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孔雀河北岸中更新世湖相沉积物年代学及沉积速率特征
[Abstract]:Based on the results of 14 ESR ages, the lacustrine sedimentary sequence of the Middle Pleistocene in the eastern Tarim Basin was established. In addition, the sedimentary rate of the section was obtained by ESR dating. The average sedimentary rate of the study area was between 0.429 during 727 and 93 Ka BP. 3.895 cm ka-1 shows that the sedimentation rate is unstable and has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not only long-term slow changes, but also short-term sharp changes, showing the overall fluctuation characteristics. Specifically, the fluctuation amplitude increases gradually during 727-278 Ka BP, and the sedimentation rate decreases periodically during 278-93 Ka BP. The Middle Pleistocene sedimentary rate and the climate change during the Pleistocene in Lop Nur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show that the sedimentary rate of the LX01 section in the North Bank of the Peacock River can reveal the paleoclimat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Lop Nur during the Middle Pleistocene to some extent. The sedimentary rate is 278-200 Ka BP with high sedimentary rate and 306-325 with high sedimentary rate. KaBP, 389-410 Ka BP, 530-568 Ka BP, 638-679 Ka BP are warm and humid climate, and the low sedimentation rate is 93-200 Ka BP, 278-306 Ka BP, 325-389 Ka BP, 410-530 Ka BP, 568-638 Ka BP, 679-727 Ka BP are cold and dry climate.
【作者单位】: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基金】:基金项目:内部项目
【分类号】:P534.631;P512.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松梅,周钢军,,朱佰万,聂新坤;太湖西山岛中更新世柏山组的发现[J];江苏地质;1995年04期
2 贾铁飞,银山,赵明,包桂兰,白冰冰;黄河托克托段早中更新世湖相地层剖面的建立及其意义[J];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1年01期
3 薛祥煦,李虎侯,李永项,刘护军;秦岭中更新世以来抬升的新资料及认识[J];第四纪研究;2004年01期
4 李前裕;汪品先;陈木宏;郑范;王汝建;孙湘君;刘传联;成鑫荣;翦知nc;;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时期南海生态环境的南北差异[J];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08期
5 王汝建,A. Abelmann,李保华,赵泉鸿;南沙海区放射虫组合在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时的突然变化[J];科学通报;2000年03期
6 龙文国;林义华;朱耀河;石春;周进波;吕嫦艳;;海南岛北部第四纪早中更新世多文组的建立[J];地质通报;2006年03期
7 李浩;;“第二届世界早、中更新世两面器工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韩国全谷里史前博物馆举行[J];人类学学报;2011年03期
8 王丽媛;程捷;辛蔚;昝立宏;;腾格里沙漠西北缘青土湖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沉积环境变迁[J];现代地质;2013年04期
9 李平日,方国祥,郑建生;华南中更新世海进的发现及初步研究[J];科学通报;1991年13期
10 唐贵智,陶明;论长江三峡形成与中更新世大姑冰期的关系[J];华南地质与矿产;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尹秋珍;郭正堂;;我国南方中更新世网纹红土对东亚季风异常强盛期的指示意义(摘要)[A];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文集[C];2005年
2 陈泓君;陈弘;李文成;彭学超;朱本铎;;南海北部陆架区晚中更新世以来古海岸变迁[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郭迪;张茂恒;;关于粒度峰态分布特征反映的中更新世以来苏北盆地的沉积动力与沉积环境的初步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朱芸;陈晔;舒强;赵志军;萧家仪;李吉均;;苏北盆地XH1钻孔中更新世以来的彩度指标记录及其气候环境变化[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张建松;90万年前地球突然变冷[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于永涛;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尕斯库勒湖钻孔记录的中更新世气候转型[D];兰州大学;2006年
2 田庆春;青藏高原腹地湖泊沉积物记录的中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D];兰州大学;2012年
3 陈正位;构造与气候共同作用下天山北麓中更新世以来构造地貌演化过程[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3年
4 柏道远;洞庭盆地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玲;顺义断裂带北段第四纪活动规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刘亚楠;南黄海中部中更新世以来地震地层学特征与构造-沉积环境演化[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6年
3 王丹萍;长春地区中更新世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变化意义[D];吉林大学;2008年
4 王兢繁;河北省石家庄市中更新世以来古环境变迁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王泽光;松辽盆地南缘中更新世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变化指示意义[D];吉林大学;2010年
6 李小勇;基于综合结构势概念的原状第四纪中更新世黄土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7 刘晓丽;可可西里地区钻孔记录的中更新世孢粉与环境演化[D];兰州大学;2010年
8 郑秋凤;大九湖盆地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古气候重建[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丹;苏北盆地兴化孔中更新世的古植被和古气候记录[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周汶;临汾盆地中更新世中晚期沉积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47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247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