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基于远震体波的中等强度地震震源参数反演

发布时间:2018-10-18 18:31
【摘要】:地震是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往往能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与大地震相比,中强地震虽然释放能量较小,但其发震频率更高,发生在人口密集区域也能够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地震减灾和地学研究,需要例行测定地震发震时间、位置和强度等主要参数,形成地震目录。其中,震源机制解目录为地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本文中,我们首先介绍了中强地震震源参数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常用的震源参数反演方法;其次介绍了常用的震源机制解目录(Global CMT目录和W-phase目录)及其震源参数反演方法,讨论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在中等强度地震震源参数研究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发展并被广泛使用的地震震源参数反演方法CAP (Cut and Paste)方法以及基于CAP方法发展的一系列其他方法,例如远震体波CAP反演方法(CAPtele )、近震和远震联合CAP反演方法(CAP joint)等;最后,探究使用CAPtele方法建立全球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目录的可行性。CAPtele方法使用远震波形数据进行反演,随着全球地震台网的建设和发展,为采用CAPtele方法进行全球中强地震例行反演提供了数据基础,我们使用该方法对2005年至2014年全球中强地震进行了震源参数例行反演,并与Global CMT目录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 CAPtele方法在中强地震震源参数例行反演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及其构建全球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目录的可行性。
[Abstract]:Earthquake is one of the main natural disasters, which often causes large casualties and economic losses. Compared with large earthquakes, moderate earthquakes release less energy, but their earthquake frequency is higher, which can also cause huge losses in densely populated areas. In order to study earthquake mitigation and geoscience, it is necessary to routinely determine the time, position and intensity of earthquake occurrence and to form an earthquake catalogue. Among them, the catalogue of focal mechanism provides important basic data for seismological research. In this paper, we first introduce the importance of studying the focal parameters of moderate earthquakes and the methods of inversion of focal parameters, secondly, we introduce the commonly used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catalogs, (Global CMT catalogue and W-phase catalogue, and the inversion methods of focal parameter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wo metho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the study of focal parameters of moderate earthquakes are discussed.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seismic source parameter inversion method (CAP (Cut and Paste),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and widely used in recent years, as well as a series of other methods based on the CAP method. For example, the CAP inversion method of teleseismic body wave, (CAPtele), near earthquake and remote earthquake combined with CAP inversion method, (CAP joint), etc. Finally,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CAPtele method to establish the catalogue of focal mechanism of global moderate strong earthquake is explored. CAPtele method uses remote seismic waveform data for inversion. With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seismograph network, the data base is provided for the routine inversion of the global moderate strong earthquakes using the CAPtele method. We use this method to carry out the routine inversion of the focal parameters of the global moderate strong earthquakes from 2005 to 2014. Compared with the Global CMT catalogue results, the reli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CAPtele method in the routine inversion of the focal parameters of moderate earthquakes and the feasibility of constructing the global focal mechanism catalogs of moderate earthquakes are verified.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3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效锋,谢富仁,赵建涛;中国及邻区震源机制解的分区特征[J];地震地质;2005年02期

2 许忠淮,汪素云,高阿甲,,郭瑛;我国部分早期震源机制解答的重新测定[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4年05期

3 温增平;1994年1月3日至10月12日共和地震的震源机制解[J];西北地震学报;1996年04期

4 刘旭宙;2001年7月11日甘肃镜铁山5.4级地震震源机制解[J];西北地震学报;2001年03期

5 魏亚玲,陈天长,陈银;雅江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应力场[J];四川地震;2001年04期

6 刘旭宙;2000年6月6日甘肃景泰5.9级地震震源机制解[J];西北地震学报;2002年04期

7 龙思胜,陈银;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近期7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J];四川地震;2003年02期

8 薛军蓉,李峰,王育;三峡水库蓄水初期9次微震震源机制解特征[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4年02期

9 胡新亮,刁桂苓,马瑾,李雪英,高景春,王勤彩;利用数字地震记录的銵,鋽振幅比资料测定小震震源机制解的可靠性分析[J];地震地质;2004年02期

10 朱航,陈天长,刘杰,范军;2001年雅江6.0级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与应力场分析[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忠淮;汪素云;高阿甲;郭瑛;;我国地震震源机制解的重新测定和审编[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陈伟文;倪四道;;使用短周期波形数据反演震源机制解[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3 陈天长;程万正;李桂芳;;由多个震源机制解联合确定的震区应力场[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4 蔡永恩;何涛;王仁;;震时震源应力场的特征与震源机制解[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许忠淮;汪素云;南阿甲;;我国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现状分析[A];中国地震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2年

6 李垠;陈俊华;张卫华;孙伶俐;;震源机制解分析方法的探讨[A];新世纪观测技术发展及防震减灾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墩;姚运生;薛军蓉;陈俊华;宋琛;;三峡水库重点监视区蓄水后地震震源机制解研究[A];新世纪观测技术发展及防震减灾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孙勇;庄灿涛;;用最大似然法作远震定位[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9 徐彦;;盈江序列地震震源机制解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魏柏林;陈庞龙;李富光;黄河生;;新丰江水库地震震源机制解及构造应力场[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特约记者 张寅鹏;世界第一个气枪地震震源发射观测台项目落户宾川[N];大理日报(汉);2010年

2 记者 段培灿 通讯员 张寅鹏;世界首个气枪地震震源发射观测台落户宾川[N];云南日报;2010年

3 记者 王征 刘小玲 陈秋瑾;把奋力冲进四川20强作为第一要务 在夯实底部基础加快县区振兴中“威名远震”[N];内江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谭毅培;历史地震震源参数估计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

2 陈九辉;远震体波接收函数方法:理论与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3 卢红喜;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与层析成像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张江江;地下水污染源解析的贝叶斯监测设计与参数反演方法[D];浙江大学;2017年

5 聂胜;基于激光雷达数据的森林冠层参数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凯;基于远震体波的中等强度地震震源参数反演[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2 刘丽丽;利用地震波波形拟合方法研究云南及周边地区(2000-2007)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D];云南大学;2016年

3 李君;川滇地块东边界及邻区震源机制解与应力场空间分布特征[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6年

4 任枭;震源机制解测定在常规分析中的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4年

5 张辉;青藏高原东北缘基于小震震源机制解的区域应力场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07年

6 郭祥云;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的测定及其在地震趋势分析中的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

7 徐长朋;长江三峡库区水库诱发地震定位与震源机制解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0年

8 胡幸平;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及其动力学解释[D];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2010年

9 周晨;利用背景噪声数据研究芦山地震震源区介质速度变化[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5年

10 武敏捷;基于震源机制解的地震序列及区域应力场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6年



本文编号:22800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2800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6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