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压汞法与气体吸附法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对比研究
[Abstract]:Aiming at the difference of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marine and continental shale in China, Weiyuan and Jiaoshiba marine shale and Yao qu continental shale were selected as representatives, and thin slice analysis, mercury injection and gas adsorption test method were us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a new standard for naming and dividing pore size is put forward. Six types of pore size, including ultrafine pore, small pore, mesopore, macropore and capillary pore, are called 2 nm,2~100 nm,0.1~1 渭 m ~ (10 渭 m) ~ 10 渭 m ~ (10 渭 m) ~ 100 渭 m ~ (100 渭 m), respectively. The 2~100nm micropore range and the porosity development degree of the samples from high to low are in order of the large pore range of 2? #?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pore distribution uniformity coefficient (hu,) is more developed and the gas storage capacity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the micro and nano-porosity samples determined by the determination of 2 # and 5 # samples and 1 #6 # sample. The DFT model was used to unify the adsorption of N-2 with the results of CO_2 adsorption and mercury injection experiments, and the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of nano-pores was obtained.
【作者单位】: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页岩气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B10030100,XDB10030102);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709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2316)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GP2016K011)资助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培元;张兆辉;;红岗油田测井信息与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关系[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13期
2 冯一波;张哨楠;丁晓琪;刘朋坤;;镇泾油田延9、长6、长8段砂体孔隙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地质;2009年01期
3 江丙友;林柏泉;吴海进;朱传杰;陆振国;;煤岩超微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分形规律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4 马新仿;张士诚;郎兆新;;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分形表征[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年06期
5 潘德嘉;刘杰;;吴起油田薛岔油区长4+5孔隙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J];科技与企业;2012年10期
6 黄传卿;张金功;马睿;;泥质岩孔隙结构特征与连通性分析[J];地下水;2013年06期
7 姚晋宝;邓蓉蓉;胡宝林;;新集一矿孔隙结构特征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8 李前贵,康毅力,徐兴华,徐进;煤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储层损害的影响[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张磊;;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王洼子地区长4+5孔隙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J];内江科技;2010年04期
10 夏训文;龚福华;祝旭双;;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黄39罗1井区长8_1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杰刚;姜波;李明;虞青松;李磊;时艳茹;;阳泉新景煤矿构造煤变形及孔隙结构特征[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王新江;石京平;张丽萍;曾吉平;;大庆海拉尔地区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特征描述[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孙晗森;罗陶涛;;基于压汞毛细管压力曲线的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玉芳;包书景;张宏达;葛明娜;王劲铸;孟凡洋;任收麦;;国外页岩气勘查开发进展[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5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前景展望[A];“宝塔油气”杯第四届天然气净化、液化、储运与综合利用技术交流会暨LNG国产化新技术新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4年
6 林斌;郭巍;赵肖冰;曹瀚升;王少华;;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概率体积法在三江盆地古生代页岩气中的应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7 印兴耀;吴国忱;;页岩气储层地震评价[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8 蔡启宏;傅子云;;地震频率信息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应用的可能性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9 刘禹;王常斌;文建军;宋付权;;页岩气渗流中的力学模型分析[A];第二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13年
10 滕吉文;刘有山;;中国页岩气成藏和潜在产能与对环境的污染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特提斯研究中心[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教授 张金川;中国应大力开发页岩气[N];中国能源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高慧丽;唤醒沉睡的页岩气[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3 李慧;页岩气并非亚洲首选[N];中国能源报;2010年
4 温川;对页岩气也要“细嚼慢咽”[N];中国矿业报;2010年
5 潘锋;页岩气将成为重要接替资源[N];中国石化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鑫轶;勘探页岩气不可照搬美国模式[N];中国石化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奚震;唤醒页岩气要过技术这道坎[N];中国石化报;2011年
8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张大伟;我国页岩气探采与利用路径思考[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9 早报记者 王道军;国土部:页岩气申报独立矿种[N];东方早报;2011年
10 记者 徐沛宇;第二批页岩气探矿权出让招标或于四季度启动[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鹏;页岩封闭性与有机质生烃特征、矿物组成及孔隙结构特征之间的联系[D];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7年
2 曹茜;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富有机质泥页岩储层微孔隙特征及表征技术[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3 马勇;上扬子东部海相页岩含气性影响因素及核心区评价预测方法[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4 郭为;页岩储层特征与渗流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4年
5 金吉能;页岩气地球物理建模分析[D];长江大学;2015年
6 冯杨伟;伊宁盆地构造—热演化与上古生界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7 俞益新;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页岩油气富集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8 姜文利;华北及东北地区页岩气资源潜力[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潘磊;下扬子地区二叠系页岩储集物性及含气性地质模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6年
10 单衍胜;辽河坳陷古近系页岩油气聚集条件与分布[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祝一搏;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特征及其输运属性分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郭鹏飞;淮南潘集深部13-1煤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
3 陈杰;基于电阻率测井资料研究致密砂岩孔隙结构特征[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4 李彦举;基于恒速压汞的孔隙结构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5 曹俊;金阳—威信地区下古生界牛蹄塘组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6 白生宝;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段页岩气储层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7 韩淑乔;高过成熟阶段页岩生烃及含气量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8 苏俊;页岩气储层双侧向测井有限元正演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9 颜君;页岩气储层感应测井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李鹏飞;南方富有机质页岩复电阻率测试分析与激电机理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72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372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