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成因机制

发布时间:2020-02-14 08:58
【摘要】:深水重力流作为地球上最主要的沉积物搬运机制,能够在海底斜坡和深海平原及深湖区形成厚度和规模巨大的粗碎屑砂体沉积及伴生的细粒沉积,砂体中往往赋存大量的油气,是现今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本论文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为例,对湖盆深水重力流岩相类型、岩相组合、沉积类型及特征、触发机制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基于构造背景、轻重矿物组合、岩屑组分等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确定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物源主要来自西南、南部、东北三个方向。研究区湖盆西南及南部滨浅湖区发育不同规模的辫状河三角洲,东北部滨浅湖区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湖盆具有大范围的半深湖-深湖区,为湖底扇、滑塌体等重力流沉积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可容空间,是重力流沉积物的汇集区域。基于岩心、测井等资料,陇东地区重力流可划分为7种岩相类型。岩相类型包括:滑动岩(Lf1)、滑塌岩(Lf2)、厚层块状砂岩(Lf3)、薄层-中层块状砂岩(Lf4)、块状含砾泥岩、粉砂质泥岩(Lf5)、薄层-中层具层理的砂岩夹泥岩(Lf6)、泥岩和页岩(Lf7)。其中Lf1、Lf2是块体搬运成因,Lf3、Lf4、Lf5是碎屑流成因,是研究区重力流的主要组成部分,Lf6是浊流成因,Lf7是深水悬浮沉积成因。上述7种岩相构成了两种重力流沉积体——湖底扇和滑塌体。湖底扇分为内扇、中扇、外扇三个亚相。内扇包括主水道和主水道侧缘两个微相,主水道主要发育砂质碎屑流成因的厚层块状砂岩(Lf3),主水道侧缘主要发育碎屑流成因的中层块状砂岩及浊积岩,自下而上岩相变薄变细。中扇是水道化朵叶体,分为分支水道、分支水道侧缘和水道间三个微相,分支水道主要由砂质碎屑流成因的中层块状砂岩组成(Lf4),分支水道侧缘发育薄层碎屑流成因的块状砂岩、粉砂岩(Lf4)和浊积岩(Lf6),水道间发育薄层泥岩(Lf7)。外扇是位于中扇外围和前端的无水道朵叶体,包括浊积席状砂和湖泥两个微相,主要由浊流成因的薄层Bouma Tabcd段构成(Lf6)。滑塌体分为近端、远端两个亚相。近端由滑动岩和滑塌岩组成(Lf1、Lf2),发育具滑动面的细砂岩、粉砂岩和具变形构造的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等。远端由碎屑流舌状体和浊积体构成,发育砂质碎屑流成因的细砂岩(Lf4)和泥质碎屑流成因的粉砂质泥岩、泥岩等,以及浊流成因的Bouma Tabcde段(Lf6)。长7沉积期基底沉降,湖盆迅速扩张达到鼎盛,深湖区广泛发育湖底扇和滑塌体。西部和南部物源控制的湖底扇规模大于东北部湖底扇;滑塌体主要位于西北部,规模较小。长6沉积期湖盆逐渐萎缩,浅湖区发育大规模建设性三角洲,深湖范围缩小。东北物源控制的湖底扇规模大于南部湖底扇;滑塌体主要位于深湖区西部,规模较小。长7-长6沉积期整体是构造控制下水进-水退序列构成的完整旋回。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长6沉积期湖盆具有形成重力流所需的地形坡度、物源供给以及地震事件、火山喷发、季节性洪水等触发机制各方面的条件。延长组长7-长6沉积期古地貌特征为,陇东地区西部、西南部为坡度较陡的区域,东北部坡度较缓,中部发育多个洼陷区。延长组长7、长6砂岩的裂变径迹分析结果表明,长7-长6沉积期陇东地区正处于印支运动二期秦岭造山带构造活动活跃阶段。研究区识别出记录古地震信息的震积岩,发育液化砂岩脉、液化卷曲变形构造、负载构造及球枕构造、微同沉积断裂等。凝灰岩的发现可作为火山活动的有利证据。通过微量元素以及孢粉分析,长7-长6沉积期陇东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为季节性洪水的发生提供了条件。这些都可以成为重力流的触发机制。在半深湖-深湖区,不同的物源供给、地形坡度以及触发机制会形成不同的重力流沉积体。湖底扇是由季节性洪水提供物源,整体砂地比高,形成明显的切割水道,平面分布面积大。滑塌体是在火山、地震等触发机制作用下,湖盆深水坡折处沉积物失稳垮塌后向下搬运形成的沉积体,整体砂地比低,不发育侵蚀水道,平面上分布局限。根据研究区重力流储层的物性资料和试油成果资料,进行重力流相类型与储层质量和油气富集之间关系的研究。湖底扇内扇主水道的物性在所有沉积微相中最好(平均孔隙度12.2%,渗透率0.59×10-3μm2),其次为中扇分支水道(平均孔隙度10.9%,渗透率0.213×10-3μm2),第三为滑塌体远端碎屑流舌状体(平均孔隙度10.0%,渗透率0.193×10-3μm2)。根据试油层段产油量和试油结论两项指标分析油气富集程度,排在前三由高到低依次为:主水道、分支水道、碎屑流舌状体。分支水道发育频次远高于主水道,主水道高于碎屑流舌状体,结合储层质量、油气富集程度、发育频次综合可以得出湖底扇中扇分支水道是研究区重力流储层最有利的勘探目标,孔渗性均较好,油气富集程度较高,分布广泛。内扇主水道物性最好、油气富集程度最高但分布局限,滑塌体远端的碎屑流舌状体物性较好,分布较局限,二者也可以作为有利勘探目标。
【图文】:

