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岩体结构面剪切强度模型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9-08-05 14:57
【摘要】:结构面剪切强度是结构面最主要的力学性质。近半个世纪以来,相关领域学者对结构面剪切强度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首先,系统地总结了结构面剪切强度模型研究现状,并介绍了各剪切强度模型的特点。然后从剪切强度的本质特征、实用性、研究热点对模型进行了分析评价。最后分析认为:(1)在结构面剪切强度影响因素中,形貌特征最为复杂、定量化最为困难,特别是在各向异性表征方面仍需做大量研究工作;(2)结构面形貌各向异性和尺寸效应表征参数的合理性需力学试验来验证,3D打印技术的应用,可有效解决岩体结构面不可重复试验的困难,有望在结构面各向异性、尺寸效应的室内试验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3)结构面剪切强度的各向异性和尺寸效应特征应进行统一辩证的研究,只有这样,获得的模型才能有助于准确估算工程岩体剪切强度。
[Abstract]:The shear strength of structural plane is the most important mechanical property of structural plane. In the past half century, scholars in related fields have deeply studied the shear strength model of structural plane, and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Firstly, the research status of shear strength model of structural plane is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hear strength model are introduced. Then the model is analyzed and evaluated from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ability of shear strength. Finally, it is considered that: (1) amo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structural plane, the morphology is the most complex and the quantification is the most difficult, especially in the anisotropy characterization. (2) the rationality of structural plane morphology anisotropy and size effect characterization parameters needs to be verified by mechanical test. The application of 3D printing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difficulty of non-repeatable test of rock mass structural plane, and is expected to make breakthrough in the laboratory test research of structural plane anisotropy and size effect. (3) the anisotropy and size effect characteristics of shear strength of structural plane should be studied dialectically.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obtained model be helpful to accurately estimate the shear strength of engineering rock mass.
【作者单位】: 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业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564038,51464036)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5MS0548) 内蒙古科技大学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编号:2016YQL04)
【分类号】:TU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建平,罗国煜;土坡中的优势结构面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4期

2 谭冬生;李学潮;张忠平;;优势结构面理论在某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路基工程;2006年02期

3 徐佳;张勤;吴继敏;;功效系数法在确定岩体优势结构面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4 周莲君;彭振斌;何忠明;彭文祥;;结构面剪切特性的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J];科技导报;2009年04期

5 李永红;彭振斌;杨明;李俊;;三维锯齿型结构面直剪特性分析[J];科技导报;2009年11期

6 王川婴;钟声;孙卫春;;基于数字钻孔图像的结构面连通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12期

7 沈明荣;张清照;;规则齿型结构面剪切特性的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8 司富安;贾国臣;高玉生;高义军;鞠占斌;;不均匀及不连续结构面抗剪强度模拟试验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0年02期

9 宋博学;俞缙;林从谋;;穿越位移不连续结构面的随机地震波模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10 王观石;胡世丽;李贵荣;李世海;;爆破地震波在结构面的传播特性与结构面倾角判断[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时贵;程俊杰;王思敬;;岩体的基本构成——结构面和结构体[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吉锋;石豫川;冯文凯;;一种新型的结构面起伏形态测量工具——接触打孔器的研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吉锋;石豫川;冯文凯;;结构面质量分级体系及力学参数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庆寿;何思为;;含两组结构面模型的超动态应变测试[A];第三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2年

5 孙强;李曼;杨继红;;西南某地结构面的右行形成机制[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佳川;;节理岩体按结构面性质分区的聚类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7 沈明荣;;不规则齿形结构面的力学特性研究[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8 沈俊;夏正中;;预锚结构面抗剪性能研究[A];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9 张龙波;沈明荣;;结构面在加载和卸载条件下的强度特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沅江;吴超;傅衣铭;;软岩结构面流变特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家成;非连续结构面破坏过程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2 杨明;岩体结构面力学特性及其锚固效应的数值计算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吉锋;顺层边坡硬性结构面强度参数及工程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4 赵宇飞;加锚结构面剪切特性及锚固岩体综合力学模型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5 孙书勤;峨眉山玄武岩结构面类型及其工程效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范雷;鄂西志留系裂隙砂岩岩体结构特征及其力学参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7 王小江;岩石结构面力学及水力特性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8 宋琨;花岗片麻岩体渗透特性及水封条件下洞库围岩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9 何刘;交通工程边坡在振动力作用下行为特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黄磊;测线取样法引起的岩体结构面几何偏差纠正[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巫裕斌;薄层破碎硬质岩隧道(群)施工方法及支护方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王檀;不同条件口孜东矿采区行人上山顶板离层的数值模拟[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3 陈镜丞;硬性结构面对深埋硬岩隧道开挖稳定性影响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4 李俊杰;贵州省印江县革底滑坡成因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5 朱海明;旭龙水电站左坝肩抗力体劈理型边界提取及稳定性初步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6 唐川;攀枝花朱矿南帮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骏;叶巴滩水电站坝址区岩体工程适宜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8 张磊;深圳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9 屈鹏程;层状碎裂结构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防灾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李鸣辉;地震作用对岩质高边坡动力影响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231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5231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5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