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秦岭沙沟街韧性剪切带的岩石磁学、磁组构和运动学涡度分析

发布时间:2018-11-06 08:26
【摘要】:秦岭商丹构造带内发育的晚三叠世沙沟街韧性剪切带蕴含大量地质信息,很好地记录了秦岭印支期碰撞造山过程。为了探究该剪切带的运动学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在野外观测、显微构造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中发育的糜棱岩进行了磁组构和运动学涡度研究。岩石磁学和磁组构分析结果显示:样品的平均磁化率Km值总体较高,载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等铁磁性矿物;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J值较大,表明构造变形较为强烈;形态参数T值多大于0,反映磁化率椭球体以扁球体为主;磁线、面理优势产状与野外观测到的矿物线、面理较为一致。结合磁组构、边界断层以及C面理产状,认为沙沟街韧性剪切带具有左行走滑挤压的运动学特征。运动学涡度Wk值及其分布特征表明,沙沟街剪切带中纯剪切作用所占的比重总体大于简单剪切作用,并且剪切带的核部应位于北界断层附近。综合分析认为,沙沟街韧性剪切带的运动学特征反映了总体斜向汇聚背景下的局部走滑挤压,与商丹带西段发育的同期韧性剪切带具有完全反向的运动学指向,这可能与碰撞导致的侧向挤出构造有关
[Abstract]:The late Triassic Shagou Street ductile shear zone developed in the Shangdan tectonic belt of Qinling contains a great deal of geological information which records the collision orogenic process of the Qinling Indosinian epoch. In order to study the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and dynamic background of the shear zone, the magnetfabric and kinematic vorticity of mylonite developed in the shear zone were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field observation and microstructural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rock magnetics and magnetic fabric analysis show that the averag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Km) of the samples is generally high, the magnetization minerals are mainly ferromagnetic minerals such as magnetite, the anisotropy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is larg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tectonic deformation is relatively strong. The shape parameter T value is more than 0, which reflects that the flat sphere is the main body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ellipsoid, and the magnetic line, the dominant occurrence of the surface textur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ineral line observed in the field. Combined with magnetic fabric, boundary fault and C plane occurrence,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ductile shear zone in Shagou Street has the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left strike-slip extrusion. The Wk value of kinematic vorticity and it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show that the proportion of pure shear in Shagou Street shear zone is larger than that of simple shear, and the core of shear zone should be located near the north boundary fault.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uctile shear zone in Shagou Street reflect the local strike-slip compression in the general oblique convergent background, and have a completely opposite kinematic direction with the same time ductile shear zone developed in the western section of the Shangdan belt. This may 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lateral extrusion structure caused by the collision.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41421002);面上基金项目(41672200)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专项经费(201210133、207010009)联合资助
【分类号】:P318.41;P5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学滨,潘一山,马瑾;基于应变梯度理论的韧性剪切带理论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02年01期

2 关键,孙丰月,刘洪文;吉林省东部韧性剪切带特征及其与金银成矿关系[J];地质与勘探;2004年02期

3 赵清泉,孙传斌,姜杉,王大平,阎力;牡丹江地区遥感解译脆性—韧性剪切带与金属找矿探讨[J];黄金科学技术;2005年04期

4 王雅平;张成新;屈旭钧;;黑龙江省小黑山韧性剪切带特征[J];吉林地质;2008年04期

5 韩玉英;韧性剪切带的变形[J];地质科技情报;1982年04期

6 马宝林;鲁南地区首次发现大型韧性剪切带[J];中国地质;1987年04期

7 陶建华;;政和—大埔断裂中段韧性剪切带特征[J];福建地质;1988年03期

8 王汉霞;李世涛;;辽宁西部两条大型韧性剪切带及其地质意义[J];辽宁地质;1988年03期

9 崔文智;韧性剪切带的发展演化与金银矿化的基本关系[J];黄金地质科技;1990年02期

10 徐学纯;含金韧性剪切带的特点及其标志(以内蒙古乌拉山地区为例)[J];黄金地质科技;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志华;李勇;苏春乾;郭俊锋;;纪念相对论发表100周年:鞘褶皱式结构和运动方式的普遍性及生命动力学[A];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许志琴;张建新;;中国主要大型韧性剪切带及动力学研究进展[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27)[C];1994年

3 徐德明;翟淳;王国芝;;河南信阳龟山韧性剪切带变形组分及迁移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0)[C];1995年

4 蔡学林;曹家敏;朱介寿;程先琼;;中国大陆岩石圈壳幔韧性剪切带系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母润昌;高平;刘若新;马宝林;;高温高压下华北地壳韧性剪切带岩石波速各向异性实验研究[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6 杨兴科;张康;李希;李万玲;何虎军;晁会霞;;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田构造特征与找矿预测[A];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新社;郑亚东;王涛;;三维变形分析及其在楼子店韧性剪切带中的应用[A];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戚学祥;李海兵;吴才来;陈松永;;北阿尔金巴什考供韧性剪切带韧性剪切变形对岩石地球化学行为的制约[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杨海兵;;新疆鄯善小尖山金矿韧性剪切带控矿地质特征[A];冶金地质勘查技术文集[C];2003年

10 朱光;谢成龙;王勇生;牛漫兰;刘国生;;郯庐高温、高压走滑韧性剪切带特征及其~(40)Ar/~(39)Ar定年[A];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明 记者  谭迎春;我省新发现找矿线索40余处[N];黑龙江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雪锋;桂北四堡韧性剪切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聂江涛;陕西省煎茶岭金镍矿田构造特征及其控岩控矿作用[D];长安大学;2010年

3 苗培森;恒山中深变质岩区构造样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绍昌;内蒙古狼山地区韧性剪切带构造特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樊培贺;南秦岭汉阴县金斗坡-汉滨区柳树坪脆-韧性剪切带控矿构造特征与金矿成矿富集规律[D];长安大学;2015年

3 商咏梅;西藏南部仲巴微地体脆—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龚咤云;赣北浮梁县芳村韧性剪切带金矿成矿作用及深部找矿远景初探[D];南京大学;2014年

5 常玉巧;琼西韧性剪切带厘定、涡度分析及其区域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丁园军;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变质核杂岩韧性剪切带的应变、运动学涡度分析与韧性减薄量[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7 杨鑫朋;皖南休宁天井山金矿韧性剪切带特征与金矿成矿关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8 李杨;四川平武县鸡子坪金矿床构造控矿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9 马涛;肥东西韦低角度韧性剪切带变质变形特征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10 吕凤玉;内蒙古西红山子地区东西向韧性剪切带的成因及动力学特征[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13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313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9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