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2014年四川康定双震震源的勒夫波分析

发布时间:2019-04-01 06:54
【摘要】:2014年11月22日在四川省康定县发生了MS6.3地震(M1),3天后几乎在同一地点又发生了MS5.8地震(M2),本文称其为"康定双震".首先,利用逆时成像技术对康定双震以及用作经验格林函数事件的一次ML4.8地震(G1)进行了重定位,并利用广义极性振幅技术反演了三次地震的震源机制;然后,借助于G1的记录,利用经验格林函数技术分别提取了M1和M2的勒夫波视震源时间函数,并利用视震源时间函数的方位依赖性分析了M1和M2的优势破裂方向;最后,利用视震源时间函数反演方法反演了M1和M2的震源破裂过程.重定位结果表明,G1与M1和M2震源位置比较接近,分别相距~40km和~50km.震源机制反演结果表明,G1与M1和M2具有类似的机制,均为陡倾角左旋走滑.视震源时间函数的方向性分析表明,M1的破裂优势方向为276°,而M2的破裂优势方向为336°.破裂过程反演结果表明,M1持续时间~11s,主要破裂区沿断层面朝北西以及浅表拓展,最大位错~0.52m;M2持续时间~7s,破裂区沿着断层面也朝北西以及浅部拓展,最大位错~0.33m.
[Abstract]:The MS6.3 earthquake (M1) occurred in Kangding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on Nov.22, 2014, and another MS5.8 earthquake (M2) occurred at almost the same location three days later. This paper calls it "Kangding double earthquake". Firstly, the inverse time imaging technique is used to relocate the Kangding double earthquake and a ML4.8 earthquake (G1) used as an empirical Green's function event, and the focal mechanism of the three earthquakes is retrieved by using the generalized polar amplitude technique. Then, with the help of G1 records, the Lev wave apparent source time functions of M1 and M2 are extracted by using the empirical Green's function technique, and the dominant rupture directions of M1 and M2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azimuth dependence of the apparent source time functions. Finally, the source rupture process of M 1 and M 2 is inversed by using the inversion method of apparent source time function. The repositioning results show that G1 is close to M1 and M2,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G1 and M1 is ~ 40km and ~ 50km, respectively. The inversion results of focal mechanism show that G1 has a similar mechanism with M1 and M2, both of which are left-lateral strike-slip with steep dip angle. The directional analysis of the apparent source time function shows that the rupture dominant direction of M1 is 276 掳, while that of M2 is 336 掳. The inversion results of the fracture process show that the duration of M1 is ~ 11s, the main rupture zone extends northwestward and shallow along the fault plane, and the maximum dislocation is ~ 0.52m; The duration of M2 is ~ 7s, and the rupture zone also extends northwestward and shallow along the fault plane, with the maximum dislocation ~ 0.33m.
【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4046)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业务费(DQJB14B01)联合资助
【分类号】:P315.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旭;许力生;;利用视震源时间函数反演尼泊尔M_S8.1地震破裂过程[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06期

2 许力生;严川;张旭;付虹;李春来;郭祥云;;2014年盈江双震的破裂历史[J];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10期

3 许力生;张旭;严川;李春来;;基于勒夫波的鲁甸M_s6.5地震震源复杂性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09期

4 严川;许力生;;一种地方与区域地震震源机制反演技术:广义极性振幅技术(一)——原理与数值实验[J];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08期

5 许力生;严川;张旭;李春来;;一种确定震源中心的方法:逆时成像技术(二)——基于人工地震的检验[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12期

6 许力生;杜海林;严川;李春来;;一种确定震源中心的方法:逆时成像技术(一)——原理与数值实验[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4期

7 ;Source process of the 2010 Yushu,Qinghai,earthquake[J];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2010年09期

8 张勇;许力生;陈运泰;;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震源过程[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年07期

9 郑秀芬;欧阳飚;张东宁;姚志祥;梁建宏;郑洁;;“国家数字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技术系统建设及其对汶川大地震研究的数据支撑[J];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05期

10 张勇;许力生;陈运泰;;提取视震源时间函数的PLD方法及其对2005年克什米尔M_w 7.6地震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严川;小震震源机制与应力场反演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

2 张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方法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月;田勤俭;吕晓健;邵志刚;李文巧;;鲁甸M_S6.5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分析及川滇东边界中部未来地震危险性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09期

2 高彬;周仕勇;蒋长胜;;基于地震活动性资料估计鄂尔多斯块体周缘构造断层面倾角[J];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07期

