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开原地区中生代岩浆岩和清河镇岩群为研究对象,利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确定了该区中生代岩浆岩和清河镇岩群的形成时代。通过对中生代岩浆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讨论了它们的岩浆源区性质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综合区域上中生代岩浆岩分布特点和清河构造混杂岩地质特征,探讨了开原地区中生代期间的构造演化。LA—ICP—MS锆石U—Pb结果表明开原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可分为早三叠世(尖山子岩体)、晚三叠世早期(宝兴岩体、树德屯岩体)、早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振兴岩体、双岭岩体、八棵树岩体、大三家子岩体、李家台岩体、城子山岩体和营厂岩体)和早白垩世(砬子山岩体、同丰屯岩体和德仁组火山岩)等四个期次。早三叠世尖山子二长花岗岩主要沿清河断裂分布,呈北西西向展布,锆石U-Pb年龄为251±1.3Ma。岩石具高硅低镁特征,δCe=0.14~0.83,较明显的负Ce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亏损Ta、Nb、P等高强场元素。岩浆起源于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且有大洋物质的混入。晚三叠世早期岩浆岩包括宝兴花岗闪长岩体和树德屯闪长岩体。宝兴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235±1.3Ma,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a、Nb、P、Ti等高强场元素,原始岩浆源区起源于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树德屯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224±1.9Ma,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总量以及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Hf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岩浆岩的特点,原始岩浆源区应起源于亏损的地幔楔,岩浆上升过程中有地壳物质加入。晚三叠世晚期构造环境转变为碰撞造山后的伸展环境。早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岩浆岩在研究区内分布广泛,岩石类型包括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等。振兴黑云母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80±1Ma,岩浆源区起源于上地壳的部分熔融。双岭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76±2Ma,李家台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173±2Ma,城子山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69±1Ma,营厂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56±2Ma,它们均具高硅低镁,富Sr贫Y、Yb的特征,为典型的埃达克岩,其岩浆源区来自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早侏罗世—晚侏罗世发育的埃达克质花岗岩代表了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下的地壳加厚环境。古亚洲洋构造域与古太平洋构造域体制的转换发生在晚三叠世末期—早侏罗世早期。早白垩世岩浆岩包括砬子山石英正长岩体、同丰屯花岗斑岩体和德仁组火山岩,它们形成于地壳加厚后岩石圈拆沉作用引起的伸展垮塌环境,与华北东部岩石圈减薄或破坏的高峰期时间一致。清河镇岩群的年代学研究表明其内包含了中太古代、新太古代、中元古代和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等不同时代、不同构造环境的地质体,为一套构造混杂岩。碎屑锆石年龄表明照北山岩组形成于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物源区主要为华北克拉通北缘古生代岛弧带,部分物源来自华北克拉通内部和松辽地块。照北山岩组中获得了一组245Ma的变质年龄,代表了古亚洲洋最终闭合的时间为中三叠世早期。综上所述,开原地区早三叠世处于古亚洲洋持续俯冲阶段,在中三叠世早期(~245Ma)古亚洲洋最终闭合,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期开原地区仍处于陆陆碰撞阶段,晚三叠世晚期由挤压环境转换为伸展构造环境。早侏罗世开始,开原地区进入了古太平洋构造域体制下,早侏罗世末期—晚侏罗世早期处于持续俯冲地壳加厚阶段,早白垩世岩石圈拆沉引起软流圈上涌处于伸展垮塌阶段。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5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宝全,张文聪,常忠耀;华北板块北缘西段嘎顺移置地体浅议[J];物探与化探;1990年02期
2 韩作振;宋志刚;高丽华;郭志平;刘固耀;钟文建;;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古生代沉积特征及盆地演化研究进展[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3 李建辉;;论华北板块构造演化[J];华北地震科学;1987年01期
4 范国清;;华北板块东部石炭纪(竹蜓)带缺失规律及其意义[J];辽宁地质;1990年01期
5 张开均;华北板块东缘晚古生代火山活动及其大地构造含义[J];中国煤田地质;1998年03期
6 石铨曾,陶自强,庞继群,曲明绪;华北板块南缘栾川群研究[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6年01期
7 刘建忠,李三忠,周立宏,高振平,郭晓玉;华北板块东部中生代构造变形与盆地格局[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4年04期
8 徐备;华北板块北缘元古代年代地层格架及其形成过程[J];现代地质;1999年02期
9 徐操;贺元凯;吴泰然;郑荣国;张文;孟庆鹏;张昭昱;;华北板块北缘中-西段早白垩世钾玄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比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10 胡社荣;张渝;岳婷;彭纪超;张学庆;张运勋;于明达;李小飞;;华北板块南缘北东地区构造特征及矿井瓦斯主控因素[J];中国煤炭地质;201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卢造勋;;华北板块东北缘地壳上地幔结构的横向非均匀性[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杜菊民;杜松金;李洪喜;张庆龙;赵世龙;解国爱;;华北板块北缘大青山地区成矿机制研究[A];地质与可持续发展——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03年
3 姜德录;牛彦;卢造勋;;《华北板块东北缘地壳与土地幔结构特征》的数字化管理[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余珊;全球背景下中国华北与华南板块重建[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刘锦;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开原地区中生代构造演化[D];吉林大学;2017年
3 余和中;华北板块东南缘油气成藏条件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爽;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内蒙古察右中旗地区中三叠世花岗岩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
本文编号:
22653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265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