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西北部晚震旦世—早古生代构造演化与天然气勘探
发布时间:2019-08-28 17:33
【摘要】:基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周缘野外露头、钻井与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系统论述该区晚震旦世—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特征,分析其油气地质意义,指出近期有利勘探方向。晚震旦世—早古生代该区主要经历3期构造演化:1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受区域拉张作用影响,形成近南北向展布两期陆内裂陷和灯影组两期台缘;2早寒武世中期—中奥陶世,受西北部碧口古陆多期隆升作用影响,该区发生强烈剥蚀,西北部强于东南部;3晚奥陶世—志留纪末,受广西运动挤压作用影响,该区再次发生强烈剥蚀,西南部强于东北部。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陆内裂陷的形成控制了灯影组两期台缘丘滩相储集层与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早寒武世中期,碧口古陆的隆升控制了孔明洞组颗粒滩相储集层围绕古陆周缘的分布。研究区纵向上应选择灯四段与孔明洞组作为主要勘探目的层,平面上九龙山构造圈闭与油气运聚期相匹配,是近期最为有利勘探区带。
【图文】:
岩系。碧口地块基底出露上太古界鱼洞子群[27]、上元古界碧口群[28]及侵入其中的杂岩体,沉积盖层发育南华系—震旦系及泥盆系。盆地北缘米仓山造山带基底由结晶基底和褶皱基底组成,结晶基底由下元古界后河岩群片麻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组成,褶皱基底由上元古界火地垭群上两组、麻窝子组中浅变质岩与铁船山组火山岩系组成,沉积盖层缺失泥盆系、石炭系,其余地层均有出露[18,24,29]。汉南地块基底出露上元古界西乡群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侵入其中的杂岩体[30],,沉积盖层发育较全(见图1)。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研究图1四川盆地西北部地质简图(据文献[31]修改)
4石油勘探与开发·油气勘探Vol.43No.1Z1ds—陡山沱组;Z2dn—灯影组;Z2dn3—灯三段;—C—寒武系;—C1x—仙女洞组;—C1k—孔明洞组;O3—上奥陶统;P1—下二叠统;P2l—龙潭组图2两期陆内裂陷在灯影组底拉平二维地震剖面的响应特征图(剖面位置见图1)图3灯影组、下寒武统厚度与两期台缘叠合图早寒武世晚期至中奥陶世,四川盆地西北部一直处于西北高、东南低的古构造背景,盆地内部缺失中寒武统上部、上寒武统甚至下奥陶统。北西西—南东东向二叠系底拉平剖面C—D显示二叠系与下寒武统、奥陶系、志留系直接接触,揭示广西运动在该区的强烈响应;除此之外,下寒武统孔明洞组、中寒武统陡坡寺组自西向东发育削截点,之上被奥陶系低角度不整合覆盖,陡坡寺组自北西西向南东东逐渐加厚(见图5)。研究区地震测线精细解释显示孔明洞组与陡坡寺组剥蚀线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揭示该时期研究区西北部碧口地块的强烈隆升作用,也说明碧口地块发育大型古陆或大型隆起。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国家油气科技重大专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潜力与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分布规律研究”(2011ZX05004-001) 中国石油科技重大专项“深层大油气田形成与分布”(2014E-3201)
【分类号】:P618.13
本文编号:2530283
【图文】:
岩系。碧口地块基底出露上太古界鱼洞子群[27]、上元古界碧口群[28]及侵入其中的杂岩体,沉积盖层发育南华系—震旦系及泥盆系。盆地北缘米仓山造山带基底由结晶基底和褶皱基底组成,结晶基底由下元古界后河岩群片麻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组成,褶皱基底由上元古界火地垭群上两组、麻窝子组中浅变质岩与铁船山组火山岩系组成,沉积盖层缺失泥盆系、石炭系,其余地层均有出露[18,24,29]。汉南地块基底出露上元古界西乡群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侵入其中的杂岩体[30],,沉积盖层发育较全(见图1)。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研究图1四川盆地西北部地质简图(据文献[31]修改)
4石油勘探与开发·油气勘探Vol.43No.1Z1ds—陡山沱组;Z2dn—灯影组;Z2dn3—灯三段;—C—寒武系;—C1x—仙女洞组;—C1k—孔明洞组;O3—上奥陶统;P1—下二叠统;P2l—龙潭组图2两期陆内裂陷在灯影组底拉平二维地震剖面的响应特征图(剖面位置见图1)图3灯影组、下寒武统厚度与两期台缘叠合图早寒武世晚期至中奥陶世,四川盆地西北部一直处于西北高、东南低的古构造背景,盆地内部缺失中寒武统上部、上寒武统甚至下奥陶统。北西西—南东东向二叠系底拉平剖面C—D显示二叠系与下寒武统、奥陶系、志留系直接接触,揭示广西运动在该区的强烈响应;除此之外,下寒武统孔明洞组、中寒武统陡坡寺组自西向东发育削截点,之上被奥陶系低角度不整合覆盖,陡坡寺组自北西西向南东东逐渐加厚(见图5)。研究区地震测线精细解释显示孔明洞组与陡坡寺组剥蚀线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揭示该时期研究区西北部碧口地块的强烈隆升作用,也说明碧口地块发育大型古陆或大型隆起。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国家油气科技重大专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潜力与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分布规律研究”(2011ZX05004-001) 中国石油科技重大专项“深层大油气田形成与分布”(2014E-3201)
【分类号】:P618.13
本文编号:25302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530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