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银川平原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地下水年龄分布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2 18:11
【摘要】:本研究选取银川平原中部、南部、北部的三条典型剖面,运用MODFLOW模拟计算剖面的地下水水流模型,在水流模型基础上构建地下水~(14)C溶质运移模型,结合剖面上放射性同位素3H、~(14)C浓度从剖面层次上对地下水循环系统的循环特征、补径排特征以及地下水年龄特征展开分析。首先,分析区域地下水动态特征,根据其动态类型分为径流型、灌溉型、开采型三种类型。根据聚类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地下水动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系数。结合地下水动态类型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区域水均衡各项计算,分析剖面上的水均衡,得出剖面上的主要补给来源主要为农田灌溉回渗、水渠渗漏、山洪入渗等,排泄去向主要有排水沟排泄、人工开采、蒸发等。其次,三条剖面主要发育了地下水局部循环系统和区域循环系统二级地下水循环系统,局部地下水循环系统发育深度较浅,水平距离较小,地下水径流强度大,滞留时间短,区域地下水循环发育深度较深,水平距离较大,地下水径流缓慢,滞留时间长。通过各个剖面整体水均衡计算,每条剖面上的水流主要集中在浅层局部地下水循环系统。其次,通过地下水中~(14)C溶质运移模型计算结果展示~(14)C质点浓度分布情况,与地下水中放射性同位素~(14)C以及3H定年结果对比分析得知,地下水中~(14)C质点运移浓度大小分布特征与地下水放射性同位素定年年龄分布特征较好的吻合,验证了剖面地下水~(14)C溶质运移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以参考溶质运移模型初步指导分析剖面上地下水年龄分布。得出剖面上的潜水年龄大多在60a以下,承压水年龄分布从上往下、从西至东地下水年龄由小变大,年龄范围2~20Ka,为古地下水。最后,剖面上地下水矿化度以及水化学类型沿着补径排循环路线特征差异明显。在贺兰山前单一潜水区以及临近单一潜水区的中西部地下水矿化度较低,过度到东部矿化度逐渐增加,从西至东,水化学类型主要由HCO3·SO4型水→Cl·SO4型水演化。
[Abstract]:In this study, three typical sections of Yinchuan Plain were selected, and the groundwater ~ (14) C solute transport model was built on the basis of MODFLOW simulation. Combined with the radioisotope 3H ~ (14) C concentration on the profile, the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pplementary diameter discharge and the age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are analyzed from the section level. Firstly,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groundwater 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its dynamic types, there are three types: runoff type, irrigation type and mining type. Based on cluster analysis and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the factors affecting groundwater dynamics and their influence coefficients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roundwater dynamic type and the calculation of regional water balance, the water balance in the section is analyzed. The main recharge sources in the section are mainly farmland irrigation backflow, canal leakage, mountain flood infiltration and so on. Drainage to the main drainage, artificial mining, evaporation and so on. Secondly, the local circulation system of groundwater and the secondary circulation system of regional circulation system are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three sections. The development depth of local ground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is relatively shallow, the horizontal distance is small, the intensity of groundwater runoff is large, and the retention time is short. The development depth of regional groundwater circulation is deep, the horizontal distance is large, the groundwater runoff is slow and the retention time is long. Through the whole water balance calculation of each section, the flow in each section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shallow local ground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Secondly, the results of ~ (14) C solute transport model in groundwater show the distribution of ~ (14) C particle concentration, which is compared with the radioisotope ~ (14) C and 3H dating results in groundwater.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 (14) C mass transport concentration in groundwater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adioactive isotopic age distribution of groundwater, which verifi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 (14) C solute transport model in groundwater profile. The age distribution of groundwater on the profile can be analyz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solute transport model. It is concluded that most of the diving ages in the section are below 60 years, the age distribution of confined water is from top to bottom, the age of groundwater from west to east has changed from small to large, and the age range is 220 Kaa, which is paleogroundwater. Final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mineralization and hydrochemical types along the complementary path and discharge cycle in the profile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The mineralization degree of groundwater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in the front of Helan Mountain and near the single diving area is low, and the mineralization degree of groundwater in the transition to the east increases gradually. From west to east, the hydrochemical types are mainly evolved from HCO3 SO4 type of water to Cl SO4 type of water.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4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永华;测定地下水年龄的一种新方法——氦氡比值法[J];地质科技情报;1986年03期