沉积物重力流


判了海底扇舌状体概念[31-32],并且 Normark 的叠覆扇-舌 建立的海底扇模式也被废弃。随着高精度三维地震和海ll 建立了深水高弯曲水道沉积充填模式[54];Shanmugam碎屑流和底流改造成因,提出了碎屑流主导的深水斜坡究的发展历程如图 1.1 所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的时期;而浊流的定义和内涵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些关于 Bouma 层序、扇模式和浊。此外,现代扇和古代扇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56]。虽然道和朵叶的扇模式继续主导着深水沉积研究。二十世纪重新评价,高密度浊流的概念出现争议,深水块状 浊沉积。物重力流定义及分类on 和 Hampton 指出:沉积物重力流是指在重力作用下,积物沿斜坡运动而形成的流动,简称为沉积物流,也称

示意图,沉积物重力流,流变学,浊流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学位论文mpton 按支撑机制把重力流分为四类,,即泥石流(或碎屑流)、颗粒流、物流和浊流(图 1.2)[21-22]。其中碎屑流沉积物中的较粗颗粒由基质支撑是由颗粒间的相互碰撞所产生的分散应力支撑,液化物流由颗粒间逸出动的流体支撑,浊流主要由流体湍流支撑。Lowe 综合了 Dott 和 Middleton & Hampton 的分类优点[29-30],他首先依据变学特征和颗粒支撑机制将沉积物重力流划浊流、流体流、液化流、颗粒或粘性碎屑流。并且又将浊流分为高密度浊流和低密度浊流,在一定条流体可以发生转化(图 1.3)。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金高,周祖翼,王全海,彭勇民,姚鹏;西藏江孜县沙拉岗锑(金)矿区重力流沉积特征[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李冬;王英民;王永凤;徐强;;红河深水扇沉积物重力流特征[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吴嘉鹏;王英民;王海荣;李华;彭学超;邱燕;李冬;;深水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研究进展[J];地质论评;2012年06期

4 贺自爱;全国第一次重力流沉积会议胜利召开[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3年04期

5 王萌;;沉积物重力流及重力流砂体研究综述[J];中国科技投资;2013年30期

6 宋小勇;;重力流沉积研究综述[J];特种油气藏;2010年06期

7 王颖;王晓州;王英民;张春生;;沉积物理模拟实验在确定重力流临界坡度中的应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方石;张培震;刘立;刘招君;张新荣;;辽河高升油田北部沙4段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分散体系[J];世界地质;2011年03期

9 张志平;许晓宏;;高18块莲花油层重力流沉积特征研究[J];内江科技;2010年04期

10 李媛;刘菊;马庆林;卢政环;张国涛;;福山凹陷古近系流一段重力流沉积特征[J];特种油气藏;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邢秀娟;柳益群;郝建荣;;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中、新生代成岩演化史研究[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雷怀彦;官宝聪;;歧北凹陷沙一段近岸水下扇重力流沉积及砂体预测[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刘招君;孙连浦;董清水;朱建伟;方石;;伊舒地堑莫里青断陷下第三系双阳组沉积特征[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陈占坤;吴亚生;罗晓容;陈瑞银;;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段古输导格架恢复[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凤杰;王多云;陈践发;;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层序地层及岩相古地理[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陈占坤;;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段砂岩输导体系研究[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张继庆;官举铭;;湖南大庸上震旦统中的重力滑塌沉积[A];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6)[C];1985年

8 陈洪德;倪新锋;;陇东地区三叠纪延长组沉积层序及充填动力学特征[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吉利明;徐金鲤;宋之光;;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湖相蓝藻及其油源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离退休和其他部门[C];2013年

10 武云云;崔宏星;张庆召;尚兵;;陇东地区传统房屋~(222)Rn、~(220)Rn研究[A];第十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张鹤;陇东能源基地开发总体规划座谈会在兰召开[N];甘肃日报;2012年

2 王全仁;年产百万吨大油田将在陇东诞生[N];中国矿业报;2003年

3 付绪凯 陈涛;宁东油田延长组喜获工业油流[N];中国石化报;2011年

4 卓皆文 任淑珍;华南古大陆研究取得重大进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芬;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成因机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2 孙辉;南海西北部深水区重力流沉积体系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3 黄银涛;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浅海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地质建模[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4 潘树新;大型坳陷湖盆深水重力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5 邵珠福;辽西凹陷南段沙三段重力流沉积与致密储层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6 郑忠文;陕北丰富川油田西部探区油气成藏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7 郭艳琴;富县探区延长组储层微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8 高鹏鹏;延长油田延长组深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预测[D];西北大学;2013年

9 马海勇;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延长组下组合油藏控制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10 张忠义;陇东地区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地质特征及成藏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训涛;他拉哈西—英台地区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施立冬;高升—雷家沙三中亚段沉积相研究与有利区预测[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冯乐;青海文巴地地区下—中三叠统隆务河组沉积环境分析与重力流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4 刘朱睿鸷;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上奥陶统平凉组重力流沉积研究[D];长江大学;2017年

5 王春凌;适用于模拟水下重力流的湍流模型的比较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2年

6 高鸿欣;陇东地区多尺度贫困格局及空间分异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赵桂琴;部分苹果新品种矮化幼树在陇东地区的生长表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赵博;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7储层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9 王鑫蕊;陇东北朝佛教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10 韩超超;陇东地区长7储层岩石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794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5794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0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