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力耦合作用下岩石损伤力学模型与验证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igh temperature, high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high confining pressure on the damage of rock, the damage mechanics model under the action of thermal-water-force coupling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 of damage mechanics and the principle of strain equivalence,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e evolution of rock damage is constructe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model is verified by the indoor test of the thermal damage granite under the action of water-force coupling, and the model parameters a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indoor tes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can reflect the stress-strain process of rock under the action of thermal-water-force coupling, and can b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evolution of rock damage under the above-mentioned effects. The high-temperature damage can lead to the transition of the rock from brittle to ductile. And the pore water pressure can further increase the rock damage evolution.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60918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5M580672) 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6-JSKSSYS-01)
【分类号】:TU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伟;田振元;朱其志;李雪浩;徐卫亚;;考虑孔隙水压力的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S2期
2 潘林华;张士诚;程礼军;柳凯誉;柳明;;围压-孔隙压力作用下碳酸盐岩力学特性实验[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3 张慧梅;雷利娜;杨更社;;温度与荷载作用下岩石损伤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S2期
4 刘向君;申剑坤;梁利喜;韩林;刘洪;;孔隙压力变化对岩石强度特性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5 赵阳升;万志军;张渊;张宁;冯子军;董付科;武晋文;曲方;;岩石热破裂与渗透性相关规律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10期
6 陈剑文,杨春和,高小平,李晓红,姜德义;盐岩温度与应力耦合损伤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1期
7 徐卫亚,韦立德;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6期
8 刘泉声,许锡昌;温度作用下脆性岩石的损伤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杰;姜光成;胡乃联;;基于不同准则的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对比及其修正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5年12期
2 陈俊桦;张家生;李新平;;大型地下厂房开挖爆破损伤影响范围及评价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5年23期
3 李启龙;;综采工作面矿压监测[J];现代矿业;2015年11期
4 董春亮;赵光明;;基于能量耗散和声发射的岩石损伤本构模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5年05期
5 杜圣贤;张尚坤;于学峰;陈军;宋香锁;贾超;张国荣;;恐龙化石风化效应的TM耦合分析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15年10期
6 白卫峰;孙胜男;管俊峰;陈健云;;基于统计损伤理论的混凝土双轴拉-压本构模型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5年05期
7 温韬;刘佑荣;唐辉明;王康;谭钦文;易贤龙;;基于正态分布修正的岩石损伤力学模型研究[J];人民黄河;2015年10期
8 王伟;田振元;朱其志;李雪浩;徐卫亚;;考虑孔隙水压力的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S2期
9 吴渤;贾善坡;高敏;龚俊;伍国军;;岩石热-弹塑性-损伤耦合力学模型及其数值实施[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8期
10 吴爱军;赵文斌;蒋承林;;温度对煤体坚固性系数的影响试验[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大伟;周辉;潘鹏志;张凯;邵建富;冯夏庭;;砂岩三轴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渗透率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9期
2 许江;杨红伟;彭守建;姜永东;张媛;;孔隙水压力-围压作用下砂岩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8期
3 阎岩;王恩志;王思敬;胡昱;;岩石渗流-流变耦合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7期
4 徐小丽;高峰;沈晓明;金春花;;高温后花岗岩力学性质及微孔隙结构特征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6期
5 张慧梅;杨更社;;冻融与荷载耦合作用下岩石损伤模型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6 张宁;赵阳升;万志军;董付科;冯子军;;三维应力下热破裂对花岗岩渗流规律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7 倪骁慧;朱珍德;赵杰;李道伟;冯夏庭;;岩石破裂全程数字化细观损伤力学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11期
8 卢应发;孙慧;李建林;吴新星;;水 岩石相互作用力学参数的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10期
9 康亚明;刘长武;贾延;马利伟;方延强;;岩石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及临界损伤度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许江;杨红伟;李树春;姜永东;;循环加、卸载孔隙水压力对砂岩变形特性影响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金辉;章光;乔彤;胡少华;;热-水-力耦合作用下岩石损伤力学模型与验证[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年04期
2 龚囱;曲文峰;行鹏飞;赵奎;;岩石损伤理论研究进展[J];铜业工程;2011年01期
3 王康;刘佑荣;胡政;牛超颖;温韬;;基于影响因子修正的岩石损伤力学模型探讨[J];岩土力学;2015年S2期
4 高玮;汪磊;杨大勇;;基于能量原理的岩石损伤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5 孙倩;艾军;;基于能量耗散的岩石损伤破坏数值模拟[J];山西建筑;2013年33期
6 夏明;宫凤强;;加载波形对岩石损伤影响的颗粒法模拟研究(英文)[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8年07期
7 杨圣奇;徐卫亚;苏承东;;考虑尺寸效应的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24期
8 戴俊辉;吕燕霞;孙峇;郁章剑;;循环荷载作用下岩石损伤试验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6年10期
9 张磊;黄正均;王爱霞;;用电阻率评价岩石损伤状态试验方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年03期
10 李博;肖威;王华伟;;岩石损伤模量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友锋;蔡美峰;;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初步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谢卫红;李顺才;肖永红;;温度对岩石损伤和变形破坏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4年
3 王鹏;彭瑞东;马晓峰;;循环荷载作用下岩石损伤特性的实验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于广明;潘永战;王国艳;;岩石损伤协同特征分析[A];2009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彭永伟;梁冰;;水化学作用对岩石损伤的实验研究[A];采矿工程学新论——北京开采所研究生论文集[C];2005年
6 周光泉;席道瑛;陈德华;;一种岩石损伤本构方程[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7 张玉军;刘坚志;彭瑞东;张文博;;孔隙岩石损伤破坏行为的数值模拟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李功伯;徐小荷;;分形理论及其在岩石破碎中的应用[A];岩石破碎理论与实践——全国第五届岩石破碎学术会论文选集[C];1992年
9 张慧梅;杨更社;;冻融条件下岩石损伤劣化及抗拉特性实验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全胜;杨更社;任建喜;;岩石损伤变量及本构方程的新探讨[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树春;周期荷载作用下岩石变形与损伤规律及其非线性特征[D];重庆大学;2008年
2 柴文革;围压卸载条件下花岗岩损伤演化与破坏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3 张皓;准脆性材料损伤演化的实验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刘冬桥;岩石损伤本构模型及变形破坏过程的混沌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5 张青成;应力波作用下花岗岩损伤演化的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文权;基于电磁波传播特性的岩石损伤评估[D];重庆大学;2017年
2 杨大勇;基于能量原理的岩石损伤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08年
3 雷利娜;冻融岩石损伤特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4 赵先涛;重庆地区典型岩石损伤断裂特性实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5 沈忠;岩石声发射及分形特征试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
6 胡明军;基于破坏接近度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7 廖志毅;刀具冲击作用下岩石损伤破坏过程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梁天成;利用重复加载进行岩石损伤评价的实验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
9 叶金生;岩石统一弹脆性损伤模型及其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10 孙秀丽;岩石渐进损伤演化过程的模拟方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369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436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