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近岸水下扇扇中厚砂体储层构型及对剩余油控制——以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四砂组2小层为例

发布时间:2019-04-22 17:05
【摘要】:南襄盆地泌阳凹陷赵凹油田安棚主体区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四砂组2小层(H3_IV2)为厚层近岸水下扇扇中砂体沉积,不同期次沟道砂体相互切割叠置,形成复杂的空间结构样式,极大影响了油田开发。亟需开展厚层砂体内部结构解剖,揭示不同期次沟道砂体分布,明确其结构样式对油水运动影响及剩余油分布控制。本文以储层构型要素分析法为指导,综合利用岩芯、测井、生产动态资料,对近岸水下扇扇中厚砂体构型进行了精细刻画。通过研究明确了研究层段构型界面6级级次划分方案,建立了复合辫状沟道内部单砂体边界的垂向和侧向识别标志,其中垂向边界识别标志有泥质类岩性界面和底冲刷界面2种,侧向边界的识别标志包括不同单砂体的顶面高程差异、厚度差异、测井曲线形态差异等5种;在单砂体识别的基础上开展了目的层厚砂体井间构型分布规律研究,将复合辫状沟道砂体解剖为单一期次辫状沟道砂体,明确了各单期辫状沟道砂体的展布特征,并统计分析了辫状沟道单砂体构型单元的特征参数;通过上述研究总结了研究区单砂体构型单元接触样式,主要包括孤立式、叠加式、叠切式3种垂向接触样式和分离式、对接式、侧切式3种平面接触样式;分析了单砂体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4级构型单元内部韵律性以及构型单元之间接触样式对油水运动有重要影响,是造成剩余油富集的两个重要因素。
[Abstract]:......
【作者单位】: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157208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6ZX05031002-001)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编号:2016CFA024)的成果~~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辉;;蒙古国塔南凹陷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06期

2 张涛;张拭颖;;洪泽凹陷近岸水下扇油气成藏特征[J];岩性油气藏;2011年05期

3 李廷辉,梁惠兰,胡永军,常德双,孔凡东,姚以泰,赵春段;关家堡滩海区近岸水下扇体研究及勘探意义[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年05期

4 杨树彬;庄升;李伟;;欢喜岭地区沙三段大凌河油层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张萌;田景春;;“近岸水下扇”的命名、特征及其储集性[J];岩相古地理;1999年04期

6 张萌,,田景春;“近岸水下扇”的命名、特征及其储集性[J];岩相古地理;1999年04期

7 赵俊青,纪友亮,夏斌,任拥军,张善文;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J];沉积学报;2005年03期

8 隋风贵;操应长;刘惠民;王艳忠;;东营凹陷北带东部古近系近岸水下扇储集物性演化及其油气成藏模式[J];地质学报;2010年02期

9 夏连军;吴向阳;毛树礼;张韶峰;;高邮凹陷邵伯地区近岸水下扇的地震预测[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8年03期

10 曹正林;苟迎春;郑红军;王斌婷;李延丽;;酒西坳陷下白垩统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严科;近岸水下扇储层非均质四维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康海平;莫里青断陷双阳组二段近岸水下扇小层精细划分对比与沉积微相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孟鹏;埕北断阶区沙河街组近岸水下扇—浊积扇沉积特征及其控制因素[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63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463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4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