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塬区致密储集层模型地震正反演模拟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ropagation law of surface seismic wave field and seis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dense reservoir in loess plateau area of Ordos Basin, the geological geophysical model of reservoir under real surface condition is established. Forward modeling of fully elastic wave equation and inversion of prestack seismic elastic parameters are carried out. The synchronous processing analysis of simulated seismic data and actual seismic data shows that the undulating and loose surface is the main cause of seismic static correction problem and interference wave development. The close-channel constrained tomography static correction method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seismic static correction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seismic static correction in loess plateau. The effect of pre-stack inversion of S-wave impedance identification on sand body is obvious, and Poisson's ratio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oil-bearing reservoir. The study of seismic forward and inverse modeling provides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basis for seismic prediction of tight reservoir and has been well applied i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ense oil in loess plateau area of Ordos Basin.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非常规油气勘探与开发地球物理理论与方法研究”项目(41390451) 国家示范工程“鄂尔多斯盆地大型低渗透岩性地层油气藏开发示范工程”(2016ZX05050)
【分类号】:P6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佳武;但永平;程晓露;韩军;;应用“形状贴近度”分析法估算黄土塬区潜水补给时间[J];陕西地质;2010年02期
2 张维祥,胡双熙;陇东黄土塬区黑垆土形成的时代与过程[J];科学通报;1989年16期
3 程建远,张广忠,胡继武;黄土塬区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J];中国煤田地质;2004年06期
4 张帆;李刚;徐磊磊;;陕西长武地区巨厚黄土塬激发技术研究[J];海洋地质动态;2009年04期
5 刘万锋;胡爱萍;;黄土塬区雨水下渗对工程地质的影响[J];中国建材科技;2008年01期
6 王佐强;关继荣;刘惠清;;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宁夏山地黄土塬区的应用[J];煤炭技术;2008年09期
7 许彩琦;黄璇;;黄土塬沟壑区地震野外资料采集方法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09年S2期
8 马笑飞;;渭北黄土塬区成井质量的探索[J];地下水;2010年05期
9 刘继光;马伏生;严建民;;黄土塬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J];陕西煤炭;2008年06期
10 冯西会;王中锋;李米田;朱芳香;;巨厚黄土塬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J];陕西煤炭;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程建远;郗昭;;黄土塬区深部煤炭地层平均速度变化规律研究[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2 唐汉平;蔡文芮;李林元;朱书阶;;黄土塬区地震勘探技术与应用[A];第3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8年
3 叶红星;;黄土塬地震激发条件选择[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4 王世洪;张友焱;齐小平;文百红;夏响华;张宗元;;遥感化探信息在黄土塬区油气勘探中的综合应用及效果[A];第五届全国油气化探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4年
5 郗昭;程建远;宋国龙;杨光明;蔡文芮;;地震勘探在黄土塬区深部煤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6 张月增;;黄土塬区地震勘探测量方法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5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邬达理;;黄土塬地区的一次静校正处理及质量控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宋尚智 黄委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高工;黄土塬区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N];黄河报;2013年
2 郭望邋何登贵;推开黄土塬上希望之门[N];中国石化报;2008年
3 武勇 王继发;破解黄土塬油气勘探世界级难题[N];中国矿业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王喜春;奋战黄土塬[N];中国石化报;2011年
5 张海舟 王文忠 李学仁;黄土塬物探会诊 众专家把脉支招[N];中煤地质报;2009年
6 范立民 李岳鹏;陕西局两项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N];中煤地质报;2005年
7 蒋颖颖 魏桂花;甘肃局一技术研究成果国内领先[N];中煤地质报;2013年
8 束荣华 杨哲;特色技术“抠出”鄂尔多斯油气[N];中国石化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晓阳;黄土塬区农田生态系统水-碳通量特征及产量时程演变趋势[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曦;基于环境示踪剂的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循环机制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曹跃辉;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区陇东-镇北地区非纵地震采集方法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王石言;黄土塬区苹果园土壤水文特征及蒸散规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年
4 王庆涛;黑方台灌区灌溉渗透作用模拟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5 苑旭;黄土塬区农田生态系统蒸散与能量平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6 田陆;铜川新区地面荷载引起地面沉降的评价与预测[D];长安大学;2016年
7 郗昭;黄土塬区地震波场的数值模拟与实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8 郭子华;巨厚黄土塬区激发问题正演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9 银燕慧;黄土塬山地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高国成;柯克亚周缘地区黄土塬采集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47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347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