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利用地球物理方法研究中国东北区壳幔结构

发布时间:2019-07-29 19:48
【摘要】:通过分析中国东北地区175个宽频地震台站接收的地震数据,叠加了近47500个径向接收函数记录,对松辽盆地内部地震台站的接收函数进行了消除疏松沉积层影响的滤波后,用时间校正后的H-β公式计算得到这些地震台站下方准确的地壳厚度、Vp/Vs比值以及反映Moho面清晰度的R值,通过使用Matlab软件的模拟,得到了精确的中国东北部Moho面的形态,研究区域内地壳厚度变化范围为26.1km到44.9km。其特征呈现中间松辽盆地地壳厚度薄,这可能与中生代的断裂作用以及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平均海拔高度较高的大兴安岭地区地壳较厚,基本符合地壳均衡理论,而同样有较高海拔的长白山地区的地壳却比大兴安岭地区明显薄得多,不满足地壳均衡理论,同时该地区新生代时期火山活动频繁,这些现象可能来自于太平洋板块俯冲所造成的地幔物质上涌。在大兴安岭和长白山部分地区出现的较高的Vp/Vs值表明这些区域存在基性或者超基性的地壳组分,说明这些地区可能存在由地幔物质上涌产生的部分熔融及底侵现象。通过对中国东北地区129个宽频地震台站接收到的SKS、SKKS和PKS震相的剪切波分裂分析,计算得到了地震台站下方介质的993对各向异性分裂参数,大部分研究区域的各向异性快波偏振方向为东西方向或西北-东南方向,结合前人在该地区获得的各向异性参数结果,得到了上地幔各向异性分布图。通过复杂各向异性分析、各向异性主要贡献深度分析等,确定各向异性主要产生于岩石圈与软流圈的耦合区域,并结合地震层析成像成果对中国东北部的各向异性的形成机制进行讨论并建立解释模型。解释模型分别对研究区域内不同地质构造单元的上地幔各向异性进行了解释,东北地区的各向异性分布主要受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地幔流所控制,同时其他原因也对局部各向异性造成一定影响,如太平洋板块可能在佳木斯地块之下发生撕裂,松辽盆地下方可能有部分岩石圈发生拆离,以及燕山造山带附近观测到的双层复杂各向异性等。利用接收函数获得的中国东北地区模拟Moho面和利用剪切波分裂技术获得的上地幔各向异性综合解释模型表明中国东北地区壳幔结构的演化主要受向西俯冲的太平洋板块所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31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建平;傅容珊;许萍;黄建华;郑勇;;利用重力和地形观测反演中国及邻区地壳厚度[J];地震学报;2006年03期

2 林眉;王洪水;冀东普;郑建常;;莒县—郯城地区地壳厚度的测定[J];华北地震科学;2010年03期

3 段虎荣;张永志;刘锋;康荣华;;利用卫星重力数据研究中国及邻域地壳厚度[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0年02期

4 危自根;陈凌;;东北地区至华北北缘地壳结构的区域差异:地壳厚度与波速比的联合约束[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11期

5 沈玉松;康英;徐果明;;广东及其邻域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分布[J];中国地震;2013年02期

6 R.J.Allenby;C.C.Schnetzler;章育平;;美国地壳厚度[J];地震地质译丛;1984年02期

7 L.Bodri;B.Bodri;庞忠和;;热流与地壳厚度的相关性[J];地震地质译丛;1986年04期

8 何翔,吴国华;云南地区的地壳厚度及重力均衡补偿作用(英文)[J];地震研究;1986年04期

9 王述功,高仰;一种估算地壳厚度方法的初步研究[J];海洋科学;1986年02期

10 赵文俊;郑书真;黄桂芳;方盛明;;豫鲁皖部分地区地壳厚度[J];华北地震科学;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绍柏;滕吉文;尹周勋;;藏南地区地壳厚度与莫霍界面的起伏(英文)[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4)[C];1989年

2 黄少鹏;汪集e,

本文编号:25207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5207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9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