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垦利区块三维构造分析

发布时间:2019-12-02 05:12
【摘要】:垦利区块位于渤海南部海域的莱州湾坳陷,它是在中生界基底之上发育的新生代坳陷,郯庐断裂东西两枝分别穿越坳陷的东西两侧。该地区近些年发现的亿吨级油田,不仅埋藏浅、储量大,而且丰度高、测试产能高,显示出巨大的油气潜力。但由于油气成藏特征复杂,区内断裂活动非常发育,该地区仍然属于低勘探区。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针对海上油田勘探开发的特点,从地震数据构造解释出发,在国内外构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构造地质学的理论与构造几何分析方法,配合平衡地质剖面技术,对垦利区块的地震剖面进行了构造精细解析,建立了三维构造几何数字模型;在三维构造恢复获取的构造参数基础上,通过分析与整合,对可能存在的潜在断裂进行了预测。 结合前人对莱州湾坳陷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垦利区块断裂体系受郯庐断裂的控制和影响。地震剖面分析与解释表明,垦利区块莱北断裂是郯庐走滑断裂衍生出的一个以拉张为主的张扭断裂体系,走滑分量较小。 对垦利区块区域地震解释剖面的平衡恢复表明,垦利区块的断裂活动始于孔店组沉积初期,在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早期拉张活动最为强烈,莱北断裂作为主控断层控制着垦利区块的断裂活动,并在整个工区诱发了次级的、反向的具有构造继承性的断裂体系。 垦利区块主要受莱北断裂(一级断裂)的影响,由此衍生出多条反向次级断裂(二级断裂),组成一共轭断裂体系;二级反向断裂又派生出多条与之反向的三级断裂,并形成一共轭断裂体系;四级断裂再由三级断裂派生而成,也组成一共轭断裂体系。次级断裂由上级断裂派生而出,一至四级断裂衍生出良好的构造继承性。 三维构造恢复表明,一级、二级潜在断裂主要分布于断块北部及西部二级断裂附近,一级潜在断裂走向NE,二级潜在断裂走向基本NE向。三级、四级潜在断裂主要分布于一级、二级潜在断裂周围,多与一级、二级潜在断裂斜交或平行。一、二级潜在断裂分布区也是裂缝强度最大、最集中的场所,是油气勘探最有利的目标区。
【图文】:

区域图,带区,莱州湾,走滑


—垦利区块所在区域图1-1莱州湾i#陷西走滑带区域位置1.2.2技术方法研究现状(1)三维构造建模和恢复的研究现状三维构造建模是基于断层相关裙皱理论建立的,它是以地震解释得到的断层面和层位面数据为依据,所建立的当今构造与地层变形之间的空间关系的一种理论[33】。作为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己经成为地质体空间特征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断层相关招皱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的三维构造模型能清晰的展示地下构造和其几何变形特征、地层和断层面的接触关系,通过复杂构造的几何学特征的限定,有效降低山前冲断带等复杂构造区域的多解性[34]。随着三维构造建模在油气资源勘探领域中取得巨大的成功,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地质工作者的关注。三维构造恢复是通过对三维构造建模中断层面和变形地层用相应的计算方法去褶皱和去断层的过程。通过这种空间平衡恢复手段,就可以复原古构造活动发生初期沉积地层的变形特征

走滑构造,次级构造,构造格局,构造位置


7个次级构造单元。东部走滑构造带、西部走滑构造带呈北北东走向,其余各次级构造均以北东东或东西向为主(图2-1) 至今已发现了古生界、中生界、沙河街组、东营组四套含油气层系。8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贵廷,钱祥麟,蔡东升;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2 侯贵廷,钱祥麟,宋新民;渤海湾盆地形成机制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3 陈宣华,王小凤,张青,陈柏林,陈正乐,Harrison TMark,YinAn;郯庐断裂带形成演化的年代学研究[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4 夏邦栋,李培军;中国东部扬子板块同华北板块在中──晚三叠世拼接的沉积学证据[J];沉积学报;1996年01期

5 乔秀夫,张安棣;华北块体、胶辽朝块体与郯庐断裂[J];中国地质;2002年04期

6 李春昱;用板块构造学说对中国部分地区构造发展的初步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1975年01期

7 任建业,李思田;西太平洋边缘海盆地的扩张过程和动力学背景[J];地学前缘;2000年03期

8 李宏伟,许坤;郯庐断裂走滑活动与辽河盆地构造古地理格局[J];地学前缘;2001年04期

9 管树巍;Andreas Plesch;李本亮;陈竹新;何登发;;基于地层力学结构的三维构造恢复及其地质意义[J];地学前缘;2010年04期

10 牛漫兰,朱光,刘国生,王道轩,宋传中;郯庐断裂带中-南段中生代岩浆活动的构造背景与深部过程[J];地质科学;2002年04期



本文编号:2568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568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1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