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裂缝界面处地震波传播规律
[Abstract]:Ground fissures are a typical geological disaster in loess area. The propagation law of seismic waves in ground fissures is a kind of problem concerned by the engineering field. In order to study the propagation law of seismic waves at the ground fissures, the equivalent stiffness coefficient of the ground fissures interface and the continuous conditions of the contact surfaces of the fissures in Xi'an area are cited, and the basic solutions of the equations of motion are based on the equation of motion. On the premise of considering the generation of converted waves, the frequency domain equations for solving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s of seismic waves at Xi'an ground fissures are obtained. The influence of incident angle, incident wave frequency and equivalent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ground fracture medium on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und fissures play a certain role in filtering the propagation of seismic waves, and when the frequency of incident waves is low, the propagation of waves is mainly transmitted waves. The equivalent normal stiffness only affects the propagation of P wave, and the equivalent tangential stiffness has an effect on both P wave and SV wave, and the effect of tangential stiffness on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is more obvious than that of normal stiffness.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长安大学地下结构与工程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072221)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16JM4103) 长安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No.310828163409)~~
【分类号】:P631.4;P6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胡志平;王启耀;罗丽娟;马胜龙;刘安龙;;“y”形地裂缝场地主次裂缝地震响应差异的振动台试验[J];土木工程学报;2014年11期
2 宋彦辉;李忠生;;长安地裂缝带黄土的微观结构特征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2年06期
3 刘立波;李建春;李海波;刘婷婷;;应力波斜入射黏弹性节理的传播规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S2期
4 门玉明;石玉玲;;西安地裂缝研究中的若干重要科学问题[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8年02期
5 胡宗正,高生,肖建华;断层面地震波反射的理论解[J];中国煤田地质;200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苑韦虹;地裂缝计算模型及参数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立群;杨觅;孟昭博;门玉明;;列车荷载下跨地裂缝地铁隧道围岩土压力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17年04期
2 高艳华;郭俊男;甘一熊;隋智力;;爆破荷载作用下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进展[J];金属矿山;2017年03期
3 张杨洋;贾清江;任建喜;;地铁隧道双线暗挖斜穿地裂缝地表变形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7年01期
4 饶宇;赵根;吴新霞;李鹏;胡英国;黎卫超;;应力波入射滑移节理传播特性的数值模拟[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6年12期
5 王瑞;胡志平;夏香波;苑韦虹;陈悦;;西安地裂缝界面处地震波传播规律[J];岩土力学;2016年S2期
6 刘慧;杨更社;叶万军;魏尧;田俊峰;;冻融循环条件下原状黄土强度损伤试验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7 李地元;邱加冬;李夕兵;;冲击载荷作用下层状砂岩动态拉压力学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10期
8 任建喜;张杨洋;;斜穿地裂缝黄土地铁隧道施工诱发的地表沉降及隧道变形规律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5年09期
9 宋彦辉;李忠生;高虎艳;丛璐;程耀;;西安三类勘察场地隐伏地裂缝识别特征[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5年04期
10 袁立群;门玉明;刘妮娜;杨觅;孟昭博;;与地裂缝正交马蹄形地铁隧道动力响应模拟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5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志平;刘卓华;张志权;许婧伟;严小宝;;橡胶粉对重塑黄土动力特性影响的试验[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2 方林;蒋树屏;林志;王芳其;;穿越断层隧道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9期
3 梁建文;冯领香;巴振宁;;局部断层场地对平面SV波的散射[J];自然灾害学报;2009年05期
4 胡志平;赵振荣;朱启东;马玉平;;西安某地裂缝两侧黄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9年01期
5 王栋;谢礼立;胡进军;;倾斜断层不对称分布引起的几何效应——上下盘效应[J];地震学报;2008年03期
6 李新生;王万平;王静;李忠生;张福忠;;西安地裂缝两盘地层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年02期
