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地区构造特征及对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
发布时间:2019-09-18 22:16
【摘要】:分析与总结了南川地区构造特征,总结了区域构造演化并探讨了其对研究区构造演化的影响,从宏观与微观角度分析了龙马溪组页岩孔、裂隙的发育特征,通过三轴渗流实验及脉冲渗透率实验分析了龙马溪组页岩渗透性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了构造对孔、裂隙发育的控制作用以及孔、裂隙发育对渗透性的影响。研究区地质构造可分为两种地质构造类型,主要由北北东-北东向、近南北向、北北西向三组构造构成,其中,北北东-北东向构造是区内最主要的构造,褶皱构造发育,断层较少。高角度—近直立剪节理和张节理普遍发育,节理以NE-SW(30°~50°)、NNW-SSE(330°~350°)、NWW-SEE(275°~290°)为优势方向。主要经历了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及喜马拉雅运动,主要变形期为燕山期。燕山早期的构造运动对本区的构造格架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利用扫描电镜、压汞实验及液氮实验,分析了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参数等;认为主要发育有粒间孔、粒内孔、有机质孔。以微—小孔为主要孔径,孔隙度介于0.88%~4.45%,孔隙分选较好,歪度细,开放孔多,孔隙连通性好,孔径小于10nm的孔隙提供了主要的孔隙体积空间和孔比表面积。通过野外节理观测、岩心描述和镜下观察,分析了龙马溪组页岩宏观裂隙与微观裂隙的发育类型、产状、规模及充填特征。认为其以构造裂隙、层间页理缝最为发育,NE-SW、NNW-SSE、NWW-SEE裂隙最为发育。裂隙以高角度斜交—垂直裂隙为主,水平裂隙不发育,完全充填裂隙、半充填裂隙占到一半左右,且裂隙充填物质基本上全是方解石。采用三轴渗流装置及脉冲渗透率测量仪对龙马溪组页岩渗透性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渗透率与气体压力及应力差均呈负指数相关关系,在平行层理页岩样品中,转折端处页岩的渗透率均值为0.241m D,翼部页岩渗透率均值为0.112m D,孔隙度和渗透率呈正相关关系。从构造变形、构造应力场、构造部位几个方面分析了构造对孔、裂隙发育的控制作用,以及孔、裂隙发育对渗透性的影响。发现强烈的构造变形易于形成裂隙,构造应力场控制裂隙发育方向及开启,不同构造部位,受褶皱影响程度不同,转折端处裂隙系统更发育。且页岩储层孔、裂隙越发育,越有利于提高储层的渗透率。
【图文】:
[2](图 1-1)。图1-1 中国页岩气发育区分布示意图(据徐国盛等,2011)Figure 1-1 Distribution of the main favorable areas for shale gas in China张金川教授在2003、2004年通过对美国页岩气的调研,,研究了页岩气的特征和成藏机理[27-28]。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学者对美国页岩气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中国的页岩气资源前景进行了讨论[29-30]。2006年初,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资源规划所组织专家在四川盆地西南地区进行了页岩气资源调查研究;2007年10月,中国石油与美国新田石油公司签署了《威远地区页岩气联合研究》协议,研究内容是四川威远地区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前景综合评价,这是中国页岩气开发对外合作签署的第一个协议;2008年11月,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设计实施的中国首口页岩气取心浅井在四川宜宾完钻
1 绪论论文以构造地质学理论为核心,结合岩石力学、渗流力学、沉积学等多基础,采用野外观测、节理统计、室内显微观测、实验模拟、测试分析,以资料收集—野外调研—实验测试—数据分析为主线,研究构造对页控制作用这一核心问题。取南川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思路如下:先,分析研究区的构造背景、构造特征以及构造演化过程;次,分析龙马溪组页岩的孔裂隙发育特征及其与构造规律之间的关系;次,分析龙马溪组页岩的渗透性,并讨论孔缝特征对渗透性的影响;后,综合构造特征、构造对孔裂隙发育的控制、孔裂隙对渗透的影响,造对页岩储层物性的控制或影响。 研究流程及技术路线文的技术路线如图 1-2。研究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13
本文编号:2537744
【图文】:
[2](图 1-1)。图1-1 中国页岩气发育区分布示意图(据徐国盛等,2011)Figure 1-1 Distribution of the main favorable areas for shale gas in China张金川教授在2003、2004年通过对美国页岩气的调研,,研究了页岩气的特征和成藏机理[27-28]。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学者对美国页岩气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中国的页岩气资源前景进行了讨论[29-30]。2006年初,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资源规划所组织专家在四川盆地西南地区进行了页岩气资源调查研究;2007年10月,中国石油与美国新田石油公司签署了《威远地区页岩气联合研究》协议,研究内容是四川威远地区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前景综合评价,这是中国页岩气开发对外合作签署的第一个协议;2008年11月,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设计实施的中国首口页岩气取心浅井在四川宜宾完钻
1 绪论论文以构造地质学理论为核心,结合岩石力学、渗流力学、沉积学等多基础,采用野外观测、节理统计、室内显微观测、实验模拟、测试分析,以资料收集—野外调研—实验测试—数据分析为主线,研究构造对页控制作用这一核心问题。取南川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思路如下:先,分析研究区的构造背景、构造特征以及构造演化过程;次,分析龙马溪组页岩的孔裂隙发育特征及其与构造规律之间的关系;次,分析龙马溪组页岩的渗透性,并讨论孔缝特征对渗透性的影响;后,综合构造特征、构造对孔裂隙发育的控制、孔裂隙对渗透的影响,造对页岩储层物性的控制或影响。 研究流程及技术路线文的技术路线如图 1-2。研究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智锋;李治平;王杨;姜宝益;宋兆杰;;页岩气储层渗透性测试方法对比分析[J];断块油气田;2011年06期
2 周守为;姜伟;张春阳;范白涛;;美国Eagle Ford页岩气开发对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启示[J];中国工程科学;2012年06期
3 杨平恒;章程;高彦芳;吴月霞;李林立;;垂直地带性岩溶生态环境特征初探——以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J];地质与资源;2007年02期
4 陈志明;汪伟英;蔡雨桐;刘冰;;致密砂岩和页岩渗透率实验研究[J];断块油气田;2013年01期
5 姚同玉;黄延章;李继山;;页岩气在超低渗介质中的渗流行为[J];力学学报;2012年06期
6 杨峰;宁正福;胡昌蓬;王波;彭凯;刘慧卿;;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石油学报;2013年02期
7 臧士宾;郑永仙;孙玺;许文梅;陈越青;;低渗砂岩与微裂缝泥灰岩储集层毛细管压力曲线特征对比[J];新疆石油地质;2011年05期
本文编号:25377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537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