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陕西镇安二叠系碳酸盐岩粘土矿物特征及其对古气候的指示

发布时间:2018-10-10 19:05
【摘要】:二叠纪是地质历史中的一个关键时期,恢复其古气候具有重要意义。陕西镇安地区二叠纪时为古特提斯洋东部的一个孤立台地,二叠纪地层连续发育,厚度巨大(超过3 km),是研究二叠纪古气候古环境的理想之地。粘土矿物作为重要的古气候指标,可以恢复地质历史中的古气候。本次研究对陕西镇安二叠系159件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粘土矿物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粘土矿物组合为伊利石(平均含量70.9%)、高岭石(平均含量7.9%)、蒙脱石(平均含量4.4%)、绿泥石(平均含量8.6%)和伊蒙混层(平均含量8.3%)。伊利石相对含量变化显示研究区二叠纪古气候的变化可分为8个段:即阿舍尔期(Asselian)至空谷期(Kungurian)中期的干冷期(P1);中二叠世中期经历了湿热(P2)—干冷(P3)—干冷暖湿交替(P4)的变化;卡匹敦期(Capitanian)中期至吴家坪期(Wuchiapingian)早期的气候变冷(P5);吴家坪期(Wuchiapingian)早期的短暂暖湿期(P6);吴家坪期(Wuchiapingian)早期至吴家坪期(Wuchiapingian)末期的气候逐渐变冷(P7);以及长兴期(Changhsingian)干冷暖湿交替显著的气候(P8)。同时,对比研究表明,研究区二叠纪古气候变化受晚古生代冰期事件(LPIA)、Kamura事件及G—LB(Guadalupian—Lopingian boundary)生物灭绝事件的影响。此外,研究区沃德期(Wordian)存在一个持续约2.4Ma的短暂寒冷期,这与前人认为的空谷期(Kungurian)以来气候逐渐变暖不一致,其是否具有全球意义还有待进一步认识。
[Abstract]:Permian is a key period in geological history, and the restoration of its paleoclimat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e Permian area of Shaanxi Province was an isolated platform in the eastern PaleoTethys during the Permian period. The Permian strata developed continuously and the thickness was huge (more than 3 km), is the ideal place to study the Paleoclimate paleoenvironment of Permian. As an important paleoclimate index, clay minerals can restore paleoclimate in geological history. In this study, 159 samples of Permian carbonate rocks from Zhenan, Shaanxi Province, were qualitatively and semi-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lay mineral assemblage in the study area is composed of Illite (average content 70.9%), kaolinite (average content 7.9%), montmorillonite (average content 4.4%), chlorite (average content 8.6%) and immonitic layer (average content 8.3%). The change of Illite relative content indicates that the change of Permian paleoclimate in the study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eight sections: the dry cooling period (P1) from the Asher period to the middle (Kungurian) of the empty valley period, the change of the middle Permian period of the middle Permian (P 2) -dry cold (P3) -dry cold (P 3) -dry cold (P 4); The climate cools (P5) from the middle period of (Capitanian) to the early stage of (Wuchiapingian) in Wujiaping period (P5), the brief warm and wet period (P6) in the early period of (Wuchiapingian) in Wujiaping period, the gradual cooling (P7) from the early (Wuchiapingian) period of Wujiaping period to the end of (Wuchiapingian) period (P7), and the climate of (Changhsingian) in Changxing period (P8).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parative study shows that the Permian paleoclimate change in the study area is influenced by the late Paleozoic glacial events (LPIA), Kamura event and G-LB (Guadalupian-Lopingian boundary) extinction event. In addition, there is a brief cold period of about 2.4Ma in (Wordian) in the study area, which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previous thought that the climate has become warmer since the empty valley (Kungurian), and whether it has global significance remains to be further understood.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1172097,40972082)的成果~~
【分类号】:P532;P534.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成;李双应;赵万为;彭亮;;安徽宿松坐山中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微相和黏土矿物特征及其对沉积相和古气候的指示[J];地质学报;2016年06期

2 ZHANG Qiang;CHEN MuHong;LIU JianGuo;YU ZhaoJie;ZHANG LanLan;XIANG Rong;;Clay mineral assemblages at IODP Site U1340 in the Bering Sea and their paleoclimatic significance[J];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2015年05期

