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四川盆地东缘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

发布时间:2018-10-20 07:13
【摘要】:四川盆地东缘地区处于湘鄂西隔槽式褶皱带向川东隔挡式褶皱带过渡位置,东以齐岳山背斜带为界,西至方斗山背斜,北受大巴山逆冲推覆带的影响。研究区构造变形复杂且经历多期构造活动叠加,至今对该地区的构造样式、构造演化阶段及成因机制尚未得到深入的认识。所以本论文为了厘定研究区关键构造变革期、确定区内不同构造带构造几何学及其展布特征、分析运动学特征及成因机制等,以含油气盆地分析、断层相关褶皱等理论为指导,利用最新处理的地震(2D/3D)资料、钻井资料、岩心资料及AFT分析等,建立研究区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模型,合理分析成因机制。目前,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1、通过地球物理资料分析总结:川东地区和湘鄂西地区为统一整体,且基底滑脱面由东向西发生抬升,齐岳山之下基底滑脱面为一断坡;中扬子地区20km处存在软弱层;Moho面埋深由东向西加深,在雪峰山处Moho大幅度被抬升,且发生错断,推测可能是由于深部地幔物质上涌所造成;2、研究区构造变形具有由东向西依次传递的特点,齐岳山背斜(140 Ma)率先隆起向西传递至方斗山(127 Ma),在方斗山背斜处中部转折端率先隆起;结合前人在湘鄂西地区、万县复向斜等处所做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区域不整合面分析以及地表抬升剥蚀等,构造变形是由湘鄂西地区传递至川东地区;3、基底滑脱面之上发育的构造变形控制着研究区的区域构造隆升;深部主要滑脱层为中下寒武统膏盐岩;龙马溪组泥页岩为次要滑脱层;嘉陵江组膏盐层为浅部滑脱层,对浅部地层的变形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4、方斗山背斜带划分为三段,南段:深部以构造楔为主,在构造楔的内部发育双重构造,龙马溪组之上发育大型反冲断层至地表;中段:深部以构造楔为主,中部发育双重构造;北段:深部以双重构造为主,在龙马溪组滑脱层之上以构造楔的叠加为主;5、齐岳山背斜带划分为两段,南段:深部大型双重构造控制着上覆地层的抬升,致使东侧背斜核部剥蚀至震旦系;北段:深部也是以双重构造为主,但是双重构造的规模明显减小,中部构造变形层发育两条倾向不同的逆冲断层;6、在石柱复向斜内部,建南背斜抬升主要受控于基底断层,龙驹坝背斜的形态主要受控于龙马溪组滑脱层之上发育的反冲断层。在黄连峡地区,深部以双重构造为主,浅部的构造样式以构造楔的堆叠为主;7、整个中扬子地区(湘鄂西-川东)表现为一个由东向西楔入的超大型构造楔,因此研究区所受的构造应力以EW向为主,SN向构造应力来自南大巴山向南逆冲推覆作用,由西向东构造应力来自川中地体的阻挡作用;8、研究区北部(建南背斜)软弱层(滑脱层)厚度明显大于南部,致使由东向西传递的位移在北部更易传递,因此所形成的位移差导致了齐岳山、方斗山中部转折端的形成,方斗山北部转折端的形成是由于大巴山向南的逆冲推覆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5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Randy S.Hall;David M.Rigg;胡小蝶;;加拿大安大略省奥帕皮米斯根湖马瑟尔怀特探区西背斜带地质[J];国外前寒武纪地质;1988年03期

2 王胜利;CHENYan;卢华复;;天山北麓霍尔果斯背斜晚中新世以来翼旋转方式的生长[J];科学通报;2008年12期

3 肖伟鹏;陈杰;李涛;李文巧;Thompson J;;帕米尔北缘木什背斜第四纪滑脱褶皱作用与北翼逆断裂的生长[J];地震地质;2011年02期

4 赵世龙;;三峡地质隐忧:“齐岳山东北断裂”[J];大经贸;2012年05期

5 李大福;;“风”景这边独好[J];科协论坛;2013年01期

6 林舸,赵重斌,张晏华,王岳军,单业华;地质构造变形数值模拟研究的原理、方法及相关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5期

7 王海侨;钟建华;;地质体构造变形的“宏微对应”规律探讨[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8 谭晓慧;宋传中;查甫生;李加好;张妍;;数值模拟方法在构造变形研究中的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2期

9 索书田;秦岭群构造变形研究取得新的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1986年04期

10 贾宝华;湖南雪峰隆起区构造变形研究[J];中国区域地质;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林舸;王岳军;郭峰;单业华;;大陆构造变形数值模拟研究的科学问题及其发展[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张德宝;梁继涛;薄志宏;;武夷—云开构造带北段构造变形及演化[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51)[C];1991年

3 周荣军;李勇;Alexander L. Densmore;Michael A.Ellis;;晚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东缘构造变形的新证据[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4 李建国;周永胜;宋瑞卿;王绳祖;;亚洲中东部大陆构造变形物理模拟的初步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5 吕古贤;;不同构造变形带中“静水压力”的差别[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26)[C];1993年

6 陈科;林伟;王清晨;;扬子地块东南缘多期构造变形及其油气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7 吕古贤;;不同构造变形带中“静水压力”的差别[A];地壳深部压力状态与地质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惠初;袁桂邦;;对辽南胡家—北瓦沟地区辽河群构造变形的新认识[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6-27)[C];1992年

9 焦霄黎;李江风;宋玮;;齐岳山草场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向海兰;石柱建成辣椒扶贫产业示范带[N];重庆日报;2012年

2 记者 刘洪浩;齐岳山风电项目步入实施阶段[N];恩施日报;2009年

3 记者 薛辉 陈群;齐岳山上搏疾风[N];恩施日报;2010年

4 记者 牟联文;齐岳山上好种菜[N];恩施日报;2011年

5 记者 牟联文 通讯员 马绍鹏 丁展翅;风舞齐岳山[N];恩施日报;2011年

6 通讯员 杨镇全;齐岳山探出高山草畜综合发展高效路[N];湖北日报;2001年

7 记者 刘洪浩;齐岳山风电工程建设有序推进[N];恩施日报;2010年

8 记者 刘洪浩 通讯员 秦俊;齐岳山风电场首批机组陆续投产发电[N];恩施日报;2010年

9 记者 刘洪浩 陈群;齐岳山风电场一期工程开工[N];恩施日报;2009年

10 记者 秦卫飞 通讯员 鄢宗杰;齐岳山风电一期工程并网发电[N];恩施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孟昱璋;四川盆地三叠系嘉陵江组—雷口坡组天然气成藏差异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

2 周叶;挤压应力作用下的构造变形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3 肖伟峰;天山造山带中段古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年代学[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东旭;四川盆地东缘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2 付炜;准噶尔盆地南缘霍玛吐背斜带中上组合沉积相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3 倪倩;准南霍玛吐背斜带中上组合油气来源及成藏过程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4 夏威峰;准噶尔盆地南缘霍玛吐背斜带紫三段油气储层综合评价[D];长江大学;2015年

5 李胜强;天山南麓秋里塔格背斜带东段褶皱相关断层的活动性[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5年

6 张艺琼;塔里木盆地玉北—塘北地区构造变形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7 滕学建;内蒙古狼山霍各其地区前中生代构造变形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8 刘奎;新疆西天山查岗诺尔铁矿区构造变形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9 李金贞;小型构造变形实验装置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10 王玉刚;北京昌平—怀柔一带中生代叠加构造变形及其演化过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本文编号:22824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2824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d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