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柳江盆地三维地质建模及核心区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发布时间:2019-12-06 05:06
【摘要】:柳江盆地得名柳江庄,隶属于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位于北燕山脚下,总面积约为378km2。柳江盆地地层发育完全,时代齐全,分布广泛,清晰地保留着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的地质演化历史遗迹,“弹丸之地,五代同堂”名副其实,是著名的基础地质野外教育基地。本文依托秦皇岛柳江盆地1:5万水文地质调查,对柳江盆地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和核心区水资源量计算与评价进行了研究,可以为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提供更加直观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为当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根据大量的野外调查数据,以及收集整理前人的原始资料,充分了解了柳江盆地的地层结构和主要的地质构造,确定了柳江盆地的边界条件,运用GMS结合钻孔数据和剖面资料,建立了柳江盆地三维地质模型。模型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分层次地展示柳江盆地整体结构的形态并实现了三维可视化,可以展示单个、多个、混合地层的三维结构,可以展示任意横纵公里网格处的剖面,可以展示多个南北、东西向剖面组成的栅栏图,从而清楚明确地显示柳江盆地的三维地质条件,为查明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形成、赋存、运移,以及水质、水量的分布,地层的演变情况提供了直观可视化的地质模型,为柳江盆地1:5万水文地质调查丰富了成果,为各大地质院校在柳江盆地开展进行的地质实习提供了更加详细直观的参考图鉴,为柳江盆地水资源量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撑。根据野外调查获得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参数,将核心区大石河-汤河地下水系统分为驻操营分区、石门寨分区、灰岩埋藏分区、花场峪分区和汤河分区,然后进行水资源量计算与评价,最终得到评价区地下水系统的总补给资源量约为1822.209×104m3/a,总排泄量为1889.299×104m3/a。评价区地下水资源年际均衡量-67.091×104m3/a,为负均衡,根据监测孔观测地下水位多年平均变化为-0.45m,水位逐年降低,通过建立的柳江盆地三维地质模型计算得到评价区地下水资源年际均衡量为-69.581×104m3/a,基本与水均衡方程计算的结果一致,精度较高,结果准确性较好,符合计算评价要求,可作为柳江盆地核心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依据。核心评价区地下水的可开采资源量为1374.247×104m3/a,其中石门寨岩溶地下水分区的可采资源量达到707.719×104m3/a,占51.5%。
【图文】:

三维地形图,侵蚀构造,碎石堆,大平台


7图 2-2 柳江盆地三维地形图柳江盆地可以划分出 4 种地貌区,,具有不同的成因类型和地形特征。1.侵蚀构造区该区分布在西部的大平台、轿顶山一带,形成时期为第三纪。该区山势险峻,走向近南北,多尖顶或锯齿形山脊,坡度一般 40~50°,局部 70~85°,海拔高度500~780m,基岩主要由花岗岩和部分沉积岩组成。沟谷多呈树枝展布,形态多呈“Ⅴ”形谷,山麓多以重力崩塌物和碎石堆积为主。

气候要素,变化特征,雨量


约占 30%左右,雨季集中在 6~9 月,累计雨量占全年 80%左右,雨量年际变化及季节变化均比较大(图2-3)。图 2-3 柳江盆地气候要素多年平均变化特征2.2 地质概况2.2.1 地层与岩性区内地层岩性的种类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岩类。出露的地层顺序由老到新依次为青白口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第四系,缺失白垩系和第三系地层,具体层序和特征如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4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广金;福州盆地形成与发展探讨[J];地质科技情报;1982年S1期

2 黄全忠;;虾拉沱盆地性状与地震[J];四川地震;1987年03期

3 陈国达;造盆作用及成矿盆地的历史——动力综合分类建议[J];地球科学进展;1993年03期

4 戴苏兰,刘树根,赵永胜,赵泽江,高芳珍,吴世林,牟凤荣;云南保山盆地的形成与演化[J];石油实验地质;1998年02期

5 王新民,李相博,郭彦如;改造型盆地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向[J];河南石油;2002年04期

6 王海然;赵红格;乔建新;高少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早-中侏罗世延安期沉积边界恢复[J];地质科技情报;2013年04期

7 朱夏;试论古全球构造与古生代油气盆地[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3年01期

8 郑荣椿;云南昭通第三纪褐煤盆地成因的探讨——对“岩溶侵蚀盆地”成因的异议[J];中国岩溶;1985年Z1期

9 王发宁;江西周田盆地成盐地质条件分析[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6年02期

10 万静萍,马立祥,周宗良,张印斋;变形盆地沉积相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建明;叶杰;刘家军;顾雪祥;;论我国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与沉积盆地演化的关系——以右江盆地为例[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2 柳益群;韩作振;冯乔;邢秀娟;樊爱萍;杨仁超;;天然气、煤、铀共存关系初探——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为例[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李忠;;中国的盆地动力学——21世纪开初十年的主要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岩石圈演化研究室[C];2014年

4 李国栋;申少宁;;吐鲁番—哈密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其含油气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8)[C];1990年

5 刘建明;谭俊;储雪蕾;刘伟;陈旭瑞;;沉积盆地中的成油与成矿:盆地流体作用的两个方面[A];寸丹集——庆贺刘光鼎院士工作50周年学术论文集[C];1998年

6 吴浩若;;广西十万大山盆地的构造古地理及其有关油气前景[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7 赵俊峰;刘池洋;喻林;;鄂尔多斯盆地沉积、沉降与堆积中心的迁移及其地质意义[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麦昌荣;;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中心探讨及其找油气前景[A];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集刊(第11-12号)[C];1994年

9 王立飞;张莉;曾祥辉;;礼乐盆地沉积特征研究[A];海洋地质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顾雪祥;李保华;付绍洪;徐仕海;董树义;;右江盆地成矿-成藏流体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刘晓慧;松辽外围发现5个中新生代油气远景盆地[N];中国矿业报;2012年

2 江其勤 黄泽光;秦岭—大别两侧盆地勘探前景广阔[N];中国石化报;2006年

3 通讯员 朱立英 李雪梅;拓宽千米油层新视野[N];大庆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增连;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盆地渐新世—中新世孢粉记录与东亚季风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王斌;渭河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盆山耦合与风尘沉积[D];南京大学;2014年

3 张雪;渭河盆地天然气及氦气成藏条件与资源量预测[D];长安大学;2015年

4 宋鄂平;青藏高原中部改则盆地沉积地层的粘土矿物特征及古气候环境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5 胡丽沙;华南板块南缘二叠系-三叠系沉积记录及物源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6 李双庆;中国东北地区fi中生代典型盆地火山作用及沉积物源演化特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7 赵德军;思茅盆地东南缘与哀牢山构造带的盆地耦合过程及其地质演化[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8 吉云平;泥河湾盆地第四纪古湖最终消亡过程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6年

9 赵阳慧;南海北部陆缘白云凹陷盆地构型及其形成演化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10 张海林;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致密油层综合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鹏程;柳江盆地三维地质建模及核心区地下水资源量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2 张昊祉;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胡骁;基于遥感和高精度DEM数据的鹤庆盆地活动构造识别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梁霄;茂名盆地晚中生代沉积记录与古南海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张立军;青海共和盆地下—中三叠统物源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朱昊;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南段地质结构及其形成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章朋;胶莱盆地白垩系底部林寺山组砾岩沉积特征及盆地演化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8 陈玉良;鄂尔多斯盆地盒8期原型盆地沉积体系及岩相古地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朱国胜;六盘山盆地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分析及有利油气区预测[D];长安大学;2015年

10 刘志;亚诺斯盆地新生界卡沃内拉组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70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570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6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