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特大型滑坡空间分布规律与类型划分
[Abstract]: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super-large landslides are the important basis for studying their formation mechanism, disaster pattern and risk mitigation countermeasures. By means of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anatomical explor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obvious spatial distribution laws of super large landslides in Shaanxi Province: 44 places on the loess plateau edge of Guanzhong Basin, followed by loess knolls, and 22 places in hilly areas. There are 6 places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Qinling Mountains and 6 in the middle and low mountain areas of Hanzhong Basin. The tectonic units are distributed in 72 Guansuo and 6 Hanzhong faulted basins, including the northern slope fault zone of Qinling Mountains. In terms of slope structure, it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41 loess mudstone slopes, followed by 11 loess bedrock slopes and 9 loess red clay slop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uper large landslides is controlled by active faults, geomorphological units and slope structure types. The types of super large landslides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 types of super large landslides are divided into loess and mudstone bedding types on the edge of Baoji Loess Plateau. The loess-red clay inversion type in the edge of Baqiao Bailu plateau, the loess-red clay contact surface type in the Hengling area of Lantian, and the loess-bedrock interface type in the Weibei area of Guanzhong Basin.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Longxian and Hancheng Loess knoll area, the mixed rock and soil type, the accumulation layer type in the north slope of Qinling Mountains and the "Mianliuanning" area in the south of Shaanxi Province, the direct or massive rock type landslide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国土资源部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陕西省特大型滑坡调查与风险评价”(1212010814027);“吕梁山区城镇地质灾害调查”(DD20160276)
【分类号】:P64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滨;殷跃平;吴树仁;石菊松;;多级旋转黄土滑坡基本类型及特征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1年05期
2 刘鑫;陈奇;吴树仁;张春山;韩金良;;陕西陇县李家下滑坡风险评价[J];地质通报;2008年06期
3 李昭淑;丁冰;王涛;;翠华山山崩地貌奇观的成因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4 薛祥煦,李文厚,刘林玉;渭河北迁与秦岭抬升[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5 黄春长,庞奖励,黄萍,侯春红,韩宇平;关中盆地西部黄土台塬全新世气候事件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2年01期
6 王泰书,王敏霞;对铜川市川口滑坡的研究[J];陕西煤炭技术;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谌文武;刘伟;林高潮;吴玮江;宿星;;天水黄土结构性变化诱发滑坡敏感性分析[J];冰川冻土;2016年04期
2 李哲昀;李青;王燕杰;;基于霍尔效应的地下变形监测仪器系统[J];仪表技术;2016年04期
3 徐伟;葛华;高延超;;康定县二道桥滑坡风险评价[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年06期
4 郑苗苗;郑泓;李同录;;关中西部大型黄土滑坡滑带土的物理力学特性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6年01期
5 谢正团;郭富峗;王思源;孟兴民;黎志恒;;宝兰客运专线洪亮营隧道滑坡成因机制探讨[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6期
6 辛鹏;王涛;吴树仁;;青海西宁大通县韩家山泥岩质多级旋转型滑坡形成机制研究[J];地球学报;2015年06期
