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基于双相介质理论的天然气水合物识别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30 19:28
【摘要】: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储量巨大且分布广泛的清洁能源,世界各国都在极力研究水合物,希望早日实现其经济价值。我国南海大陆边缘海底以及高原永久冻土带都发现有大量的水合物存在。天然气水合物只有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才会形成,环境变化很容易打破水合物的温压平衡条件,产生重大的危害。因此,对储层的结构构造、物理性质的掌握是成功开发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保障。天然气水合物是固态的结晶物,多存在于多孔隙未固结海底地层中。因此,这种地层介质是一种含流体的双相介质,采用传统的单相理论分析水合物中地震波传播特征是有缺陷的。本文基于等效介质理论,分析了不同接触模式下,水合物对岩石骨架弹性模量的影响,以及含天然气水合物地层的纵、横波速度和泊松比随地层孔隙度、水合物及气含量变化的规律;计算出含天然气水合物地层的弹性模量,以双相介质波动方程为基础,分析在不同孔隙度、水合物饱和度、气饱和度、渗透率等影响因素下,快慢纵波、横波速度及逆品质因子随频率变化的趋势,为从实际资料中提取相关的频率和衰减属性奠定理论基础。双相介质中应用的弹性参数很多,波场相对于单相介质的波场比较复杂,尤其是在多层介质中,产生的转换波众多,需要波场分离后做深入分析。本文从各向同性Biot弹性波动方程出发,利用纵横波偏振的性质,分别对纵波、横波求散度和旋度,实现了波场分离。建立了符合实际情况的含水合物地层,经过分离后的纵波波场快照和横波波长快照都能清楚地识别地层界面,并能识别出BSR。AVO特征是预测储层岩性参数的有效方法,单相介质中只需要纵横波速度和密度就可以表示Zoeppritz方程,双相介质中需要A、N、Q、R、ρ12、ρ11、ρ22、 m1、m2等9个参数,本文提出用walton等效模型代替传统的Hertz-Mindlin模型,计算孔隙岩石被水合物充填后的等效模量,以此求出双相介质所需的9个弹性模量;建立上下层参数不同的模型,推导其界面Zoeppritz方程,详细讨论各模型反射系数随角度变化的特征,并与单相介质比较。根据双相介质中速度频散和能量衰减的特征,对实际地震资料做二维小波包变化,分离出不同尺度下的地震记录,提取不同频率下甜点、衰减、三瞬等属性,并分析BSR随频率变化的特征。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31.4;P61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宏图,王锐;双相介质中椭圆夹杂的平面本征应变问题[J];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85年10期

2 牛焱洲;;双相介质V型缺口附近的应力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3 郭宝琦,,郭惠娟,金大勇,刘维国;双相介质中孔隙率反演的遗传算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4 刘维国,全大勇;双相介质中孔隙率反演的一种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5 席道瑛,张斌,易良坤,李娟;双相介质中应力波的衰减规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年04期

6 周民都,李清河,张元生;双相介质中的地震波运动学特征[J];高原地震;1999年04期

7 杨双安;张会星;;双相介质中地震波能量提取方法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卢明辉;巴晶;杨慧珠;;双相介质分界面上弹性波的反射与透射[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5期

9 张会星;何兵寿;姜效典;张锦昌;;利用地震波在双相介质中的衰减特性检测油气[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0年03期

10 高飞;非局部弹性中双相介质螺位错的表面位错模型[J];兰州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清河;周民都;张元生;;层状双相介质的合成地震图及在岩性勘探中的应用[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2 王尚旭;牟永光;;双相介质中有限元地震模型[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3 徐文骏;金文;;双相介质中波的传播特性及其数值计算[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4 董和风;王克协;;水平分层双相介质包围的流体井中弹性波场的数值模拟[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5 王美霞;杨顶辉;;双相介质中弹性波方程的保辛性近似解析离散化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碧星;王克协;;双相介质地层探井中多极源声辐射场[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7 刘克安;贺英;张新明;刘家琦;;双相介质弹性波方程孔隙率反演的小波多尺度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古学进;;双相介质中地震波传播有限元数值模拟[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9 王尚旭;牟永光;;双相介质分界面上波的反射与透射[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10 胥帆;牟永光;;双相介质地震渗透率反演方法初探[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许多;双相介质储层参数非线性反演[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2 田迎春;层状黏弹性双相介质的动力响应与物性参数反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 李娜;含起伏地表的二维双相介质中地震波及电磁波传播有限差分算法[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苏云;各向异性及双相介质弹性波正演模拟与波场特征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振繁;双相介质地震波场模拟与特征分析[D];东华理工大学;2014年

2 许马光;基于双相介质理论的天然气水合物识别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杜艺可;双相介质中地震波衰减特性研究及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吴淼男;双相介质中导波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5 田禹;煤岩双相介质弹性波场数值模拟[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卫志;双相介质地震波场数值模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7 李勇军;弹性波双相介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8 张昕q;双相介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9 刘艳秋;基于双相介质的流体识别因子构建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孙万元;双相介质中地震波衰减和频散属性分析及其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891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4891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7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