7 赵慧;钱会;李渊;彭建兵;;抽水和建筑荷载双重作用下的地面沉降模型[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8年01期
8 王栋;谢礼立;;断层倾角对上/下盘效应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5期
9 宋章;程谦恭;张炜;孟凡超;;原状黄土显微结构特征与湿陷性状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5期
10 马润勇;彭建兵;袁志东;邸海燕;;青藏高原隆升的黄土高原构造侵蚀效应[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文;含水率对甘肃黄土边坡抗剪强度的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德庆;;关于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几点认识[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22期
2 苏佳胜;滕保华;薛宗林;;计入衰减的地震波传播特性研究[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5期
3 绪方义弘 ,高明多 ,郝玉金;利用地震波探测岩层构造的研究——地震波传播速度探测仪的试制及基础试验[J];江苏煤炭科技;1981年Z1期
4 李清河,郭建康,闵祥仪,盛国英,傅印发,荣代潞,侯晓钰,魏德晴;天水—礼县地区地震波运动学透视[J];地震;1989年03期
5 王童奎;李瑞华;李小凡;张美根;刘红艳;;谱元法数值模拟地震波传播[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6 修济刚;井下地震波学术讨论会暨工作会议在津召开[J];地震;1986年05期
7 王俊国,张少泉,卫鹏飞,吴晓芝;深井中地震波观测结果的某些物理解释[J];西北地震学报;1991年04期
8 曹军,盖增喜,张坚,陈晓非;用于不规则界面多层介质的地震波方法比较研究:不规则地形问题[J];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3期
9 屈建军;曾娟;;地震波曲线在有限元分析计算中的应用[J];西北水电;2008年04期
10 薛宗林;滕保华;苏佳胜;;浅论多层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特性[J];物理与工程;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勇;黄建明;陆明万;;地震波传播计算中的无网格方法[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吴顺和;吴邕;;地震波大地吸收的成因和意义[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马辉;董良国;夏凡;马在田;;利用国产“神威”系列计算机进行三维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罗明秋;刘洪;李幼铭;;地震波传播的哈密顿表述及辛几何算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1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C];2001年
5 王俊国;卫鹏飞;吴晓芝;;井下与地面地震波传播特征的对比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6 巴晶;曹宏;姚逢昌;;自仿射分形双孔岩石中的地震波传播理论[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7 汪文帅;李小凡;李一琼;张美根;;基于辛格式谱元法的地震波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福娟;王华忠;马在田;;地震波旅行时计算方法[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胡朝元;程增庆;娄健;师素珍;;煤系地层地震波区域性发育特征[A];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5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尹凤玲;张怀;石耀霖;;日本东北地震波传播并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葛进;“跑”在地震波的前面[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罗沙 崔静 余晓洁;“和地震波赛跑”成防灾减灾重点[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3 严建文 汪华南;基础研究破解复杂地质勘探难题[N];中国石化报;2006年
4 张高萍 邓道静;油气勘探技术将有新发展[N];中国矿业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淑清;光栅谐振子检测地震波的理论和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巴晶;复杂多孔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3 宁社教;西安地裂缝灾害风险评价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4 王卫东;西安地裂缝形成的区域稳定动力学背景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李子顺;宽频带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杨宁;煤层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与特征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7 何现启;EDA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特征及参数反演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梦利;地震波斜入射时相邻结构相互作用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2 臧昊;地震波静力触探测试系统的研制[D];东南大学;2016年
3 陈爱飞;基于改进广义S变换的地震波Q值提取及反Q滤波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7年
4 汪向阳;基于地震波检测的管道安全预警系统[D];天津大学;2008年
5 李如山;地震层序地层格架下的地震波数值模拟[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6 李阳;大西安地裂缝危险性区划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胡鹏;大西安地裂缝灾害预测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王万平;西安地裂缝两盘地层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石明;西安地裂缝发育现状及剖面结构特征[D];长安大学;2009年
10 王璐;西安地裂缝带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统计分析[D];长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75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475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