3 张强;陈木宏;刘建国;YU ZhaoJie;张兰兰;向荣;;白令海IODP U1340井位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5年04期

4 朱江;张招崇;;大火成岩省与二叠纪两次生物灭绝关系研究进展[J];地质论评;2013年01期

5 Charles M.HENDERSON;;Progress,Problems and Prospects on the Stratigraphy and Correlation of the Kungurian Stage,Early Permian (Cisuralian) Series[J];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11年02期

6 孙庆峰;Christophe Colin;陈发虎;张家武;;气候环境变化研究中影响粘土矿物形成及其丰度因素的讨论[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1年02期

7 肖安成;魏国齐;沈中延;王亮;杨威;钱俊锋;;扬子地块与南秦岭造山带的盆山系统与构造耦合[J];岩石学报;2011年03期

8 洪汉烈;王朝文;徐耀明;张克信;殷科;;青藏高原新生代以来气候环境演化的粘土矿物学特征[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9 李祥辉;徐宝亮;陈云华;曹珂;杨海楠;;华北—东北南部地区中生代中晚期粘土矿物与古气候[J];地质学报;2008年05期

10 曹珂;李祥辉;王成善;;四川盆地白垩系粘土矿物特征及古气候探讨[J];地质学报;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常贵;真允庆;花林宝;刁谦;陈中;宋涛;袁杰;乔红;;从中国东部地貌演变,看中-新生代成矿成藏作用[J];地质找矿论丛;2017年01期

2 曹婷丽;程成;李双应;庞长兴;魏星;;陕西镇安二叠系碳酸盐岩粘土矿物特征及其对古气候的指示[J];地质论评;2017年02期

3 程成;李双应;曹婷丽;;南秦岭陕西镇安西口二叠系剖面牙形刺生物地层[J];微体古生物学报;2017年01期

4 夏志远;刘占国;李森明;王艳清;王鹏;管斌;;岩盐成因与发育模式——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为例[J];石油学报;2017年01期

5 徐良伟;刘洛夫;刘祖发;孟召平;陈小卫;;扬子地区二叠系页岩气赋存地质条件研究[J];现代地质;2016年06期

6 何冰辉;刘瀚;李雷;;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与二叠纪生物灭绝事件[J];四川地质学报;2016年04期

7 胡燕;季建清;徐芹芹;王峰伊;杨晨;钟大赉;;藏东南林芝晚更新世咸水湖[J];科学通报;2016年22期

8 戴塔根;李洁兰;;广西扶绥喀斯特型铝土矿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6年07期

9 甘保平;赖绍聪;秦江锋;;米仓山坪河新元古代二长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论评;2016年04期

10 卢磊;张鸿君;杨子群;;利用黏土矿物指示古气候的方法[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ZHANG Qiang;CHEN MuHong;ZHANG LanLan;WANG RuJian;XIANG Rong;HU WeiFen;;Radiolarian biostratigraphy in the Southern Bering Sea since Pliocene[J];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2014年04期

2 张强;陈木宏;张兰兰;王汝建;向荣;胡维芬;;白令海南部上新世以来的放射虫生物地层[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年02期

3 张予杰;朱同兴;张以春;安显银;;西藏申扎地区二叠系下拉组地层划分及其沉积(微)相[J];地质学报;2014年02期

4 杜叶龙;李双应;王松;黄家龙;龚晓星;;安徽巢湖—南陵地区栖霞组碳酸盐岩定量微相分析[J];沉积学报;2012年05期

5 朱江;张招崇;侯通;康健丽;;贵州盘县峨眉山玄武岩系顶部凝灰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对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与生物大规模灭绝关系的约束[J];岩石学报;2011年09期

6 刘峰;蔡进功;吕炳全;徐金鲤;;巢湖地区栖霞组碳酸盐烃源岩的形成及影响因素[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06期

7 Charles M.HENDERSON;;Progress,Problems and Prospects on the Stratigraphy and Correlation of the Kungurian Stage,Early Permian (Cisuralian) Series[J];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11年02期

