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断裂及其伴生微构造对不同类型储层的改造机理

发布时间:2019-11-27 14:28
【摘要】:断裂带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即断层核和破碎带。由于断层核、破碎带与母岩间的物性具有一定差异,断裂在低-非孔隙性岩石和高孔隙性岩石中的表现形式明显不同,使其对储层物性具有相反的改造作用。传统观点认为,储层受力变形均会形成裂缝,而实际上高孔隙性储层中发育的是变形带,会降低储层的物性。中国含油气盆地多为陆相盆地,储盖层普遍为砂泥互层地层,受岩石固结程度、泥质含量、物性等因素影响,断裂在砂泥互层地层中具有6种断裂带结构类型:解聚型断裂带、碎裂型断裂带、层状硅酸盐-框架断层岩型断裂带、断层角砾岩型断裂带、断层泥型断裂带和涂抹型断裂带。以松辽盆地大庆长垣葡萄花油层高孔隙性储层和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致密火山岩储层为例,系统剖析断裂伴生微构造类型及其对储层反向改造作用。通过对大庆长垣杏树岗背斜带过断裂带钻探X7-20-S632井的岩心观察,发现断裂滑动面周围伴生大量变形带,且随着距滑动面距离增加,变形带密度越来越小。微观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变形带具有比母岩更低的孔渗性。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为致密的火山岩储层,储层变形后形成裂缝,徐中、徐东断裂两侧伴生裂缝密度随着距断裂距离增加逐渐减小,统计表明,断裂附近火山岩储层较远离断裂储层的孔隙度明显提高。依据断层核、破碎带的分布规律,建立了理想的地质模型,模拟了断裂伴生微构造的发育对流体流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储层中的变形带或裂缝发育达到一定程度时,对流体流动具有明显的阻滞或输导作用,因此,断裂及伴生微构造对储层物性具有反向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庆新;白雪松;辛世伟;王桂芳;;欧利坨子微构造成因及其对油田开发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9年14期

2 任燕飞;;综述储层微构造概念、模式、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年10期

3 A.J.Barker.Blackie;Glasgow;高坪仙;;变质构造和显微构造导论[J];国外前寒武纪地质;1991年03期

4 杨宏伟;;微构造适用性探讨[J];地质论评;2000年S1期

5 朱红涛,胡小强,张新科,陈峰;油层微构造研究及其应用[J];海洋石油;2002年01期

6 向光芹;陈恭洋;吴东胜;;温西一区块微构造图的编制及其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杨春;王燕;王波;;鄯善油田西Ⅱ区微构造分析[J];吐哈油气;2006年01期

8 李新红;王萍;胡景双;王娟茹;;高集油田微构造特征及成因类型分析[J];复杂油气藏;2009年02期

9 徐春华;侯加根;杨玉珍;邓强;唐衔;;用微构造分析的方法精细表征油藏[J];地质学刊;2011年04期

10 蔡军刚,王继光;顺层滑坡动态评价的新方法——微构造方法探索[J];地质灾害与防治;199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洋;刘淑颖;赵利;;微构造硅基银纳米薄膜的表面增强喇曼散射[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刘淑颖;陈晓;刘洋;朱京涛;赵利;;表面微构造硅的热传导性质[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孙卫卫;;教育培训:地壳变形及微构造研究培训班[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4中英文合订本)[C];198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版组稿:张可春 王金法 马勇同 李亮 曲波 许庆勇 张志国 袁起新 ;攻克梁家楼“三高”难题[N];中国石油报;2003年

2 周宏;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N];中国石油报;2005年

3 张可春 王金法 张志国;攻克梁家楼“三高”难题[N];中国石化报;2003年

4 郭焕玲 耿秋红;中原油田濮3-122井 累计增气354.3万立方米[N];中国石化报;2009年

5 李英;“效益筛”筛出大效益[N];中国石化报;2011年

6 驻地记者 张传友 首席记者 高淑华;金马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长停井复产[N];盘锦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冯国进;飞秒激光微构造硅光学性质研究及实验装置[D];复旦大学;2010年

2 鲍玺;超短激光脉冲表面微构造硅及其光电性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吕鹏佶;辽河大民屯凹陷沈161块微构造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宋丽媛;高尚堡油田复杂断块油藏微构造精细表征[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3 辛世伟;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沈84-安12块沙三段微构造特征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4 姜国超;辽河断陷齐3-17-5块油层微构造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5 李媛;飞秒激光微构造硅的光电性质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王雷;鄯善油田微构造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7 刘洋;飞秒激光微构造硅的光学特性[D];复旦大学;2007年

8 杨立伟;微构造硅负载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降解染料污染物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刘淑颖;微构造硅表面金属薄膜的光吸收性质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66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566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a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