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西藏双湖赞宗错地区类保鄂木保斑岩特征及构造意义

发布时间:2020-03-19 02:42
【摘要】:研究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以下简称班-怒带)内,作者2016年在区域地质填图的过程中,在赞宗错地区发现并决定研究类保鄂木保斑岩岩体。对该岩体的研究对于探讨班—怒带中段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西藏双湖县赞宗错1:5万四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为依托,以板块构造理论和岩浆岩相关理论为指导,在野外地质调查和样品系统采集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赞宗错地区晚白垩世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特征,探讨了岩浆岩形成机理和相关构造意义。研究认为类保鄂木保斑岩岩石组合为中粒花岗斑岩和细粒花岗闪长斑岩,围岩主要为去申拉组角岩化细砂-粉砂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类保鄂木保斑岩属于酸性岩、过铝质岩石、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等。岩浆岩形成机制为部分熔融,具体机制符合批次部分熔融模型,进一步可分为低度部分熔融的和高度部分熔融两个阶段,分别形成中粒花岗斑岩和细粒花岗闪长斑岩。利用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表明:细粒花岗闪长斑岩加权平均年龄为76.40±0.92Ma,MSWD=0.34;据前人资料,中粒花岗斑岩的形成年龄则在79.6Ma~78.3Ma之间,略早于细粒花岗闪长斑岩。通过分析、对比研究认为中粒花岗斑岩与细粒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环境均为碰撞环境,但形成较晚的细粒花岗闪长斑岩,较好的体现了后碰撞的特点。这说明班-怒带中段赞宗错地区在78.3Ma~76.4Ma之间,从同碰撞阶段逐渐转换为后碰撞阶段,在76.4Ma之后,则完全进入后碰撞阶段。
【图文】:

怒江,青藏高原,尼玛县,八宿


图 1-1 研究区交通位置图2 选题背景与依据本论文研究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以下简称班-怒带,是南羌塘地体与拉萨地体的结合部位。班-怒带作为青藏高原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界线,其位于青藏高原的中部,西起于班公湖,一直向东延伸,经改、尼玛县、安多县、丁青县、嘉玉桥而后转向南至八宿县,继而沿怒江进入省西部地区,其中在西藏区内的长达 2800km,宽 20~120km(YinA,et al.,20桂棠等,2006)。目前,国内外地学研究者对班公湖-怒江洋的俯冲极性特洋闭合方式和演化模式等重要的问题有着诸多的争议。近几年在班公湖-怒矿带内(宋扬等,2014),陆续发现了多龙矿集区、商旭金矿等不少矿床-怒带成为青藏高原的一条重要的成矿带。这是因为随着班公湖-怒江洋的俯

技术路线图,岩石样品,岩石,野外资料


图 1-2 技术路线图文献搜集,收集研究区基础地质资料及前人关于班-怒带的读文献,总结发现的问题;野外实地进行详细调查并绘制地质图,仔细观察岩体岩石及其与周边地层的接触关系样式;系统采集岩石样品,详细记录采样位置、样品编号等信息结岩石组合、岩相组合等特征;岩石样品测试:包括岩石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年等相关的测试;整理野外资料,包括地质图等图件的绘制,同时标注出岩石进行数据分析:结合岩石学、岩相学、地球化学和构造地;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58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克忠;朱贤甲;封益城;;某地花岗闪长斑岩[J];地质学报;1959年03期

2 杨平;裴生菊;陈丽娟;唐键;赵海霞;;青海哈日扎含铜斑岩特征及其找矿潜力分析[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3 邵克忠;王宝德;栾文楼;;论德兴班岩铜矿床斑岩岩石类型及岩石特征[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4 戴霜,任育智,程_g,高兆奎,张翔,王方成;公婆泉铜矿岛弧型含矿斑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J];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5 韩英善;郭桂兰;张大明;景向阳;奎明娟;;东昆仑东段哈日扎地区含矿斑岩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J];西北地质;2012年01期

6 丁帅;唐菊兴;郑文宝;张志;王艺云;林彬;;西藏拿若铜(金)矿含矿斑岩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J];矿床地质;2014年S1期

7 迟实福 ,姬金生;阳储岭斑岩型钨钼矿床含矿斑岩及矿化特征[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8 李大新,张德全,崔艳合,丰成友;小赛什腾山斑岩铜(钼)矿床根部带的特征[J];地球学报;2003年03期

