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联合压汞法表征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

发布时间:2018-10-29 14:39
【摘要】:致密油是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密油储层的孔隙结构决定并影响着渗流规律。当下主要有2种压汞方法进行储层定量表征,分别为高压压汞法和恒速压汞法。通过对8块致密岩心样品先后进行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实验,逐一分析阐明了2种方法在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表征方面的特性,联合2种压汞实验方法,在同一图版上绘出2种方法的压汞曲线,计算得到8块样品完整的孔径分布曲线,并根据Loucks的分类方法计算得到8块样品的孔径分布直方图。研究结果表明:(1)在低汞饱和度下,恒速压汞总体曲线和高压压汞的进汞曲线重叠完好,说明了该区域是反映同一种孔隙结构。(2)通过综合后孔径分布曲线可以明显看出,致密油储层孔隙半径分布在9.2 nm~500μm之间,致密油储层孔径分布曲线呈多峰形态。右侧孔隙半径80~500μm之间有一个峰,峰值在半径150μm左右,孔隙半径小于1μm的纳米级孔隙大量发育,并出现多个峰值。(3)根据Loucks的分类方法,纳米孔(1μm)是主要的孔隙孔径类型,大于62.5μm的介孔数量次之,中间孔径即微米级孔隙分布最少。
[Abstract]:Tight oi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ources. The pore structure of tight oil reservoir determines and affects the percolation law. At present, there are mainly two methods for reservoir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high pressure mercury injection method and constant speed mercury injection metho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methods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pore structure of tight oil reservoir are analyzed one by one through the experiments of high pressure mercury injection and constant velocity mercury injection on 8 dense core samples, and combined with two experimental methods of mercury injection. The mercury injection curves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drawn on the same plate, and the complet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curves of 8 samples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histograms of 8 samples we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Louck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under low mercury saturation, the global curve of constant mercury pressure and the curve of mercury injection under high pressure are overlapped perfectly. It shows that the area reflects the same pore structure. (2) the pore radius of the tight oil reservoir is between 9.2 nm~500 渭 m, and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curve of the tight oil reservoir is multi-peak form. (2)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post-pore distribution curve,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pore radius of the tight oil reservoir is between 9.2 nm~500 渭 m. There is a peak between 80 渭 m and 500 渭 m of pore radius on the right side, the peak value is about 150 渭 m, the pore radius is less than 1 渭 m, and there are a lot of peaks. (3)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Loucks, Nanometer pore (1 渭 m) is the main pore type, the number of mesoporous larger than 62.5 渭 m is the second, and the middle pore size, that is, micron pore distribution, is the least.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数字岩心的致密油纳米—亚微米尺度储层特征及微观渗流规律研究”(51474222)资助
【分类号】:P618.13;TE3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顺利;焦春艳;王建国;罗富平;邹林;;恒速压汞与常规压汞的异同[J];断块油气田;2011年02期

2 王柏钧 ,陈力关 ,李鸿智;多元统计分析在压汞资料中的应用[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78年01期

3 刘锋;万永清;张志更;席翔涛;;吐哈探区压汞资料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吐哈油气;2010年03期

4 陈蒲礼;王烁;王丹;贾星亮;潜欢欢;;恒速压汞法与常规压汞法优越性比较[J];新疆地质;2013年S1期

5 张文达,,朱盘良,梁舒;砂岩压汞毛细管压力曲线评价储层的新参数及地质意义[J];石油实验地质;1994年04期

6 承秋泉;王强;陈宏宇;陈伟钧;;一种新型的孔隙结构仪[J];石油仪器;2006年04期

7 殷艳玲;;孔隙结构分形维数测试与应用研究进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9期

8 周南翔;石勇;王寿庆;;油层孔隙结构分析的模糊数学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4年05期

9 李合莲;陈家军;杨建;;松散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的分形及统计特性[J];工程勘察;2009年10期

10 孟巧荣;赵阳升;胡耀青;冯增朝;于艳梅;;焦煤孔隙结构形态的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桂莲;李德建;何满潮;杨国兴;台启民;;岩石吸水特性及其孔隙结构变化研究[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中言;方华;白武明;;砂岩孔隙结构的图象分析及其物理意义[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3 陈红宇;范明;陈伟钧;;压汞法、气体吸附法联合测定岩石的孔隙结构[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张元中;孟英峰;;非均质多孔介质孔隙结构与声波速度的关系[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唐刚;晏信飞;杨志芳;曹宏;;致密砂岩孔隙结构CT成像及等效速度预测[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斯春松;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二叠统一下三叠统扇三角洲砂砾岩储层孔隙结构表征及成因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2 张静平;腐泥型有机质孔隙结构及吸附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郑江韬;低渗透岩石的应力敏感性与孔隙结构三维重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4 张新春;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开发参数优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5 李景岩;杏南开发区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及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殷艳玲;低渗透砂岩油藏孔隙结构及水驱油效率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万东;基于恒速压汞的低渗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2 张秋生;低—中阶煤及煤系泥页岩吸附性及其影响因素[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3 杨昊睿;韩城地区构造煤孔隙结构和吸附特征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4 王合明;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和网络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张晓辉;韩城矿区构造煤孔隙结构多尺度下的精细表征[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6 郭红光;复杂断块油层中高含水期岩心孔隙结构的网络模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7 聂晶;应用测井资料分析微孔隙结构的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8 张创;高邮凹陷沙埝南—花庄地区阜三段低渗储层孔隙结构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9 程伟;储层微观结构的随机模型及其渗流规律的数值模拟[D];武汉工业学院;2012年

10 周钰桐;陇东华庆地区长6_3储层微观结构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2979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2979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a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