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有机质在页岩沉积成岩过程及储层形成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8-09-19 10:22
【摘要】:通过岩心、显微薄片及电镜样品的观察,结合定量分析测试结果,对有机质在页岩形成、演化及储层发育中重要作用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有机质利于碳酸钙的沉淀,主要由底栖黏结、浮游黏结及生物颗粒3种形式形成碳酸盐,形成的岩石类型包括骨架岩、黏结岩和颗粒灰岩;有机质利于铁质络合物的形成,有机质热演化形成微环境促进碳酸盐矿物的黄铁矿交代;在埋藏演化过程中,有机质演化产生有机酸,对不稳定矿物进行溶蚀,继而发生重结晶作用,影响方解石的晶体大小和形态;有机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大量有效的储集空间,有利于页岩孔隙网络的形成,继而影响页岩的储集物性;页岩油产量受总有机碳含量(TOC)影响,建议页岩油形成并具备工业可采能力的TOC下限值为2%,同时也需要富有机质页岩具有稳定的厚度,还应考虑页岩矿物组成及岩石类型、镜质体反射率Ro等因素。
[Abstract]:The important role of organic matter in shale formation evolution and reservoir development is studied through observation of core microslice and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organic matter is propitious to precipitate calcium carbonate, and carbonate is mainly formed by benthic bonding, planktonic bonding and biological particles. The rock types formed include skeleton rock, cemented rock and granular limestone. Organic matter is propitious to the formation of iron complex, 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organic matter forms microenvironment to promote pyrite metasomatism of carbonate minerals, and in the process of buried evolution, organic acids are produced by organic matter evolution, and the unstable minerals are dissolved, Recrystallization affects the crystal size and morphology of calcite, organic matter directly or indirectly produces a large number of effective reservoir space,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shale pore network, and then affects the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hale. The production of shale oil is affected by 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TOC).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lower limit of TOC for shale oil formation and industrial recoverability is 2.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necessary for organic shale to have a stable thickness, and shale mineral composition and rock type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Vitrinite reflectivity Ro and other factors.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2142)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06-007,2016ZX05006-003)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15M582165,2017T100523)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6DB16)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页岩气开发:唤醒沉睡“宝藏”[J];经济视角(上);2008年10期

2 ;綦江页岩气开发项目启动[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9年09期

3 本刊编辑部;;我国研究人员发现页岩气的直接存在[J];天然气工业;2009年09期

4 李立;;中国正式实施新型能源页岩气开发[J];石油钻采工艺;2009年05期

5 ;我国首个页岩气开发项目在綦江启动[J];吐哈油气;2009年03期

6 王立彬;;中国启动页岩气资源勘查[J];国外测井技术;2009年05期

7 安晓璇;黄文辉;刘思宇;江怀友;;页岩气资源分布、开发现状及展望[J];资源与产业;2010年02期

8 蒋志文;;页岩气简介[J];云南地质;2010年01期

9 钱伯章;朱建芳;;页岩气开发的现状与前景[J];天然气技术;2010年02期

10 高慧丽;;唤醒沉睡的页岩气[J];山东国土资源;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玉芳;包书景;张宏达;葛明娜;王劲铸;孟凡洋;任收麦;;国外页岩气勘查开发进展[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2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前景展望[A];“宝塔油气”杯第四届天然气净化、液化、储运与综合利用技术交流会暨LNG国产化新技术新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4年

3 林斌;郭巍;赵肖冰;曹瀚升;王少华;;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概率体积法在三江盆地古生代页岩气中的应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4 印兴耀;吴国忱;;页岩气储层地震评价[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5 蔡启宏;傅子云;;地震频率信息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应用的可能性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6 刘禹;王常斌;文建军;宋付权;;页岩气渗流中的力学模型分析[A];第二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13年

7 滕吉文;刘有山;;中国页岩气成藏和潜在产能与对环境的污染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特提斯研究中心[C];2014年

8 张聪;段文哲;包书景;;遥感技术在复杂山区页岩气早期勘探中的应用[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9 李世臻;刘志强;;页岩气地质研究应重视的几项基础工作[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10 张R,

本文编号:22498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2498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b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