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西藏羌塘盆地抬升冷却历史及意义

发布时间:2018-10-05 11:51
【摘要】:以地质构造背景及热演化程度为约束,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方法,对羌塘盆地进行了低温热年代学研究。羌塘盆地记录的抬升冷却年龄可划分为2大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108.7~69.8 Ma);第二阶段主要为始新世中、晚期—中新世晚期(44.4~10.3 Ma)。第一阶段抬升冷却年龄是班公湖—怒江洋关闭后进一步会聚挤压造成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地层抬升冷却的记录。第二阶段抬升冷却年龄可进一步划分为3期,分别对应44.4~30.8,26.1~22.6,10.3 Ma,其中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26.1~22.6 Ma)为主隆升期。第二阶段抬升冷却年龄反映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及之后强烈挤压造成羌塘盆地抬升冷却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方法确定的羌塘盆地抬升冷却年龄表明,青藏高原在44.4 Ma开始挤压隆升,在26.1~22.6 Ma青藏高原大规模整体隆升,青藏高原形成,在中新世晚期(10.3 Ma)以来青藏高原继续挤压隆升。
[Abstract]:The low temperature thermal chronology of Qiangtang basin is studied by using the apatite fission track analysis method, which is restricted by geological tectonic background and thermal evolution degree. The uplift and cooling ages recorded in the Qiangtang Basi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the first stage is mainly from the late early Cretaceous to the late Cretaceous (108.7 ~ 69.8 Ma);), the second stage is mainly the middle Eocene and the late Miocene (44.410.3 Ma). The first stage of uplift and cooling age is the record of uplift and cooling of the central uplift of Qiangtang basin caused by further convergence and compression after the closure of Bangong Lake-Nujiang Ocean. The second stage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corresponding to 44.4U 30.826.1 ~ 22.610.3 Ma, in which the Oligocene to the early Miocene (26.1 ~ 22.6 Ma) is the dominant uplift stage. The second stage uplift cooling age reflects the process of uplift and cooling of Qiangtang basin caused by collision between Indian plate and Eurasian plate and strong compression. The uplift cooling age of Qiangtang basin determined by apatite fission track method indicates that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began to squeeze uplift at 44.4 Ma, and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formed on a large scale at 26.1 ~ 22.6 Ma. Since the late Miocene (10. 3 Ma), the Tibetan Plateau has continued to squeeze and uplift.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2128) 国家重大专项(2011ZX05005-004-007HZ)资助
【分类号】:P618.13;P5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京;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西藏羌塘盆地早期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遥感;2000年01期

2 张忠民,柳彬德,周书欣;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侏罗系沉积特征研究[J];世界地质;2000年03期

3 李才,翟庆国,程立人,徐峰,黄小鹏;青藏高原羌塘地区几个关键地质问题的思考[J];地质通报;2005年04期

4 南征兵;李永铁;郭祖军;;新构造运动对藏北羌塘盆地油气保存条件的影响[J];海相油气地质;2008年01期

5 熊盛青;丁燕云;李占奎;;西藏羌塘盆地的重磁场特征及地质意义[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年06期

6 谭富文,王剑,王小龙,杜佰伟;西藏羌塘盆地———中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的首选目标[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2年01期

7 叶发旺;方茂龙;王树红;;西藏羌塘盆地及其东南周边地区放射性特征[J];现代地质;2008年05期

8 李才;翟刚毅;王立全;尹福光;毛晓长;;认识青藏高原的重要窗口──羌塘地区近年来研究进展评述(代序)[J];地质通报;2009年09期

9 张志攀;祝有海;苏新;;羌塘盆地泉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J];地质学报;2011年07期

10 罗本家,,戴国汉;羌塘盆地油气有利勘探区块[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占武;高锐;李秋生;匡朝阳;李朋武;贺日政;王海燕;熊小松;;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区深部结构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曾庆全;刘冬琴;何展翔;杨高印;;重磁电在羌塘盆地早期勘探中的作用[A];地球物理调查与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谭富文;王剑;王小龙;;西藏羌塘盆地侏罗纪沉积演化及含油气分析[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尹福光;;羌塘盆地侏罗系石膏几种产出类型的新发现及其意义[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彭智敏;陈明;陈文彬;;羌塘盆地石油地质条件分析[A];亚洲大陆深部地质作用与浅部地质—成矿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8年

6 高锐;李永铁;李明;张研;薛爱民;李秋生;卢占武;贺日政;李朋武;管烨;白金;;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油气地震方法试验与构造保存条件研究[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三——“十五”地质行业重大找矿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7 匡朝阳;高锐;贺日政;李秋生;李朋武;卢占武;;南羌塘盆地地震勘探采集方案确定[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曾思红;胡祥云;李建慧;蔡建超;黄一凡;;羌塘地块中部的深部电性结构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六专题论文集[C];2013年

9 李忠雄;马龙;;羌塘盆地托拉木-笙根地区地震采集技术试验[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10 陈建生;;地下水能够进入地幔构造中循环?——羌塘盆地河流湖泊渗漏补给鄂尔多斯/华北平原/内蒙高原的同位素证据[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桂花;羌塘盆地油气调查获新进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2 李金水;西藏羌塘盆地二维攻关项目生产试验顺利[N];中国石化报;2009年

3 记者 张三民 通讯员 李永奎;青海油田完成羌塘盆地勘探工作[N];中国石油报;2010年

4 王淡宜 拉巴次伦;西藏高原羌塘盆地是个“聚宝盆”[N];中国矿业报;2004年

5 记者 王淡宜 拉巴次仁;羌塘盆地初步证实蕴藏大量油气[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6 记者 张三民 通讯员 李永奎;青海油田羌塘勘探工作圆满结束[N];青海日报;2010年

7 李晓明;羌塘盆地又现液体油苗[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8 记者 李晓明;羌塘盆地又现液体油苗[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9 杨靖;羌塘盆地油气宝藏待开垦[N];中国石化报;2012年

10 本报特约记者 张明春 本报通讯员 任淑珍;世界屋脊的求索[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占武;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岩石圈结构及其对油气远景的影响[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年

2 刘国成;羌塘地块壳幔结构及其相互作用模式[D];吉林大学;2014年

3 伍新和;西藏羌塘盆地中生界含油气系统[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4 贾建称;羌塘盆地东部中新生代沉积特征与动力学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宋春彦;羌塘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及油气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6 付修根;北羌塘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及油气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7 谌微微;羌塘地块白垩纪火山岩和红层古地磁学和年代学新结果及其大地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8 时志强;羌塘盆地侏罗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含油气远景[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9 陈文西;羌塘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早期沉积盆地演化[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年

10 杨兴科;藏北羌塘盆地热力构造作用特征及其演化[D];西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波;西藏羌塘荣玛乡东一套火山岩的年龄、源区及其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韦熠;西藏羌塘中部南羌塘增生杂岩沉积环境分析及大地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王泉;西藏羌塘荣玛地区亚丹片岩变形变质特征及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何亚东;藏北羌塘荣玛乡地区晚古生代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王文国;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羌塘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莫永欣;羌塘盆地冻土区钻探岩芯微生物群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7 林晓华;羌塘盆地侏罗系生储盖及其组合特征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8 吕杰;青藏高原侏罗纪羌塘盆地构造—古地理和盆地演化[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9 朱丽霞;羌塘盆地胜利河—托纳木地区早白垩世沉积环境及石油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10 蒋坤;羌塘盆地侏罗系储层地质特征及流体包裹体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532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2532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b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