8 吴磊;钱俊锋;肖安成;沈中延;王亮;魏国齐;张林;;扬子地块西侧米仓山基底卷入式冲断带的结构分析[J];岩石学报;2011年03期

9 董有浦;沈中延;肖安成;王亮;毛黎光;魏国齐;;南大巴山冲断褶皱带区域构造大剖面的构建和结构分析[J];岩石学报;2011年03期

10 毛黎光;肖安成;魏国齐;沈中延;王亮;张林;钱俊锋;;扬子地块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裂谷系统的分布及成因分析[J];岩石学报;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平,王东坡;松辽盆地白垩纪古气候特征及其变化机制[J];岩相古地理;1994年01期

2 刘东生,丁仲礼,,郭正堂;国际南北两半球古气候计划简介[J];地球科学进展;1995年05期

3 ;古气候变化导致动物迁徒[J];大科技(科学之迷);2005年11期

4 袁林旺,周春林,刘泽纯;古气候变化吸引子维数对比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3期

5 闫晓勇,张铭;6000年前中国古气候的数值模拟[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6 张世奇,孙耀庭,刘金华,魏垂高,孙杰;气候变化对可容空间及层序发育的影响[J];海洋地质动态;2005年02期

7 吴欣松;郭娟娟;黄永建;付建伟;;松辽盆地晚白垩世古气候变化的测井替代指标[J];古地理学报;2011年01期

8 寇立群;;全球古气候变化研究[J];价值工程;2012年19期

9 庞军刚;云正文;;陆相沉积古气候恢复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年20期

10 徐馨,朱明伦;镇江地区15000年以来古植被与古气候变化[J];地理学报;198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树成;王志远;易轶;姚檀栋;陈发虎;Richard Evershed;;分子化石记录的第四纪古植被与古气候信息[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2 孙玉兵;陈天虎;谢巧勤;;西峰剖面碳酸盐含量的变化及其古气候恢复[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伍婧;刘强;;晚冰期月亮湖炭屑记录反映的古气候演化[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C];2014年

4 陈乐尧;;从昆明盆地滇池北缘第四纪孢粉组合讨论古气候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5)[C];1984年

5 刘现彬;夏敦胜;贾佳;;兰州九州台黄土磁性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吴锡浩;;郑州附近高分辨率黄土地层与短时间尺度古气候变化记录[A];中国地质科学院“九五”科技成果汇编[C];2001年

7 强小科;安芷生;李华梅;常宏;宋友桂;;黄土高原北部红黏土堆积的磁学性质及其古气候意义[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廖光宇;;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直白古湖的发现及其意义[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9 刘强;李倩;旺罗;储国强;;21kaB.P.以来大兴安岭中段月亮湖沉积物全岩有机碳同位素组成变化及其古气候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10 李长安;张玉芬;;鄱阳湖区全新世以来古气候古环境演化[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余波;全球古气候观测系统概述[N];中国气象报;2002年

2 郑见;气候冷暖黄土知[N];中国矿业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高远;晚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湖泊藻类演化在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中的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杨桂芳;流域、古气候、人类活动——机理、过程、指标体系及其方法论的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冬雁;川西高原甘孜黄土记录的早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古气候变化[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李彬;岩溶区古气候替代指标及桂林地区14万年来古气候变化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9年

5 胡建芳;3万年来南沙海区古气候、古环境演变: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1年

6 王冠民;古气候变化对湖相高频旋回泥岩和页岩的沉积控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7 杨桂芳;兰州三万年以来古气候演化与古环境重建[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8 付淑清;南海南部晚第四纪以来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9 魏子新;长江三角洲东部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新构造运动、古气候与海平面变化的耦合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赵静;松辽盆地晚白垩世早—中期孢粉、藻类及古气候古湖泊条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怡璇;25-20 kaB.P.中祁连疏勒河地区钙华沉积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敖玉静;江西九江红土堆积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宗娴;日本海百年以来及4万年以来不同时间尺度的沉积环境演化[D];南京大学;2016年

4 周烨;中新世以来奄美三角盆地碎屑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物源和古气候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5 周勇;西北酒泉和六盘山盆地早白垩世古气候[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卞学昌;山东省全新世古气候变化序列及其与史前文化发展阶段的相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小瑾;河套地区(内蒙古磴口)晚冰期以来古气候演化初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施美娟;彭阳剖面800Ka以来的古气候变化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9 王尹;南雄盆地晚白垩世—早古新世古气候变化[D];南京大学;2012年

10 张妍;淮河源区第四纪古气候变化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629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2629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4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