9 姜耀辉;蒋少涌;戴宝章;凌洪飞;;玉龙斑岩铜矿含矿与非含矿斑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对比研究[J];岩石学报;2006年10期

10 高建国,夏既胜,陈昌勇;滇西富碱斑岩地球化学特征与金(多金属)矿成矿分析[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祝向平;陈华安;刘鸿飞;马东方;李光明;张红;刘朝强;卫鲁杰;;西藏拿若斑岩铜金矿床成矿斑岩年代学、岩石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34:特提斯—青藏高原地质演化与成矿论文集[C];2014年

2 芮宗瑶;黄崇轲;徐钰;齐国明;;西藏玉龙斑岩铜(钼)矿带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的鉴别标志[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3)——“三江”岩石[C];1982年

3 芮宗瑶;张洪涛;;三江斑岩铜(钼)矿研究现状[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1)[C];1984年

4 芮宗瑶;李荫清;张洪涛;;根据流体包裹体鉴别藏东玉龙斑岩铜(钼)矿带的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4)[C];1982年

5 张连昌;万博;焦学军;张锐;;西准包古图含铜斑岩的埃达克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张金学;刘利超;陈梁;郭桂林;罗洪昌;戚林坤;;宾川小龙潭斑岩铜钼矿找矿新思路的讨论及前景分析[A];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建局6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13年

7 徐恒;崔银亮;周家喜;荣慧锋;姜永果;;程海-宾川断裂带富碱斑岩成矿差异性分析[A];第八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7年

8 张道红;张学书;杨艳;严健;杨平;;扬子地台西缘富碱斑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前景[A];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建局6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13年

9 肖波;秦克章;李光明;李金祥;陈雷;赵俊兴;范新;;冈底斯驱龙斑岩铜-钼矿区外围矽卡岩型铜矿的分布、特征及深部找矿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10 孙卫东;凌明星;丁兴;杨晓勇;梁华英;李聪颖;李贺;范蔚茗;;板块俯冲与斑岩铜金成矿[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32:板块俯冲与成矿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兴科邋石惠;包古图大型斑岩铜(钼)矿勘探开发项目启动[N];新疆日报(汉);2007年

2 ;高次生铜大型斑岩铜抣矿铜抣分离关键技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6年

3 甲丁;我国加大斑岩成矿与油气勘探基础研究[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4 记者 曹中夫;内蒙古发现一中型斑岩钼矿[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5 曹中夫;内蒙古发现一中型斑岩钼矿[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6 巴特 于雪梅;内蒙古阿荣旗境内发现中型斑岩钼矿[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华;滇西鹤庆北衙富碱斑岩金多金属成矿系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2 郝金华;青海三江北段斑岩钼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孙诺;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成矿带典型矿床成矿模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鲍波;岩浆挥发分在矿化斑岩体系演化过程中的行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5 古阿雷;大兴安岭中东部浅成热液—斑岩铜多金属成矿系统成矿地质过程与成矿模式[D];吉林大学;2016年

6 吴楚;西准南部还原性斑岩铜钼矿构造背景与形成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7 梁涛;安妥岭斑岩钼矿的成因及其深部约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8 黄钰涵;昌宁—孟连构造带西南部始新世斑岩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9 冯京;新疆博罗科努地区斑岩相关铜钼金成矿条件与矿产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孟健寅;滇西中甸矿集区晚白垩世斑岩铜多金属成矿系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博;西藏双湖赞宗错地区类保鄂木保斑岩特征及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2 李青;普朗斑岩铜矿床斑岩特征及其成矿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罗晨皓;滇西姚安富碱斑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4 曾梦妮;云南宾川白象厂金矿床富碱斑岩岩石学特征及找矿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5 王佳奇;西藏雄梅铜矿区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成因对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6 邬明华;滇西新生代富碱斑岩的金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7 赵阳刚;云南姚安新生代富碱斑岩的地球化学与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8 张欢;云南大红山地区富碱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与铁铜成矿关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9 李学仁;滇西巍山大莲花山富碱斑岩岩石特征及含矿性[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10 周玉;西藏波龙铜矿区含矿斑岩元素地球化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89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589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e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