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石英氧同位素与粒级关系的研究
【图文】:
大的沙漠(吴正,2009)。地势表现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趋势。区内河流由北、西、南三面流向盆地内部。年平均气温10~12℃,年降水量15~60mm,年蒸发潜力3200mm以上。每年3~5月为风季,盛行风向大致以克里雅河为界,西部多西北风,东部以东北风为主。区内除了西部的麻扎塔格、罗斯塔格等山,中南部北民丰隆起高地和深入到沙漠内部的一些河流沿岸外,全被沙丘覆盖,流动沙丘占85%。50m以上的沙丘占全沙漠流动沙丘的80%(朱震达等,1980;吴正,2009)。图1塔克拉玛干沙漠采样点示意图(GoogleEarthImage)Fig.1Taklimakandesertandthesamplinglocations(GoogleEarthImage)1.2样品采集与分析1.2.1样品的采集与石英颗粒的粒级选择样品TK1和TK2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内部沙丘剖面的河湖相沉积物,TK3~TK6采集于昆仑山北麓吐米亚河老河道、克里雅河流域、塔中公路沿线的沙丘顶部(图1)。样品在自然条件下风干后先做粒度分析。河湖相沉积物经前处理(XiaoJuleetal.,1995),用Mastersizer2000型激光粒度仪测定,误差为±2%;其余样品用筛析法测定,筛孔直径依次为300μm,250μm,212μm,150μm,90μm,53μm和38μm,留筛析分级样品备用;静水沉降法(Stokes'Law)进一步提取<38μm沙丘沙中38~20μm,<20μm的颗粒和河湖相沉积物中30~20μm,20~10μm,<10μm的颗粒。实验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粒度分析实验室完成。1.2.2石英提纯和氧同位素测定分别取分级样品2g用玛瑙研钵研磨至≤400目(75μm);10mL30%H2O2浸泡1d除去有机质;50mL6mol/L盐酸煮沸1h,除去碳酸盐和铁氧化物等,清洗烘干后用焦硫酸钠熔融—氟硅酸浸泡法单离样品中的石英颗粒(Syersetal.,1968;Sridharetal.,1975;Jac
取使用BrF5法(ClaytonandMayeda,1963),纯化后的氧在700℃铂催化作用下与标准碳棒反应生成CO2。使用FinniganMAT252质谱仪测定CO2中氧同位素比值,,相对标准为SMOW(Craig,1961)。质谱测量精度为±0.3‰,每个样品的实验重复误差为±0.3‰。标准石英为NBS-28(IAEA),其δ18OSMOW平均值为9.6‰。实验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图2塔克拉玛干沙漠河湖相沉积物和沙丘沙粒度分布的直方图和累积曲线Fig.2Histogramsandcumulativefrequencycurvesofgrain-sizedistributionsoffluvial—lacustrinesedimentsanddunesandsfromtheTaklimakandesert1.3数据分析所有实验数据的计算、统计分析、均值的非参数检验(Cruskal-Wallis秩和检验)都在IBMSPSSStatistics20.0软件上运行,统计检验显著水平P<0.05。2结果塔克拉玛干沙漠石英δ18O(‰,SMOW)与粒径关系见表1。表1塔克拉玛干沙漠石英δ18O(‰,SMOW)与粒径关系表Table1Relationsbetweenδ18O(‰,SMOW)andgrainsizeofthequartzfromtheTaklimakanDesert粒级(μm)δ18O(‰,SMOW)TK1TK2TK3TK4TK5TK61000~50013.8500~30016.3300~21214.518.019.717.3212~15015.216.918.317.2150~9013.918.117.716.890~5315.716.515.016.653~4015.815.818.117.140~2015.815.618.716.418.720~1016.517.516.917.5<1016.717.6注:粒度分析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粒度分析实验室完成;δ18O测定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2.1粒度分布特征塔克拉玛干沙漠河湖相沉积物、河流沙和沙丘沙粒度分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付旭东;王岩松;;中国沙漠物源研究:回顾与展望[J];沉积学报;201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景春,曾允孚;贵州二叠纪海相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演化规律[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2 朱正杰;陈敬安;曾艳;;草海地区过去500年来古温度重建:来自沉积物纤维素结合碳酸盐氧同位素的证据[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年02期
3 万德芳;丁悌平;李荣华;;磷酸盐中氧同位素测量技术研究[J];地质论评;2002年S1期
4 惠鹤九,陈斌,郑永飞,赵子福;氧同位素在流体-岩石交换过程中的传输模型[J];地学前缘;2002年04期
5 汪福顺,万国江,刘丛强,胥思勤;程海沉积物无机碳、氧同位素相关性及其环境意义[J];矿物学报;2002年02期
6 倪怀玮,郑永飞,赵子福;流体-岩石相互作用过程中氧同位素交换地球化学动力学评述[J];高校地质学报;2003年02期
7 史忠生,陈开远,史军,柳保军,何胡军,刘刚;氧同位素分析在东濮凹陷下第三纪沉积环境中的应用[J];海洋地质动态;2003年05期
8 陈斌;郑永飞;吴元保;;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734~933m岩芯矿物的氧同位素和羟基含量研究[J];岩石学报;2004年05期
9 秦燕;李延河;刘锋;侯可军;万德芳;;新疆吐-哈地区硝酸盐矿床的氧同位素非质量效应[J];地球学报;2008年06期
10 闫慧;李心清;周会;;河蚬壳体不同断面碳、氧同位素研究[J];沉积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晓斌;刘耘;;氧同位素质量依赖分馏线的理论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高建飞;丁悌平;;激光熔蚀微量氧同位素分析方法[A];2007年全国质谱学会无机质谱、同位素质谱、质谱仪器和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铁军;;氧同位素在岩石成因研究的新进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科技支撑系统[C];2014年
4 胡超涌;夏开慧;刘浴辉;何璐瑶;曹振华;熊志方;马仲武;王明达;李琴;史郁;黄俊华;谢树成;;石笋碳酸盐氧同位素的影响因素——来自湖北清江和尚洞的监测报告[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东;汉景泰;;东北四龙湾玛珥湖现代硅藻氧同位素组成与水体温度的热力学分馏特征[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6 韩友科;;磷酸法制备碳酸盐氧同位素样品中的分馏效应及其校正计算[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3)[C];1988年
7 吴元保;郑永飞;龚冰;赵子福;唐俊;;北淮阳新开岭地区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吴静淑;王成玉;;泥灰岩中方解石碳、氧同位素分析方法[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8)[C];1986年
9 李思亮;刘丛强;李军;刘小龙;;长江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组成和影响因素[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祥忠;刘卫国;;德令哈尕海胖真星介碳、氧同位素的环境指示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孙本源;揭示青藏高原季风气候变化[N];中国矿业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程红光;四川龙门山地区泥盆纪腕足化石碳、氧同位素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2 王玉娟;碳酸盐矿物的氧同位素交换实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3 周丽芹;西藏文布当桑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牙形石SHRIMP微区原位氧同位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4 孙义程;熔融SiO_2中氧同位素扩散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南京大学;2012年
5 郭延伟;河南鸡冠洞岩溶记录的氧同位素现代过程监测及机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6 杨邦;大气降水—洞穴滴水—现代碳酸盐沉积氧同位素传递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7 张芳芳;末次间冰期东亚季风气候的神农架洞穴高分辨率记录[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558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555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