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源激发的瑞利波传播特性分析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第2期柴华友等:表面源激发的瑞利波传播特性分析32712(2)(2)2jjjjjjjjjjjjjjhG(5)211221612jjjhM(6)式中:j、jh、j及j分别为第j薄层密度、厚度及拉梅常数。(a)半无限体截断(b)薄层单元图1层状半无限体离散Fig.1Discretizationoflayeredhalfspaces虽然薄层刚度矩阵具有波数二次多项式,但由于薄层下方半无限体刚度矩阵元素含复杂的有理式,总刚度矩阵仍不具有式(1)所示的简洁表达形式。将底部半无限体分成I和II两部分,确保I厚度相对波长较大,对I部分仍进行薄层离散。由于表面源激发瑞利波能量在底部半无限体随深度快速衰减,在I、II交界处趋于0,在I与II交界处施加人工刚性基不影响瑞利波传播特性及瑞利波响应,此外,表面源激发的体波能量因几何扩散,在刚性基位置很微弱,其反射波也很微弱,不影响表面波场(或者近表面波场),此时,刚性基层状介质形同于层状半无限体[1920]。由于刚性基位移为0,删去总刚矩阵中最后两行、列,总刚度矩阵可写成2T2xxxzxzzzkkkkACBKBAC(7)式中:xzxzA、A、C、C和xzB为薄层相应子矩阵集成。由式(7),自由状态下外力矢量与位移矢量关系可改写为21000xxzxxTzzxzzkkABCABC(8)式中水平及竖直位移矢量为T,1,2,1,T,1,2,1,[,,,,]i[,,,,]xxxxNxNzzzzNzNuuuuuuuu(9)式中:i1;N为薄层总数,层及层面编号见图1。式(8)矩阵元素为代数,特征值及特征向量可以用矩阵分解方法得到,譬如,QR分解方法,从而避免根搜索方法收敛性差问题[2123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328岩土力学2017年3表面主动源激发瑞利波波场主动源激发的表面波场如图2所示。半无限体振源直达波层面反射波瑞利波拾振器竖直位移分布近场远场图2层状介质中表面源激发的波场Fig.2Wavefieldsactivatedbysurfacesourcesinlayeredmedia按第2节方法对分层介质薄层离散后,利用模态叠加法,可以得到表面主动源激发波位移响应,这里只考虑波场中瑞利波成份。对幅值为q作用于半径R的圆形区域表面竖直向简谐荷载,,距源中心r处第n个薄层面竖直向及径向瑞利波位移为[18]()2(2)101()(2)111()()()/(,)i(,)2()()/MnmnzmmmmznMnmnmrxzmmmmJkRHkrkurqRurJkRHkrkrR≥(10)式中:M()为瑞利波简正模态数量;mk为第m阶简正模态波数;nmx和nmz分别为第m阶模态水平向及竖直向标准化振型(即位移随深度变化)在第n薄层面的值;1()mJkR为第1阶第1类Bessel函数;(2)()jmHkr(j0,1)为第j阶第2类Hankel函数:(2)()()i()jmjmjmHkrJkrYkr(11)式中:()jmJkr及()jmYkr分别为第j阶第1类和第2类Bessel函数。由式(10)、(11)可知,瑞利波响应可分成实部RA和虚部IA两部分[1011],相位谱为IR(r,)arctan(A/A)(12)瑞利波模态相互叠加后表观相速度可从相位谱得到c/r(13)由于表面波场存在直达波及分层界面处反射体波,瑞利波场会受到这些波干扰。用实部及虚部增量RΔA及IΔA表示体波对瑞利波波场扰动,扰动后相位谱可写为IIRR(r,)arctan[(AΔA)/(AΔA)(14)这样,由式(13)计算的相速度也会发生扰动。均匀半无限体中瑞利波只有一个模态,简正瑞利波相速
【作者单位】: 武汉工程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41474113) 武汉工程大学人才专项经费资助项目 湖北省建设科技计划项目(2016)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41474113) the Talent Project of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e Plan Project of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Hubei Province(2016)
【分类号】:P6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军,刘鸿福;应用瞬态瑞利波技术跟踪探测煤层夹矸的变化[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王小波;王勇;;影响瑞利波在矿井中探测精度的因素[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年01期
3 李景涛;;瑞利波探测仪在矿山中的应用[J];现代矿业;2009年05期
4 吴迪;张涛;刘广亮;秦鸿刚;;瑞利波勘探原理及应用实例[J];地质装备;2009年05期
5 王小波;梁春苗;杨新武;赵兆;;双边激发瑞利波技术在西山官地矿的应用研究[J];地质装备;2010年02期
6 赵兆;王勇;张仲礼;;瑞利波超前探技术在跟踪长距离掘进巷道中的应用研究[J];西北地质;2010年02期
7 张军;赵莹;;瑞利波勘探在矿井断层探测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13年09期
8 谢光中;地震激发波中的瑞利波[J];中国矿业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9 董中华,孙军;瑞利波探测技术及其应用[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10 张忠良;瞬态和稳态瑞利波探查方法应用比较[J];上海地质;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照辉;段道景;林旭光;应晓建;;探地雷达与瑞利波在地基检测中的综合应用[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金士杰;安志武;王小民;廉国选;;表面裂缝处瑞利波散射的动态光弹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刘贵林;闫永发;;瞬态瑞利波探测技术在煤矿地质勘探中的应用[A];第四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9年
4 郭海鸥;;瑞利波探伤在航空修理中的应用[A];陕西省第十一届无损检测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鲁来玉;张碧星;;考虑高阶模式的瑞利波反演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3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3]论文集[C];2003年
6 师芳芳;张碧星;;瑞利波在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A];中国声学学会200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赵兆;王勇;张仲礼;;瑞利波超前探技术在跟踪长距离掘进巷道中的应用研究[A];陕西地球物理文集(九)[C];2010年
8 鲁来玉;张碧星;汪承灏;;瑞利波高阶模式的实验和反演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鲁来玉;张碧星;汪承灏;;层状介质中瑞利波的时频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胡文祥;钱梦
本文编号:25134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513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