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8北三维区“串珠”发育特征与油气地质意义
[Abstract]:Carbonate reservoirs in Tarim Basin are generally characterized by "string beads" seismic reflection, which are obviously controlled by fault-fracture system. At present, the control mechanism of faults to the distribution of "string beads" in the three-dimensional area of Shun8 North is not clear. By means of reservoir prediction technology, manual determination and data mining,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law of "string beads" in this area are studied, and the control effect of fault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string beads" is further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total of 304 "beads" are determined in the working area, and the main distribution horizon is the upper member of the lower submember of the Ordovician Yingshan formation-Penglaiba formation. The distribution density of "string beads" is controlled by NNW to the main fault, and the closer it is to the fault, the greater the density of "string beads" is, and the distribution trend of "string beads" is controlled by the deep NE to the small fault, and most of the "string beads" develop along the fault inheritance. Except for the main faults, the vertical intersection of NNW trending secondary faults and NE trending small faults is a favorable exploration area for oil and gas. This study clarifies the control and storage effect of strike-slip faults in the working area, which can provide ideas for the next step of deep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new area explor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
【基金】:中国石化基础前瞻研究项目“顺北及邻区走滑断裂带活动特征与期次研究”(P17013)、“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构造解析与物理、数值模拟研究”(P15089)、“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富集规律与区带评价”(P16091)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庸;212—318地区主干断裂的成矿特征[J];铀矿地质;1994年02期
2 刘连玎;蒲白矿区北东向主干断裂及其派生构造[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4年06期
3 胡耀峰;赵连福;牛雪;董宝中;;利用航磁资料判定东北南部地区几条主干断裂[J];东北地震研究;1992年04期
4 张闵厚,杨承先;试论截直断裂与地震——以华北的3条北东向断裂为例[J];中国地震;1996年02期
5 杨承先;同向断裂与反向断裂[J];地震研究;1993年03期
6 刘国全,祝文亮,邓荣敬,贾丽;碳酸盐岩储层特征测井评价[J];特种油气藏;2001年04期
7 曾凡辉;刘林;林立世;王兴文;;碳酸盐岩储层加砂压裂改造的难点及对策[J];天然气工业;2009年12期
8 代双和;于京波;袁云超;毛凤军;陈志刚;;利用频谱积分属性评价碳酸盐岩储层[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年S1期
9 赵天华;;浅谈录井现场对碳酸盐岩储层的识别[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12期
10 熊晓军;贺振华;林凯;黄天俊;;基于等效介质理论的碳酸盐岩储层地震数值模拟[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友钊;魏喜;;辽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的磁性特征研究[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范嘉松;;从世界碳酸盐岩特征看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A];塔里木及周边地区盆地(山)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吕修祥;张一伟;杨宁;李建交;;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改造地质作用与勘探选区设想[A];塔里木及周边地区盆地(山)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王保丽;印兴耀;张广智;;综合参数提取对碳酸盐岩储层的识别[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熊高君;杨举勇;肖又军;彭更新;高宏亮;贺振华;王绪本;黄德济;;基于地震正反演迭代的碳酸盐岩储层参数求解[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陈代钊;;埋藏-热液(岩溶)成岩作用与碳酸盐岩储层表征——典型实例介绍及对塔中碳酸盐岩储层演化的思考[A];塔里木及周边地区盆地(山)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靳文芳;;用测井资料定量表征碳酸盐岩储层[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黄花香;高如曾;;测井——地震结合的碳酸盐岩储层横向预测方法研究[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9 张广智;印兴耀;蒲勇;郑静静;潘永;张达;;碳酸盐岩储层岩石物理特征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10 徐光成;刘杏芳;张小刚;;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含气性检测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专题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通讯员 潘立银;杭州地研院借外脑攻克地质难题[N];中国石油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江其勤;川东北碳酸盐岩储层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N];中国石化报;2008年
3 张卫峰 杨卫东;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渐入佳境[N];中国石化报;2012年
4 江其勤 马红强;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研究获新进展[N];中国石化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鹏;伊朗M油田复杂碳酸盐岩储层评价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2 肖富森;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层地震综合预测与评价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3 高志前;塔里木盆地中地区下古生界不同类型碳酸盐岩储层形成及成因联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4 段功豪;基于多结构数据挖掘的滑坡灾害预测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5 谭秀成;多旋回复杂碳酸盐岩储层地质模型[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6 刘文革;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数值模拟[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7 石彦;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伏美燕;混积背景下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机理[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9 杨枝;塔中地区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保护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成永生;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周边地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岩;辽东地区主干断裂的特征及三维地质模型[D];吉林大学;2016年
2 陈建明;陕北志丹南部马五段上部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测井解释[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王伦;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饱和度评价方法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4 蒋帅;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5年
5 雷磊;全国碳酸盐岩储层CO_2地质储存潜力与适宜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6 祁昭林;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裂缝描述与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7 耿福兰;南堡2号潜山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综合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8 刘云竹;地质统计学反演及其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9 邵江;Missan油田地层特征与储层综合评价[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10 邹明s,
本文编号:25273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527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