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珠江口盆地珠江组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组成负偏的成因意义

发布时间:2019-08-13 19:03
【摘要】:在岩芯观察、铸体薄片以及阴极发光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珠江口盆地珠江组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获取判别流体性质的地球化学信息,探究其成岩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珠江组碳酸盐岩全岩样品的δ~(13)C(PDB)值主体分布在0‰±2‰之间,与该时期底栖有孔虫的碳同位素值接近,反映了与早中新世同期海水碳源一致的特征;2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流花地区部分钻井中存在碳同位素明显偏负并且胶结物发育的样品,全岩δ~(13)C(PDB)值可低至-7.2‰,碳氧同位素之间以及碳同位素与岩石中胶结物的含量之间均显示出良好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6以上),碳同位素偏负伴随着氧同位素变轻,表明碳同位素的偏负是由胶结物造成的;3成岩演化序列分析以及块状亮晶方解石单矿物的碳氧同位素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是由晚期胶结物造成碳同位素的偏负,埋藏成岩过程中有机酸的作用可能是造成碳同位素偏负的主要原因。
【图文】:

沙隆,盆东,珠江口,珠江


过渡相和海相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发育珠海组砂岩和珠江组碳酸盐岩和泥岩沉积;中中新世以后的稳定沉降期,随着海平面的上升,珠江组地层之上发育广海—陆架相泥页岩作为良好的沉积盖层。珠江组碳酸盐岩主要发育于中央隆起带的神狐隆起和东沙隆起次一级构造单元,此次研究主要涉及东沙隆起上发育的珠江组碳酸盐岩(图1,2)。珠江组碳酸盐岩的生长主要包括两个时期,早期的珠江组台地碳酸盐岩分布范围广泛,尔后缓坡逐渐向西进积和变陡,从而演变为一边相对陡峭的孤立台地,东沙隆起北东—南西倾没构造特征使得碳酸盐岩的生长向西迁移因而形成范围逐渐缩小的相对晚期的珠江组台地碳酸盐岩,前人习惯将这两期碳酸盐岩生长称为下珠江台地和上珠江台地(Sattleretal.,2004),本文研究的取芯井段的碳酸盐岩主要来自于上珠江台地。图1珠江口盆东沙隆起及钻井位置(修改自刘军等,2007)Fig.1ThelocationofDongshaMassifandsamplingwells(modifiedfromLiuJunetal.,2007&)2实验样品和方法用于本文研究的样品采自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钻遇珠江组的钻井(图1),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薄片分析、阴极发光分析和碳氧同位素分析。利用常规偏光显微镜完成薄片分析,,包括对铸体薄片的茜素红S染色和铁氰化钾染色分析,以确定岩石的结构和成分。用于阴极发光分析的岩石薄片厚30μm,双面抛光,用环氧树脂粘结在标准载玻片上,不用盖玻片。阴极发光分析由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分析仪器为英国剑桥仪器公司CL8200MK5阴极发光仪(配以Leica偏光显微镜),为了便于进行分析和比较,若无特殊说明,分析时所有样品都采用相同的测试条件,选择束电压12kV、束电流300μA,曝光时间1.1s,同时也包括相同的增益及?

