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地区晚中新世以来的古植被与古气候研究
【图文】:
图 1-1 最小可能区间获取方式(据魏金辉,2013))中,R-为最小区间的最小值;R+为最小区间的最大值;,R-]的大小(即 R-与 Rmin之差);SS 为上部多余区间[RR+之差)。R0与 SI 和 SS 的倒数相关,其值落在最小气候区路线、古气候重建结果和区域地质背景和植被分布特征相结性和不同植物功能型对各个气候参数变化的响应特征。地区及其周边区域相关研究的孢粉记录、现代植被以及地记录的基础数据库,统计孢粉种类组成、划分孢粉组合,时空分布特征。在孢粉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生物群区化建古植物物种多样性、植物功能型、古植被类型和古气候气候变化特征,分阶段描述两者 8MaBP 以来的变化过程候的相关性,从而为现代区域生态环境的研究提供参考
公式(1-2)中,R-为最小区间的最小值;R+为最小区间的最大值;SI 为下余区间[Rmin,R-]的大小(即 R-与 Rmin之差);SS 为上部多余区间[R+,Rmax小(Rmax与 R+之差)。R0与 SI 和 SS 的倒数相关,其值落在最小气候区间之内.4.4 技术路线将古植被、古气候重建结果和区域地质背景和植被分布特征相结合,分析物物种多样性和不同植物功能型对各个气候参数变化的响应特征。收集珠峰地区及其周边区域相关研究的孢粉记录、现代植被以及地质背景,,建立孢粉记录的基础数据库,统计孢粉种类组成、划分孢粉组合,并总结孢粉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在孢粉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生物群区化以及气间法定量重建古植物物种多样性、植物功能型、古植被类型和古气候参数。古植被和古气候变化特征,分阶段描述两者 8MaBP 以来的变化过程,并分植被与古气候的相关性,从而为现代区域生态环境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技线图如下(图 1-2)。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5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德亮;徐柏青;姚檀栋;郭正堂;崔鹏;陈发虎;张人禾;张宪洲;张镱锂;樊杰;侯增谦;张天华;;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过去、现在与未来[J];科学通报;2015年32期
2 黄文;;中国孢粉学研究进展[J];科技视界;2014年01期
3 秦锋;赵艳;;基于孢粉组合定量重建古气候的方法在中国的运用及思考[J];第四纪研究;2013年06期
4 倪健;;孢粉生物群区化与古植被定量重建[J];第四纪研究;2013年06期
5 魏金辉;郑卓;彭环环;黄康有;张珂;郑艳伟;;基于孢粉植物类群气候区间的古气候定量重建方法[J];第四纪研究;2013年06期
6 边彦明;余佳;邵兆刚;韩建恩;贺承广;;西藏佩枯错盆地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J];地球学报;2013年01期
7 杨兵;张雄华;葛梦春;潘文静;;内蒙古锡林浩特侏罗纪红旗组孢粉化石的发现及其古气候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2013年01期
8 石胜强;袁道先;罗伦德;赵增友;郝秀东;;35000 a BP以来四川洪雅的孢粉记录与气候变化[J];中国岩溶;2012年02期
9 段敏杰;高清竹;郭亚奇;万运帆;李玉娥;干珠扎布;旦久罗布;韦兰亭;西饶卓玛;;藏北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J];草业科学;2011年10期
10 冯晓华;阎顺;倪健;;新疆表土孢粉的植被定量重建[J];地理科学;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石胜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滇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的孢粉记录及古气候意义[D];西南大学;2012年
2 张科;西部地区纹层湖泊高分辨率孢粉记录的晚全新世环境变化[D];兰州大学;2010年
3 姚轶锋;海南岛长昌盆地始新世孢粉植物群及其古植被和古气候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燕杰;拉萨河谷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表土孢粉组合特征的关系[D];西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907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590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