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疏散行为的震灾避难场所服务效率评价
发布时间:2020-03-01 22:59
【摘要】:科学评估避难场所的服务效率是提高城市应急水平的前提。传统对避难场所服务效率的评估多偏重于避难场所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缺少对避难者的空间布局和避难行为等避难需求的考虑,这会使评估结果造成偏差,从而容易引起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本文构建了多主体模拟模型,模拟避难者灾后对避难场所的选择、奔跑、安置等关键疏散行为过程,量化评估该地区避难场所服务效率。本文对比了两种量化评估指标在同一案例评估的差异性,一种是传统方法中空间可达性(服务半径覆盖率),一种是利用疏散行为模拟计算出的避难成功率;北京市海淀区的实证研究显示两项指标在同一案例区有巨大差异。这一分析结果显示,传统评估仅利用服务半径覆盖率这一指标来分析避难场所布局现状及规划的合理性存在不足。通过避难疏散行为的模拟发现,以下指标的使用有望辅助提高评估的真实性:(1)避难场所的利用效率。由于设施的利用效率不均衡,会导致避难场所超容或闲置的情况。在充分考虑避难场所的有效服务面积和服务人口的基础上,设计"人均避难面积"等反应利用效率的指标就显得十分必要。(2)避难标识系统的连通性。避难模拟的实验显示避难标识系统可能对避难者逃生疏散具有分流和引导作用,据此,避难场所与周边居民区的标识系统的连通性也是评价其服务效率的关键指标。
本文编号:25841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太田裕;镜味洋史;陈宏德;;探讨地震避难场所的部署计划[J];国际地震动态;1982年01期
2 周天颖,简甫任;紧急避难场所区位决策支持系统建立之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1年01期
3 毛晨曦;;地震来了,城市的灾害能预测吗[J];城市与减灾;2012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徐恬;每个辖区都将有避难场所[N];深圳商报;2013年
2 孔丹凤;防患于未然[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昱杰;城市抗震防灾避难场所的区位选择与空间布局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
2 陈玲;城市交通系统避震应急疏散线路规划方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3 王俊刚;抗震避难救灾据点规划及设计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84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584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