3 张旭;严川;许力生;;2014年四川康定双震震源的勒夫波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07期

4 范小平;王俊菲;杨从杰;李清河;何奕成;毕雪梅;;青藏高原东南缘及邻区地壳介质散射强度变化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07期

5 卢显;孟庆岩;顾行发;张晓东;康春丽;;2014年玉树M_S7.1地震前后长波辐射及温度参量变化特征研究[J];地震;2016年03期

6 陈继锋;李亮;李少睿;刘白云;陈晓龙;;甘肃省测震台网地震台站地震计方位角检验与校正[J];地震工程学报;2016年03期

7 严珊;杨立明;周龙泉;张辉;王們;;2013年岷县漳县M_S6.6地震前后南北地震带北段面波速度变化特征[J];地震工程学报;2016年03期

8 吕子强;雷建设;周智刚;张刚;张书建;于澄;颜启;;环渤海地区Pn波速度结构与各向异性[J];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06期

9 李世林;金戈;林佩莹;陈永顺;盖增喜;;利用背景噪声互相关观测近对跖点台站间体波格林函数[J];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06期

10 李守勇;孙晴;晁福林;张新东;;利用静态库仑应力触发准则确定地震断层面[J];华北地震科学;201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旭;基于视震源时间函数的震源过程复杂性分析新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6年

2 严川;小震震源机制与应力场反演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

3 李圣强;集群环境下中小地震震源机制波形反演的准自动系统构建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刘超;断层厚度的地震效应和非对称矩张量[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1年

5 彭小波;汶川地震强震动记录分析及应用[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6 张勇;地震破裂过程反演及其在大地震应急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力生;张旭;严川;李春来;;基于勒夫波的鲁甸M_s6.5地震震源复杂性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09期

2 严川;许力生;;一种地方与区域地震震源机制反演技术:广义极性振幅技术(一)——原理与数值实验[J];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08期

3 许力生;严川;张旭;李春来;;一种确定震源中心的方法:逆时成像技术(二)——基于人工地震的检验[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12期

4 许力生;杜海林;严川;李春来;;一种确定震源中心的方法:逆时成像技术(一)——原理与数值实验[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4期

5 常祖峰;陈刚;余建强;;大盈江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的地质证据[J];地震地质;2011年04期

6 房立华;吴建平;张天中;黄静;王长在;杨婷;;2011年云南盈江M_S5.8地震及其余震序列重定位[J];地震学报;2011年02期

7 刘超;许力生;陈运泰;;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快速矩张量解[J];地震学报;2010年03期

8 俞春泉;陶开;崔效锋;胡幸平;宁杰远;;用格点尝试法求解P波初动震源机制解及解的质量评价[J];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05期

9 郑秀芬;欧阳飚;张东宁;姚志祥;梁建宏;郑洁;;“国家数字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技术系统建设及其对汶川大地震研究的数据支撑[J];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05期

10 安晓文;常祖峰;石静芳;;大盈江断裂西南段晚第四纪活动研究[J];地震研究;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超;断层厚度的地震效应和非对称矩张量[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1年

2 张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方法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3 周云好;用远场体波反演震源破裂过程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程式;对某些双震型强震成因机制的初步探讨[J];地震研究;1983年01期

2 石玉燕;王洪水;颜启;周彦文;苗庆杰;;山东泗水双震叠加快速定位浅议[J];内陆地震;2010年03期

3 叶建庆;陈慧;刘学军;郭志华;蔡绍平;;2006年云南盐津5.1级双震的监测与研究[J];地震研究;2008年02期

4 David P.Schaff;Pau G.Richards;郑月军;;中国的地震重复事件[J];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2010年01期

5 谢华章,田建明;双震型序列第二主震的预测指标研究[J];地震学刊;1995年02期

6 李永莉;田秀美;杨晶琼;和宏伟;;大姚6级间歇双震中余震与前震的地震波识别[J];地震研究;2006年04期

7 李永莉,苏有锦,田秀美,钱晓东;云南地区3次6级间歇性双震第二主震的前震特征分析[J];地震研究;2005年02期

8 秦四清;薛雷;李国梁;泮晓华;;云南昭通“9·7地震”的前瞻性预测验证[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年05期

9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乔惠珍;程万正;李桂芳;陈天长;;1999年四川绵竹5级双震的体破裂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2 秦四清;薛雷;李国梁;泮晓华;;云南昭通“9·7地震”的前瞻性预测验证[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3年



本文编号:24513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4513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8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