地层,碳氧同位素,全岩,PDB标准


研磨至200目,缩分成两份,一份用于全岩碳氧同位素分析,一份留作备用。全岩碳氧同位素分析在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地球化学测试中心完成,采用磷酸法测定。具体操作程序:首先用10%的H2O2清洗粉末样品中可能含有的有机物质,然后用丙酮吸水,放在60℃以下的烘干箱中烘干。烘干后的样品放入制样瓶中,在70℃下通过正磷酸反应后释放CO2,进入到MAT253气体稳定同位素质谱仪,分析获得碳氧同位素值。δ13C(PDB)和δ18O(PDB)检测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6‰和0.1‰,测试结果采用PDB标准。图2珠江口盆地地层简图(据Sattleretal.,2004修改)Fig.2SchematicstratigraphiccolumnofthePearlRiverMouthBasin(modifiedfromSattleretal.,2004)3实验结果3.1岩石学特征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的鉴定和分析表明,珠江916地质论评2016年
【作者单位】: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矿业工程学院);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基金】:贵州省高校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编号:KY字[2015]504)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Z2008SLSZ-05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172099,41272130)联合资助的成果~~
【分类号】:P597;P588.2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伟;刘惟庆;林畅松;秦成岗;舒良峰;黄雪峰;;珠江口盆地白云北坡珠江组下部陆架边缘沉积演化[J];地质学报;2014年09期

2 李云;郑荣才;杨宝泉;朱国金;胡晓庆;;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新统珠江组物源及其研究意义[J];地质论评;2013年01期

3 于兴河;梁金强;方竞男;丛晓荣;姜龙燕;王建忠;;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晚中新世以来构造沉降与似海底反射(BSR)分布的关系[J];古地理学报;2012年06期

4 黄海平;傅恒;周小康;朱焕;;珠江口盆地(东部)珠江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及储层分布[J];沉积学报;2012年02期

5 赵中贤;周蒂;廖杰;;珠江口盆地第三纪古地理及沉积演化[J];热带海洋学报;2009年06期

6 孙龙涛;陈长民;詹文欢;申俊;柳保军;吴湘杰;;珠江口盆地断层封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石油学报;2007年04期

7 刘军;施和生;杜家元;高鹏;;东沙隆起台地生物礁、滩油藏成藏条件及勘探思路探讨[J];热带海洋学报;2007年01期

8 聂逢君,姜美珠,吴克强,郝红蕾,胡青华;珠江口盆地构造岩浆活动与热流体的形成[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陈汉宗,吴湘杰,周蒂,王万银,郝沪军;珠江口盆地中新生代主要断裂特征和动力背景分析[J];热带海洋学报;2005年02期

10 吴时国,刘展,王万银,郭军华,Lüdmann T,Wong H K;东沙群岛海区晚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对弧-陆碰撞的响应[J];海洋与湖沼;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靖淞;;基于断层封闭性研究的晚期成藏油气运移模式探讨——以渤海油田辽东湾为例[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6年04期

2 兰叶芳;黄思静;马永坤;周小康;卫哲;;珠江口盆地珠江组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组成负偏的成因意义[J];地质论评;2016年04期

3 谢丁;吴世敏;孙萍;;南海北缘中段近岸陆区晚中生代以来构造应力场反演——以广东樟木头地区为例[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6年03期

4 王永凤;李冬;王英民;徐强;;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油气储层发育规律及勘探方向[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6年03期

5 朱筱敏;葛家旺;宋爽;汪瑞良;袁立忠;刘军;;南海北部长昌—鹤山凹陷渐新世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扇地震响应及形成条件[J];古地理学报;2016年03期

6 于兴河;李胜利;乔亚蓉;高阳;;南海北部新生代海陆变迁与不同盆地的沉积充填响应[J];古地理学报;2016年03期

7 罗伟;刘铮;朱焕;史运华;万琼华;;探讨海底浅层生物礁及海沟对目标层构造的影响[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6年03期

8 刘科;王建华;;南海北部新构造活动特征及地震区带划分参数分析[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6年02期

9 刘志峰;王升兰;丁亮;印斌浩;柯岭;;珠江口盆地北部坳陷带构造特征[J];地质学刊;2016年01期

10 朱红涛;李森;刘浩冉;舒誉;梅廉夫;杨香华;;陆相断陷湖盆迁移型层序构型及意义:以珠Ⅰ坳陷古近系文昌组为例[J];地球科学;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伟;刘惟庆;黄雪峰;舒良峰;;珠江口盆地白云北坡砂岩侵入体特征分析[J];特种油气藏;2014年04期