7 SHI Zhigang;YUAN Daoyang;HE Wengui;LIU Xingwang;WANG Jun;;Recent Activity of the Badu-Longwei Segment,Guguan-Xiangong Fault in Southern Liupanshan,Constrained by Rhythmic Sediment Lithology and Geomorphic Characteristics[J];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15年04期
8 王洋;孙洪艳;田明中;;黄土高原黄土地层的对比及细分[J];高校地质学报;2015年02期
9 黄学超;;《水经注》渭水流路考[J];唐都学刊;2015年03期
10 杨明武;;常兴煤矿工业场地滑坡成因与治理[J];煤炭工程;2015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东林;吴树仁;张春山;刘鑫;;“醉汉林”作为滑坡和边坡变形特征标志的意义——以陕西陇县地区为例[J];地质通报;2007年05期
2 梅强;陆玉梅;;人的生命价值评估方法述评[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3 杨为民;徐瑞春;吴树仁;谭振轩;石菊松;;鄂西清江隔河岩水库茅坪滑坡蠕滑变形及其稳定性[J];地质通报;2007年03期
4 吴树仁;石菊松;张永双;韩金良;杨为民;雷伟志;;滑坡宏观机理研究——以长江三峡库区为例[J];地质通报;2006年07期
5 张春山;李国俊;张业成;马寅生;;黄河上游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风险评价[J];地质力学学报;2006年02期
6 蒋春凤,英江;土坡稳定的可靠度研究[J];山西建筑;2005年18期
7 谢全敏,边翔,夏元友;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的系统分析[J];岩土力学;2005年01期
8 程卫帅,陈进;山洪灾害风险度评价技术综述[J];人民长江;2004年12期
9 马寅生,张业成,张春山,王金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J];地质力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成永刚;近二十年来国内滑坡研究的现状及动态[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伦武;丁俊;王德伟;杨全忠;成余粮;常晓军;唐业旗;;四川省特大型滑坡危害与防治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7年S1期
2 胡贵寿;吴文新;魏刚;;青海省特大型滑坡基本类型和发育分布特征[J];青海国土经略;2008年06期
3 吉锋;钟湖平;;雅砻江中游某特大型滑坡基本特征及稳定性初步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0年05期
4 许强;李为乐;;汶川地震诱发大型滑坡分布规律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0年06期
5 谭炳炎;四川省什邡县燕子岩北坡再度发生大型滑坡[J];水土保持通报;1988年03期
6 周保;彭建兵;殷跃平;李小林;魏刚;马小强;;黄河上游拉干峡——寺沟峡段特大型滑坡及其成因研究[J];地质论评;2014年01期
7 李九鸣;;我国大型滑坡学术讨论会报导[J];勘察科学技术;1986年04期
8 刘新民,李娜,乔建平;威胁三峡库区安全的大型特大型滑坡崩塌[J];水土保持通报;1987年06期
9 徐峻龄,,廖小平,李荷生;黄茨大型滑坡的预报及其理论和方法[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6年03期
10 乔彦肖,张少才;利用卫星遥感对石家庄市西部山区特大型滑坡的初步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任光明;宋彦辉;聂德新;;黄河上游某电站库区一大型滑坡的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郑孝军;朱雪蕻;陈亚军;;某大型滑坡强度折减法有限元稳定性分析[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曹炳兰;杨志双;洪勇;;中国洒勒山大型滑坡高速运动成因机制和灾害预测[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4 罗晓云;;排水工程在防治滑坡中的作用[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5 丁秀美;刘光士;;三峡库区某大型滑坡蓄水条件下变形及稳定性FLAC3D分析[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树森;聂德新;;溃屈型滑坡大位移分析及预测[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刘兴德;刘宗华;;沙岭滑坡的特征与成因分析[A];中国典型滑坡[C];198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谢必如 王奇 特约记者 白文起;重庆成功避让特大型滑坡,7000人安全撤离[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2 记者 段云行 通讯员 肖敏 李易华 彭洪峰;500万治理新化特大型滑坡点[N];湖南日报;2010年
3 记者 祝桂峰 特约记者 罗锡炎;广东治理象山岗特大型滑坡隐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邹密 实习生 邓姣;宝塔滑坡群“蠢蠢欲动”[N];重庆日报;2003年
5 记者 张荣文 通讯员 徐云华;十一局集团一公司成功治愈三峡滑坡[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保;黄河上游(拉干峡—寺沟峡段)特大型滑坡发育特征与群发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杰;超大型滑坡综合整治技术及其工程效果评价[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2年
2 胡贵寿;青海省特大型滑坡发育分布规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吴忠芳;RS和GIS技术支持下的武隆县大型滑坡遥感解译及其危险性评价[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19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319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