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电阻率图像及各向异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图文】:
卖验系统示意图
级加载至11.11,22.22,33.33和40MPa,然后以-2.0×10-2MPa/s的速率逐级地卸载至0MPa.在加载和卸载至不同应力时实施应力保持,直到3条测线的视电阻率数据均采集完毕,同时要求每块样品总的测量时间不超过20小时.图4样品在无压力状态下电阻率重复测量结果相对第一次测量结果的变化图Fig.4Therelativeresistivitychangebycomparingrepeatedmeasurementwiththefirstmeasurementbeforeloading图5样品Ⅰ(a)和样品Ⅱ(b)的应力(单位为MPa)加载和卸载曲线Fig.5Thestress(inMPa)loadingandunloadingcurvesofsampleⅠ(a)andsampleⅡ(b)2实验结果及分析2.1视电阻率相对变化图像前人的研究大多采用两个或者几个电极(Parkhomenko,Bondarenko,1960;Braceetal,,1965;Yamazaki,1965;Brace,Orange,1966,1968a,b;陈大元等,1983;金耀等,1983;张金铸,陆阳泉,1983;张天中等,1985;安金珍等,1996;陈峰等,2000,2002,2003a,b,2013),因此只能建立一点或同一深度上几点的视电阻率随应力变化的关系曲线,而无足够数据来构建视电阻率随应力变化的动态图像.在本研究的实验中,布设了两条均包含43个电极的测线L1和L2,隔离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斌,戴跃进,王占国;储层环境岩石电阻率变化规律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年03期
2 罗励泽;;在不同地质环境中岩石电阻率的变化[J];地球物理勘探;1959年02期
3 陈有发;受压岩石电阻率的方向性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J];华南地震;1993年03期
4 范宜仁,邓少贵,周灿灿;柳东地区岩石电阻率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5期
5 刘志伟;曲日涛;任志勇;李冰;唐磊;;疏松砂岩岩石电阻率实验方法[J];石油钻采工艺;2012年S1期
6 范宜仁,邓少贵,刘兵开;淡水驱替过程中的岩石电阻率实验研究[J];测井技术;1998年03期
7 黄隆基;润湿性对岩石电阻率影响的模型估算[J];地球物理学报;1995年03期
8 付君眉,张玉胜,李海峰;岩石电阻率的测量[J];地球物理测井;1989年02期
9 邓少贵,范宜仁,段兆芳,刘兵开;多温度多矿化度岩石电阻率实验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0年06期
10 周启友;杭悦宇;刘汉乐;戴水汉;徐建平;;饱水和排水过程中岩石电阻率各向异性特征的电阻率成像法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峰;安金珍;廖春庭;;两维弹性约束差应力作用下岩石电阻率变化形态实验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2 安金珍;修济刚;陈峰;陈大元;;实验室用高精度岩石电阻率自动测量系统分析[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陈大元;修济刚;安金珍;陈峰;;单轴压力下有补给水岩石电阻率变化各向异性研究[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4 董刚健;;浅谈沉积岩石电阻率成因[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册(铀矿地质分卷)[C];2011年
5 陈峰;廖春庭;安金珍;;低围压下,岩石电阻率变化形态和各向异性实验研究[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6 陈峰;安金珍;廖春庭;陈大元;;动态岩石电阻率变化各向异性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7 陈峰;廖春庭;安金珍;修济刚;李良梅;;原始电阻率各向异性岩石的电阻率变化各向异性实验研究[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斌;单轴固定速率加、卸载下岩石电阻率图像及各向异性动态变化的实验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
2 曹婷;恒定电流场中岩石电阻率与四性关系的数值模拟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69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569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