2 刘惟庆;吴伟;秦成岗;舒良锋;;基于扫描电镜的砂岩储层分析:以白云凹陷珠江组三角洲前缘砂体为例[J];电子显微学报;2014年02期

3 刘杰;秦成岗;张忠涛;刘道理;王秀玲;徐徽;屈亮;徐乐意;;低位楔三角洲砂体尖灭特征描述与识别技术——以珠江口盆地番禺地区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年06期

4 李云;郑荣才;杨宝泉;朱国金;胡晓庆;;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新统珠江组物源及其研究意义[J];地质论评;2013年01期

5 郑荣才;李云;戴朝成;高博禹;胡晓庆;王昌勇;;白云凹陷珠江组深水扇砂质碎屑流沉积学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6期

6 李磊;王英民;徐强;黄志超;;被动陆缘深水重力流沉积单元及沉积体系——以尼日尔三角洲和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为例[J];地质论评;2012年05期

7 易雪斐;张昌民;李少华;杜家元;;珠江口盆地NSQ2陆架边缘三角洲的识别标志及沉积模式[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8 张昌民;张尚锋;朱锐;杜家元;;珠江口盆地砂岩侵入体的识别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石油学报;2012年02期

9 李云;郑荣才;朱国金;胡晓庆;;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组深水牵引流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2年01期

10 施和生;秦成岗;张忠涛;轩义华;;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油气复合输导体系探讨[J];中国海上油气;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庆焕;珠江口盆地形成机制浅析[J];石油实验地质;1981年04期

2 王善书;;珠江口盆地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J];石油学报;1982年S1期

3 张克凡;;珠江口盆地地质工作经济效益简析[J];地质技术经济研究动态;1984年31期

4 饶春涛;李平鲁;;珠江口盆地热流研究[J];中国海上油气;1991年06期

5 高莉玲;南海珠江口盆地珠Ⅲ次盆地石油系统[J];海洋地质动态;1999年10期

6 李俊良;王海荣;张建新;李琦;刘豪;;珠江口盆地西部珠江组潮流砂脊的分布、形态和水动力机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年05期

7 廖杰;周蒂;赵中贤;张云帆;徐子英;;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裂后异常沉降的数值模拟[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04期

8 刘道理;汪瑞良;秦成岗;全志臻;刘杰;徐乐意;张忠涛;屈亮;高鹏;徐徽;邢贞贞;;利用特色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消除崎岖海底影响——以珠江口盆地番禺—流花地区应用为例[J];海相油气地质;2013年01期

9 段威武,雷作淇;珠江口盆地第三纪地层[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4年02期

10 秦国权;珠江口盆地北坡新生代有孔虫及其沉积环境初探[J];微体古生物学报;198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南海珠江口盆地深水天然气重大发现[A];2009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9年

2 聂逢君;王华;李思田;朱伟林;;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储层及输导体沉积学特征[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3 杨玉卿;张聪慧;;珠江口盆地文昌15-1油田珠江组含油储层分布预测[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聂逢君;李思田;解习农;;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珠海、珠江组砂岩成分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探讨[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5 舒誉;施和生;杜家元;;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勘探新领域[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6 李振五;;珠江口盆地区域工程地质调查的声波地震勘查[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7 庞雄;;南海深水区低位扇研究[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8 ;珠江口盆地(西部)低阻油藏勘探新发现[A];2009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9年

9 陈长民;杨少坤;;试论珠江口盆地(东部)三角洲—滨岸沉积体系油气藏形成条件及储量增长方向[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10 孙龙涛;陈长民;孙珍;詹文欢;;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构造演化机制模拟与生烃[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卢轶;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钻获可燃冰[N];广东科技报;2013年

2 记者 操秀英;我首次在珠江口盆地钻获高纯度新类型天然气水合物[N];科技日报;2013年

3 记者 夏s

本文编号:25263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5263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7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