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隆升与南海开启:南海西北部盆-山耦合体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宫伟;姜效典;;哀牢山-红河断裂带哀牢山-大象山段渐新世-早中新世热史演化及成因[J];地球科学;2017年02期
2 王大伟;吴时国;李春峰;姚根顺;;晚中新世红河断裂走滑反转事件的海底滑坡证据[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6年10期
3 李朝阳;姜效典;李德勇;宫伟;秘丛永;;红河断裂带中南段上新世以来构造隆升及成因[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7期
4 许志琴;王勤;李忠海;李化启;蔡志慧;梁凤华;董汉文;曹汇;陈希节;黄学猛;吴婵;许翠萍;;印度-亚洲碰撞:从挤压到走滑的构造转换[J];地质学报;2016年01期
5 刘海龄;姚永坚;沈宝云;蔡周荣;张智武;许鹤华;王淑红;魏常兴;陈建明;;南海西缘结合带的贯通性[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6 雷超;任建业;张静;;南海构造变形分区及成盆过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7 LIU Xiaofeng;ZHANG Daojun;ZHAI Shikui;LIU Xinyu;CHEN Hongyan;LUO Wei;LI Na;XIU Chun;;A heavy mineral viewpoint on sediment provenance and environment in the Qiongdongnan Basin[J];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15年04期
8 朱伟林;吴景富;张功成;任建业;赵志刚;吴克强;钟锴;刘世翔;;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构造差异性演化及油气勘探方向[J];地学前缘;2015年01期
9 解习农;任建业;王振峰;李绪深;雷超;;南海大陆边缘盆地构造演化差异性及其与南海扩张耦合关系[J];地学前缘;2015年01期
10 郝芳;刘建章;邹华耀;李平平;;莺歌海—琼东南盆地超压层系油气聚散机理浅析[J];地学前缘;201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远泽;川滇地块东部主要活动断裂新生代精确构造年代格架及其对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动力学过程的启示[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雷超;南海北部莺歌海—琼东南盆地新生代构造变形格局及其演化过程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3 张亮;南海构造演化模式及其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4 谢建华;南海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成因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姗姗;琼东南盆地裂后期构造沉降分析及古地貌恢复[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朝忠;任金卫;杨攀新;熊仁伟;陈长云;付俊东;;东昆仑断裂东端塔藏断裂压剪活动与高原隆升作用讨论[J];地质学报;2017年07期
2 徐颖超;仝亚博;王恒;杨振宇;;青藏高原东南缘兰坪—思茅盆地反S型构造属性的古地磁约束[J];地质论评;2017年03期
3 黎雨晗;刘海龄;朱荣伟;王印;周洋;徐子英;;南海中南—司令断裂带的延伸特征及其与南海扩张演化的关系[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7年02期
4 郭磊;詹文欢;尚振华;陈梅;冯英辞;;南沙地块南薇隆起区的地震反射特征和结构单元划分[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7年02期
5 姜素华;高嵩;李三忠;曹伟;汪刚;张慧璇;赵斐宇;;西太平洋洋-陆过渡带重磁异常与构造格架[J];地学前缘;2017年04期
6 宫伟;李朝阳;姜效典;;青藏高原隆升与南海开启:南海西北部盆-山耦合体系[J];地学前缘;2017年04期
7 于兴河;李顺利;曹冰;侯国伟;王亚风;皇甫志远;;西湖凹陷渐新世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充填响应[J];沉积学报;2017年02期
8 WANG Ce;LIANG Xinquan;LIANG Xirong;DONG Chaoge;XIE Hao;;Research advance in sediment provenance of the Qiongdongnan Basin[J];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17年S1期
9 郭旭升;胡东风;黄仁春;段金宝;季春辉;;元坝长兴组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优质储层发育机理[J];岩石学报;2017年04期
10 袁立忠;汪瑞良;侯明才;刘军;邢凤存;龙更生;李孔森;;南海北部超深水区兴宁凹陷古近纪沉积充填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伟;南海北部主要盆地泥底辟/泥火山发育演化与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成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6年
2 张洁;南海西南次海盆扩张期后岩浆活动及其残留扩张中心的纵横波速度结构[D];浙江大学;2016年
3 刘恩涛;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构造热事件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4 孙辉;南海西北部深水区重力流沉积体系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5 高金尉;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洋陆过渡带构造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5年
6 白永良;基于多源重力的岩石圈密度建模方法研究及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7 马云;南海北部陆坡区海底滑坡特征及触发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8 刘鸿;南海磁静区成因探讨及地质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朴勇信;二连盆地乌兰花凹陷沉积相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刘鸿洲;珠江口盆地惠东地区古近系沉积、沉降与堆积中心时空耦合及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3 冯杨伟;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梅山组沉积相与丘状反射体地质解释[D];西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海龄;姚永坚;沈宝云;蔡周荣;张智武;许鹤华;王淑红;魏常兴;陈建明;;南海西缘结合带的贯通性[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2 朱伟林;王振峰;米立军;杜学斌;解习农;陆永潮;张道军;孙志鹏;刘新宇;尤丽;;南海西沙西科1井层序地层格架与礁生长单元特征[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3 雷超;任建业;张静;;南海构造变形分区及成盆过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4 REN Jianye;ZHANG Daojun;TONG Dianjun;HUANG Anmin;WANG Yahui;LEI Chao;ZUO Qianmei;ZHAO Yanghui;HE Weijun;YANG Linlong;;Characterising the nature, evolution and origin of detachment fault in central depression belt, Qiongdongnan Basin of South China Sea: evidence from seismic reflection data[J];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14年12期
5 SUN Zhipeng;ZHAI Shikui;XIU Chun;LIU Xinyu;ZONG Tong;LUO Wei;LIU Xiaofeng;CHEN Kui;LI Na;;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significances of rare-earth elements in deep-water well core at the Lingnan Low Uplift Area of the Qiongdongnan Basin[J];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14年12期
