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湘东北栗山地区新元古代岩浆活动及其地质意义: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证据

发布时间:2018-11-24 11:27
【摘要】:湘东北地区与赣西北地区共同组成江南造山带中段,是探讨江南造山带大地构造演化的关键区域。采用LA-ICP-MS定年方法厘定湘东北地区栗山片麻状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838.6±5.6)Ma(MSWD=3.2,n=21),表明其成岩于新元古代,证实幕阜山岩体范围内存在新元古代岩浆活动;相应的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显示εHf(t)为5.8~13.8,一阶段模式年龄T_(DM1)为1 169~841Ma,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1 357~845Ma,fLu/Hf值为-0.97~-0.9,推测岩浆源区以中新元古代新生地壳物质为主。结合江南造山带东、中、西段最新岩浆岩年代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成果,认为造山带东、中、西段广泛存在近同期(830~820 Ma)新元古代岩浆活动,且岩浆源区地幔物质贡献程度以东段最高,中段次之,西段最低,推测湘东北地区在新元古代时期可能具有与造山带东段类似的岛弧构造环境。
[Abstract]:The central segment of Jiangnan orogenic belt is composed of northeast Hunan and northwest Jiangxi, which is the key area of tectonic evolution of Jiangnan orogenic belt. LA-ICP-MS dating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zircon U-Pb age of the granodiorite from the Lishan schneismatic biotite in northeast Hunan province, which indicates that its diagenesis occurred in the Neoproterozoic, and the zircon U-Pb age of the granodiorite is (838.6 卤5. 6) Ma (MSWD=3.2,n=21). It is proved that Neoproterozoic magmatism exists in the range of the Mufu Mountain rock mass. The corresponding Lu-Hf isotopic analysis of zircon shows that 蔚 Hf (t) is 5. 8 ~ 13. 8, the model age of one stage is 1 169, T _ (DM2) is 1 357 ~ 845 Ma, the value of Luf / HF is -0. 97 ~ 0. 9, the model age of one stage is 1 169 ~ 841 Ma, and that of stage 2 is-0. 97 ~ 0. 9, respectively.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MesoNeoproterozoic Cenozoic crustal material is the main source of magma. Combined with the latest magmatic geochronology and zircon Hf isotopic studies in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sections of the Jiangnan orogenic belt,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Neoproterozoic magmatic activities in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parts of the orogenic belt are widespread in the near synch (8300.820 Ma). The contribution of mantle material in the magmatic source region is the highest in the eastern part, the second in the middle segment, and the lowest in the western part. It is speculated that the northeastern Hunan may have a similar island arc tectonic environment to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orogenic belt during the Neoproterozoic period.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花岗岩成岩成矿地质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02队;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项目(DD20160031)
【分类号】:P534.3;P588.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迈平,袁训来,汪迎平,闫永奎;淮北地区新元古代后生植物化石新材料[J];古生物学报;2000年04期

2 陆松年;从罗迪尼亚到冈瓦纳超大陆——对新元古代超大陆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J];地学前缘;2001年04期

3 陈松;桂和荣;孙林华;贺振宇;马艳平;;皖北新元古代砂质灰岩地球化学特征[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4 高坪仙,刘新秒;试论中国古大陆中-新元古代汇聚与裂解的地质记录[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1999年01期

5 郑永飞;新元古代超大陆构型中华南的位置[J];科学通报;2004年08期

6 杨瑞东;张传林;罗新荣;魏怀瑞;王伟;;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末期汉格尔乔克冰期成因新证据[J];地质论评;2007年02期

7 李勇,丁莲芳;新元古代生物多样性及震旦系之底界[J];现代地质;1999年02期

8 段吉业,刘鹏举,万传彪;华北燕山中—新元古代震积岩系列及其地震节律[J];地质学报;2002年04期

9 储雪蕾;新元古代的“雪球地球”[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4年03期

10 聂文明;马东升;潘家永;周健;吴凯;;黔中新元古代-早寒武世含磷岩系δ~(13)C变化及其古海洋意义[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储雪蕾;黄晶;;晚新元古代帽碳酸盐岩成因初探[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家生;;华南新元古代“雪球地球”后古海洋“冷泉”地质记录[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郑永飞;;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事件与地幔超柱活动[A];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同钢;储雪蕾;陈孟莪;张启锐;冯连君;;新元古代全球冰川事件对早期生物演化的影响[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5 郑永飞;;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事件与地幔超柱活动[A];第三届安徽科技论坛地质古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报告(摘要)汇编[C];2004年

6 高林志;耿树方;;亚洲中部及邻区中-新元古代地层序列及成矿沉积环境的探讨[A];亚洲大陆深部地质作用与浅部地质—成矿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8年

7 唐烽;;新元古代底栖宏体藻类的分异及其环境响应[A];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8 黄晶;储雪蕾;张启锐;冯连君;;新元古代冰期及其年代[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五卷)[C];2008年

9 陆松年;李怀坤;王惠初;郝国杰;相振群;;从超大陆旋回研究中-北亚地区中-新元古代地质演化特征[A];亚洲大陆深部地质作用与浅部地质—成矿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8年

10 邢智峰;齐永安;袁余洋;郑伟;;河南焦作地区新元古代碎屑岩中微生物形成的沉积构造[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海峰;新疆北部新元古代冰期沉积的岩石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付星梅;华北淮北群及新元古代基性岩床构造古地磁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江卓斐;扬子西缘新元古代冰川启动时间、期次及其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4 程猛;新元古代至寒武纪化学分层海洋中的钼生物地球化学循环[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5 吴慧;扬子陆核区~865Ma和~815Ma幔源岩浆事件识别及其对华南陆块新元古代构造演化的指示[D];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

6 史志刚;江西庐山地区新元古代地层与构造演化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4年

7 周久龙;马达加斯加新元古代Imorona-Itsindro岩套的构造属性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8 周继彬;桂北—湘西新元古代镁铁质岩的形成时代和成因[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9 何景文;塔里木克拉通北缘与伊犁块体新元古代冰碛岩地层对比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10 朱维光;扬子地块西缘新元古代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背景——以盐边高家村杂岩体和冷水箐101号杂岩体为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世涛;桂北宝坛新元古代花岗岩与脉型锡矿床的成矿关系及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2 吕彪;新疆库鲁克塔格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年代学及成因研究[D];新疆大学;2017年

3 孙冲;秦祁昆地区新元古代构造—岩相古地理[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4 敖文昊;扬子地块北缘大汉山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D];西北大学;2015年

5 刘泽瑞;扬子西北缘新元古代汉南酸性杂岩矿物化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6 郭辉;豫西地区新元古代地层沉积特征及沉积古地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7 李婷;扬子陆块北缘碑坝—西乡地区新元古代构造—岩浆作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黄博涛;东天山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的成因及其地壳演化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9 程佳孝;滇东北新元古代花岗质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10 杨钊;南秦岭中段中—新元古代基底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D];西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53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353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e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