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赣东北灵山斑状花岗岩体特征及岩石成因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12 06:14
【摘要】: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路线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对灵山斑状花岗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进而探讨了岩石形成的物质来源和构造背景。灵山岩体主要岩石类型有:细粒黑云母角闪花岗岩、细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粗粒角闪黑云母花岗岩和粗粒环斑状角闪黑云母花岗岩,偶见大脉状晶洞碱长花岗岩、岩瘤状花岗斑岩。接触变质带宽窄不一,以角岩化为主,局部呈弱硅化和矽卡岩化。岩相学特征显示,灵山斑状花岗岩的长石含量较多,约占45%-65%,斜长石含量约为25%-35%,聚片双晶明显,部分具卡钠联晶,环带结构较为发育,岩体冷却结晶过程中受地幔流体交代作用。矿物化学特征显示,灵山岩体中钾长石Or分子端员为60.04~84.45,以正长石为主;斜长石Ab分子端员为73.69~76.61,An=19.93~23.15,为更长石,环带结构发育;二长石温度计显示,长石固溶体分离的下限温度(长石平衡时的温度)为437.5和433.7℃;黑云母具富铁、富钾、低镁,贫钠的特征,为高铁黑云母。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灵山岩体的SiO2含量在68.74~76.64%之间,平均为73.09%,具富硅特点,Al2O3在12.22%~14.58%之间,表现出高铝特点;(Na2O+K2O)值在8.09%~9.44%,全碱含量较高;K2O/Na2O比值为1.07~1.70,岩石铝饱和指数(A/CNK)为0.95~1.2,岩石里特曼指数为1.99~3.02,总体表现富碱高钾的特点,属高铝高钾碱性岩石;富集Rb、Th、U、Nd和Zr等元素,相对富集Ta、Hf、Y、Yb和La等元素,亏损Ba、Sr、P和Ti等元素。P、Ti等不相容元素的亏损特征;稀土元素特征表现为∑REE较高,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负铕异常明显;结合微量元素特征的系列图解分析表明,岩体经历高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深部流体作用参与了成岩过程中的交代蚀变。通过相关系列图解辨别,显示灵山斑状花岗岩体为A型花岗岩,构造环境为陆内非造山环境。结合前人资料与自己野外调查,综合研究认为,灵山斑状花岗岩体的形成与大陆地壳的演化密不可分。该区域在经历过印支构造运动后,到进入燕山早期时,区域由挤压的动力学环境逐渐开始向拉张环境转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到燕山中-晚期时,该区的岩石圈开始不断伸展并逐渐减薄,从而引起了地幔上隆,地幔部分熔融的玄武质岩浆开始底侵地壳,触发深部地壳岩石发生熔融,形成花岗质岩浆;玄武质岩浆与地幔流体以不混熔的方式混入其中。随着岩浆的上升,地幔流体也不断上升,并在花岗质岩浆的结晶过程中对其进行交代作用,而后岩浆冷却结晶不断地进行分异和演化,形成了现在的灵山斑状花岗岩体。
【图文】:

横南铁路,高速公路,商品油,县道


是江西省重点商品油基地之一。本区浙赣电气化铁路横贯东西,横南铁路在横峰县城接轨,,320国道、上(饶)德(兴)公路和沪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南来北往十分便利(图1-1)。图 1-1 研究区交通位置图铁路 高速公路 省道 县道 省界 市/县 研究区范围

示意图,江西省,底图,地质构造


研究区位于钦杭结合带东段的怀玉拗陷中,在北东东向的结合带近东西向的转折部位,大地构造上属于两个一级构造单元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的接壤部位,并以宜绍断裂为界(图2-1、图2-2)。图 2-1 江西省地质构造分区示意图(底图据杨明桂,2004,修改)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588.1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大卫;吴良士;;赴英考察花岗岩地质[J];矿床地质;1985年04期

2 Vriend.S.P;Oosterom.M.G;Bussink.R.W;Jangen.J.B.H;刘崇民;;葡萄牙里古费地区钨-敄花岗岩中微量元素的特征[J];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86年08期

3 A. J. R. White;J. D. Clemens;L. T. Silver;B. W. Chappell;V. J. Wall;刘喜山;;S—型花岗岩及其在北美西南部可能缺失[J];世界地质;1987年04期

4 P.R.Simpson;JaneA.Plant;赫英;;高热花岗岩对铀成矿省形成的作用[J];国外铀金地质;1989年01期

5 敬兴辽;苏州花岗岩成因初探[J];地质地球化学;1991年03期

6 范春方,陈培荣;赣南不同类型花岗岩体的锆石形态群特征及其意义[J];地质找矿论丛;2000年04期

7 赵风清;参加芬兰地质考察总结(Ⅰ)——芬兰中部地块的后造山花岗岩[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2000年02期

8 赵风清;参加芬兰地质考察总结(Ⅱ)——古元古代非造山的环斑花岗岩[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2000年02期

9 陈必河,肖冬贵,周国祥;湖南邵阳-郴州北西向构造带花岗岩成岩与成矿[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1年04期

10 赵太平;对秦岭奥长环斑花岗岩的质疑[J];地质论评;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德潜;;论香花岭花岗岩的成因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20)[C];1987年

2 吴思本;钟畅华;;广东贵东花岗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花岗岩体的涡旋定位[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24)[C];1991年

3 卢欣祥;肖庆辉;邢优云;尉向东;孙延贵;;柴达木北缘鹰峰环斑花岗岩地质特征及时代[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蒋国豪;胡瑞忠;;江西大吉山白云母花岗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A];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林清茶;夏斌;张玉泉;;云南勐平-大平碱性花岗岩成因及其成矿[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汉林;杨树锋;吴建勇;程晓敢;肖安成;;花岗岩岩体的冲断变形—以祁连山北缘金佛寺花岗岩为例[A];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赫英;;渗浸花岗岩及其找矿意义[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29—30)[C];1997年

8 齐有强;胡瑞忠;刘q

本文编号:25596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5596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3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