6 WANG Zhenfeng;LIU Zhen;CAO Shang;SUN Zhipeng;ZUO Qianmei;WANG Yahui;HE Weijun;;Vertical migration through faults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atterns in deepwater areas of the Qiongdongnan Basin[J];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14年12期
7 JIANG Tao;ZHANG Yingzhao;TANG Sulin;ZHANG Daojun;ZUO Qianmei;LIN Weiren;WANG Yahui;SUN Hui;WANG Bo;;CFD simulation on the generation of turbidites in deepwater areas: a case study of turbidity current processes in Qiongdongnan Bas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J];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14年12期
8 WANG Zhenfeng;SHI Xiaobin;YANG Jun;HUANG Baojia;SUN Zhen;WANG Yahui;JIANG Haiyan;YU Chuanhai;YANG Xiaoqiu;;Analyses on the tectonic thermal evolu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in the deep-water Qiongdongnan Basin[J];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14年12期
9 张修政;董永胜;李才;解超明;王明;邓明荣;张乐;;从洋壳俯冲到陆壳俯冲和碰撞:来自羌塘中西部地区榴辉岩和蓝片岩地球化学的证据[J];岩石学报;2014年10期
10 张培震;张会平;郑文俊;郑德文;王伟涛;张竹琪;;东亚大陆新生代构造演化[J];地震地质;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安艳芬;鲜水河断裂带地震破裂段落的边界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0年
2 陈桂华;川滇块体北东边界活动构造带的构造转换与变形分解作用[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3 姜涛;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区中中新世以来低位扇体形成条件和成藏模式[D];中国地质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绪教,何科昭,秦尊丽;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在滇西高原隆升幅度计算中的应用[J];第四纪研究;2000年04期
2 傅容珊,黄建华,李力刚,常筱华;青藏高原隆升三阶段模型的数值模拟[J];地学前缘;2000年04期
3 汤懋苍,柳艳香;青藏高原隆升的深层原因及其环境后果[J];第四纪研究;2001年06期
4 李祖宁,傅容珊,黄建华;剥蚀及地幔作用下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数值模拟[J];地球物理学报;2002年04期
5 汤懋苍,董文杰,王宁练;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研究——宇地磁耦合作用简介[J];自然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6 黎敦朋,肖爱芳,李新林,周小康;青藏高原隆升与环境效应[J];陕西地质;2004年01期
7 陈诗越;;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研究综述[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8 邵兆刚;孟宪刚;朱大岗;杨朝斌;雷伟志;王津;韩建恩;余佳;孟庆伟;吕荣平;钱程;;从能量输入角度讨论高原隆升的环境效应[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3期
9 谢冰晶;程捷;田明中;;浅析青藏高原隆升对第四纪的气候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冈底斯中段为例[J];地质与勘探;2011年01期
10 蔡雄飞;顾延生;吴丽云;;对青藏高原隆升研究的几点思考[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边千韬;;青藏高原隆升机制初探[A];青藏高原与全球变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2 傅容珊;黄建华;常筱华;薛霆哠;李力刚;;青藏高原隆升三阶段模型的数值模拟[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3 崔军文;史金松;王连捷;高静;戴俊明;;青藏高原隆升和变形动力学的数值模拟[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4 史金松;崔军文;;青藏高原隆升的数学模型及计算处理[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傅容珊;李祖宁;黄建华;;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数值模拟[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葛肖虹;任收麦;刘永江;;青藏高原隆升动力学与“亚澳”陨击事件[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7 李吉均;;青藏高原隆升问题[A];地貌·环境·发展——2004丹霞山会议文集[C];2004年
8 黎敦朋;李新林;周小康;杜少喜;;从库木库里盆地看青藏高原隆升[A];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文集[C];2005年
9 葛肖虹;任收麦;马立祥;;青藏高原隆升的环境效应[A];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傅容珊;李力刚;黄建华;徐耀民;常筱华;;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三阶段模式的动力学模拟[A];寸丹集——庆贺刘光鼎院士工作50周年学术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英;我科学家找到青藏高原隆升重要过程[N];北京科技报;2003年
2 记者 林英;我科学家找到青藏高原隆升重要过程[N];光明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钟哲 实习记者 唐红丽;青藏高原隆升是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的物质条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记者 王勇 邱德青;青藏高原隆升形成东亚季风[N];文汇报;2001年
5 龙腾飞 马勇;八国专家欲解青藏高原隆升谜[N];中国矿业报;2006年
6 特约记者 曹菲;青藏高原隆升:印度/亚洲板块五阶段碰撞推进[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7 林英;青藏高原何时隆升 我科学家指点迷津[N];中国矿业报;2003年
8 记者 赵凡;2700万年前青藏高原就升到了4000米[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9 ;青藏高原并非短期内“长高”[N];大众科技报;2007年
10 ;七作家走马黄河[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袁冶;柴达木盆地冷湖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气候特征及对全球气候变化与高原隆升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宋春晖;青藏高原北缘新生代沉积演化与高原构造隆升过程[D];兰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秋实;青南巴庆地区新生代环境演化与高原隆升[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2 王德朝;吉隆盆地构造、环境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D];北京大学;2008年
3 秦永鹏;柴达木盆地大浪滩地区钻孔岩芯的磁性地层与古环境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59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559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