos basin and North China block is studied, and the difference and relation between them are analyzed, which provides geophysical basis for geological structure.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5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宝兴;;甘肃酒泉西部花海子盆地的水文地岅条件及对今后水文地岅勘探的意见[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59年06期

2 王珏;赵昭f;;福州盆地的形成与演变[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3 Brian Taylor;Dennis E.Hayes;杨广泰;李小克;;中国南海盆地的成因和历史[J];海洋地质译丛;1984年05期

4 王永田;甘肃西部敦煌第四纪盆地研究[J];甘肃地质;1990年00期

5 王禹;;试论淄博盆地水文地质条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58年02期

6 翁文波;;油气盆地的早期评价[J];石油学报;1981年01期

7 王连进,叶加仁;残余盆地特征及研究方法[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0年03期

8 瞿伟;张勤;王庆良;李振洪;;渭河盆地现今地壳水平形变特征及区域构造活动性[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年07期

9 高红湘;;湖南茶陵盆地“红层”的划分[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5年02期

10 李长安;河北矾山盆地第四纪活动构造分析[J];内陆地震;199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卫平生;李相博;陈启林;完颜容;林卫东;魏东涛;马玉虎;吴梁宇;;西北地区中小盆地石油地质条件的特殊性[A];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建院20周年论文专集[C];2005年

2 张福东;田世澄;;从新的勘探理念寻求楚雄盆地的油气勘探突破——试论楚雄盆地的深盆气勘探前景[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3 王利;张黎;;银川盆地地热地质特征[A];中国西部地热资源开发战略研究论文集[C];2001年

4 朱守彪;;华北盆地强震孕育的动力学机制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易明初;;昆仑山垭口盆地第四纪构造运动[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5)[C];198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戴亦军;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重磁特征及其在地质构造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赵海滨;滇西兰坪盆地中北部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地质条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刘殿秘;松辽盆地及其周围典型盆地部分地球物理特征[D];吉林大学;2008年

4 郭晋燕;吉兰泰沙漠盆地地下水环境特征及高氟区饮用水安全风险控制[D];长安大学;2014年

5 程波;青藏高原共和盆地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植被和环境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魏婷婷;青海共和盆地荒漠化评价与景观动态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敏;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构造重磁解释[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姜斌;鄂尔多斯盆地北缘大佘太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微相及其沉积环境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王建龙;地震动盆地放大效应与盆地深度关系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

4 李敏;孙吴—嘉荫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D];吉林大学;2012年

5 李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纸坊组沉积构造特征及生烃潜力分析[D];西北大学;2013年

6 卢龙飞;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三叠系延长统沉积——成岩特征及有利区块预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兰州地质研究所);2004年

7 张彦军;巴伊盆地地表水资源评价[D];新疆农业大学;2013年

8 周佃刚;贺兰山—银川盆地上地壳电性结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9 周振方;基于Feflow的张掖盆地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10 刘文文;鄂尔多斯盆地镇原油田镇250区延9和延10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35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235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0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