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霸县凹陷古近系深层砂岩储层特征与岩性油气藏勘探

发布时间:2019-11-03 13:04
【摘要】:霸县凹陷是冀中坳陷的主要富油凹陷之一,古近系深层(大于3500 m)继承性发育了多期叠置的扇三角洲相和辫状河三角洲相砂岩储集层,储层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储集性能相对较好,为深层形成岩性油气藏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为了进一步明确深层储层的展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在储层常规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录井、钻井及测井等资料,依据含油产状法和孔隙度-渗透率交会法探讨深层储层的有效性,并指出有效储层主要受母岩类型、沉积相带、成岩相带、欠压实作用及油气早期充注五大因素控制。霸县凹陷古近系深层具有富含长石的母岩、辫状河(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强溶蚀-弱胶结成岩相带、异常高压带及油气早期充注等有利因素,为深层有效储层的形成提供了保障,并以形成岩性油气藏为主,有效储层埋深下限可达5500 m,从而证实了古近系深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良好的前景。
【图文】:

霸县凹陷古近系深层砂岩储层特征与岩性油气藏勘探


霸县凹陷古近系沉积相Fig.1SedimentaryfaciesofPaleogeneinBaxianSag(b)SQ3(Es中—下4(a)SQ7()

古近系,三角图,岩石类型


2017年崔周旗等:霸县凹陷古近系深层砂岩储层特征与岩性油气藏勘探53图1霸县凹陷古近系沉积相Fig.1SedimentaryfaciesofPaleogeneinBaxianSag图2霸县凹陷古近系深层碎屑岩储层岩石类型三角图Fig.2TriangulardiagramofrocktypesofPaleogenedeepclasticreservoirsinBaxianSag13.0%,泥质杂基体积分数平均为2.0%~5.0%。深层碎屑岩储层分选性以中等和好为主,磨圆度多为次圆状和次棱 次圆状,具有较高的结构成熟度[图3(a)~3(c)]。1.2.2储集性能深层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次生孔隙,其中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相对较发育,其次为晶间孔、铸模孔及构造溶蚀缝等[参见图3(d)~3(f)],储层物性普遍较差,以特低孔、特低渗为主,但也有部分层段储集性能较好,为中/低孔、中/低渗储层(图4)。根据500余块岩心实测样品分析结果和4000余层近20km测井解释资料,孔隙度大于10.0%的储层占35.0%~45.0%,,渗透率大于1.0mD的储层占13.0%~37.0%。(b)SQ3(Es中—下4(a)SQ7()Es中3)(b)Es4(a)Es3024kmN024kmN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席状砂+远砂坝扇三角洲前缘扇三角洲平原水下扇滨浅湖较深湖河泛井位平原水流线物源方向相界线湖岸线地名φ(石英)/%φ(长石)/%φ(岩屑)/%90752550φ(石英)/%φ(长石)/%φ(岩屑)/%9075752550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岩性油气藏》参考文献著录要求[J];岩性油气藏;2007年01期

2 ;《岩性油气藏》第一届编委会会议纪要[J];岩性油气藏;2007年02期

3 ;《岩性油气藏》第一届编委会会议纪要[J];岩性油气藏;2007年03期

4 ;《岩性油气藏》期刊被收录信息[J];岩性油气藏;2012年04期

5 ;《岩性油气藏》期刊被收录信息[J];岩性油气藏;2012年05期

6 ;《岩性油气藏》期刊被收录信息[J];岩性油气藏;2013年04期

7 ;《岩性油气藏》来稿须知[J];岩性油气藏;2007年02期

8 ;《岩性油气藏》来稿须知[J];岩性油气藏;2007年04期

9 ;《岩性油气藏》第一届编委会会议纪要[J];岩性油气藏;2007年04期

10 ;《岩性油气藏》期刊简介[J];岩性油气藏;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西文;;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的几项关键技术[A];油气地球物理实用新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毛俊莉;马志红;;岩性油气藏勘探技术在东部凹陷北部地区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管叶君;陈道宏;刘振彪;刘后发;;高分辨率地震技术在大庆油田岩性油气藏开发中的应用实例[A];地球物理与中国建设——庆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50周年文集[C];1997年

4 刘锐娥;;鄂尔多斯盆地岩性油气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杨占龙;陈启林;张虎权;郭精义;;胜北洼陷J——K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分析[A];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建院20周年论文专集[C];2005年

6 赵宗举;李宇平;吴兴宁;陈学时;俞广;贺训云;;塔中地区奥陶系特大型岩性油气藏勘探区带[A];塔里木及周边地区盆地(山)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唐勇;孔玉华;齐雪峰;崔炳富;;准噶尔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与方向[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牛聪;刘志斌;张益明;何峰;张文;温书亮;王志红;;X26区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与油气检测技术与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9 梁世君;黄卫东;闫玉魁;李华明;焦立新;;马朗凹陷侏罗系大型低压岩性油气藏形成机理[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三——“十五”地质行业重大找矿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军 通讯员 张晗 吕媛媛;辽河二次开发“剑指”特殊岩性油气藏[N];中国石油报;2012年

2 刘国安 袁淑琴;大港张东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获重大突破[N];中国石油报;2005年

3 刘宪广 通讯员 李玲;新疆油田岩性油气藏勘探获重大突破[N];中国石油报;2004年

4 记者 刘军 通讯员 张太平 张毓;辽河实施特殊岩性油气藏水平井注采新模式[N];中国石油报;2009年

5 凌须斌;青海油田加快柴达木盆地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步伐[N];中国石油报;2004年

6 ;七项攻关 四大突破[N];科技日报;2008年

7 记者 郭影 通讯员 张太平 善俊峰;辽河油田西部凹陷又放异彩[N];中国石油报;2005年

8 刘枫;准噶尔盆地发现整体连片岩性油气藏群[N];中国矿业报;2013年

9 周泽山;集约技术激活岩性油气藏[N];中国石油报;2007年

10 郭影 通讯员东言 国刚;辽河油田又一高产富集区崭露头角[N];中国石油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焕弟;岩性油气藏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2 李杏莉;岩性油气藏地震预测技术与地震沉积学分析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郭精义;吐哈盆地胜北洼陷中生界岩性油气藏类型、分布及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吕锡敏;岩性油气藏勘探理论和方法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5 王斌婷;酒泉盆地石大凹陷岩性油气藏识别及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6 陈启林;盐湖盆地沉积特征与岩性油气藏勘探[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7 许书堂;东濮凹陷岩性油气藏分布规律及目标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王宏波;柴达木盆地北缘冲断带第三系沉积特征与岩性油气藏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9 常象春;临南洼陷沙三段岩性油气藏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10 王江;乌尔逊凹陷南部层序地层格架及岩性油气藏成藏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江凡;南堡凹陷古近系岩性油气藏地震识别与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2 孙雄进;南海北部宽缓大陆架双坡折带下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模式研究[D];长江大学;2016年

3 杨丽;岩性油气藏地质地震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白涛;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岩性油气藏地质特征与富集规律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李桂霞;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大布苏北地区岩性油气藏综合评价与目标优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6 庞凌云;临南洼陷沙三段岩性油气藏含油性定量评价及预测[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7 杨得路;济阳坳陷沙四上—沙三段岩性油气藏分布与沉积、沉降及构造的关系[D];西北大学;2013年

8 郝涛;前进构造带沙四段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55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555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5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