2 刘丹,李启彬;利用逆统计模型确定秦岭特长隧道地下水年龄[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3 苏小四;董维红;林学钰;;迭代法在现代地下水年龄估算中的应用——以银川平原为例[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6年04期

4 蒋小伟;万力;王旭升;李海龙;;盆地地下水年龄空间分布规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2年04期

5 张j;王文科;王宇航;;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氚计算格尔木河流域地下水年龄[J];地下水;2014年02期

6 陈茜茜;陈建生;王婷;;我国北方地下水年龄测定问题讨论[J];水资源保护;2014年02期

7 ;你知道水也有年龄吗[J];卓越理财;2012年05期

8 潘彦燕;吴剑锋;吴吉春;;非均质含水层中地下水年龄数值模拟[J];地下水;2010年06期

9 翟远征;王金生;左锐;滕彦国;;地下水年龄在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地球与环境;2011年01期

10 王子东;;绥萝地区大厚度孔隙地下水年龄及其水流系统初探[J];勘察科学技术;199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卫立;马晓辉;孙志卿;;许昌市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与防治对策[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徐海珍;李国敏;黎明;杨建青;柴成繁;;基于数值模拟的天津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演变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3 朱骊;秦建国;陈娟;;地下水降落漏斗中心区水位变化趋势分析[A];中国水文科技新发展——2012中国水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4 梁明易;张玉环;苏耀明;李照勇;董林;;铅锌矿区开发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5 ;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6 刘戈力;;地下水与水环境浅议[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张建平;刘广才;;河北省地下水环境变迁与灾害防治对策[A];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韩俊丽;段文阁;程莉;;包头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水环境保护研究[A];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9 何敏;;地下水开采与农业灌溉[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8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阎葆瑞;张胜;胡大春;刘恩元;;秦皇岛市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及水质演变机理的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文集(9)[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郝爱兵;保护生命之泉--地下水[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平原地下水如何化“透支”为“均衡”[N];黄河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高原;拯救山西地下水[N];发展导报;2013年

4 甘也;地下水:潜伏的危机[N];中国矿业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武永清邋永清 李佳丽 佳丽 张洪才;救救龙城地下水[N];太原日报;2007年

6 孙凤贤;芜湖地下水降落漏斗消失了[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7 记者 杨倩;石家庄:全国35个最“渴”城市之一[N];河北日报;2010年

8 于莘明;我国仍有7000多万人饮用不合格地下水[N];科技日报;2003年

9 河南省内乡县环境保护局 李玉文;保护地下水刻不容缓[N];中国环境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高慧丽;华北平原,地下水在“透支”[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君;呼和浩特盆地地下水年龄结构与补给流动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6年

2 王喜华;三江平原地下水—地表水联合模拟与调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5年

3 王电龙;不同气候条件下华北粮食主产区地下水保障能力时空特征与机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6年

4 严明疆;地下水系统脆弱性对人类活动响应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6年

5 刘怀忠;煤矿开采对矿区地下水系统扰动的定量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文;华北平原第四系含水层地下水年龄与补给温度[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年

2 李娜;灌溉对地下水的影响及地下水调蓄利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刘新宇;多孔介质中污染物运移规律研究及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4 贾文飞;南水北调条件下潮白河地下水调蓄区水岩相互作用机理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5 吕路;涝m0河城区段生态治理工程渗漏与浸没问题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6 李蛟;高村铁矿露天采场地下水疏干预测及疏干工艺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7 孙静;淄博市地下水环境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8 何欣;强降水条件下地下水的动态响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9 闫妍;沧州地区地下水盐分的时空演变与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10 赵玉麒;山东德州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3750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3750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0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