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珠峰地区晚中新世以来的古植被与古气候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9 21:01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世界各地陆续出现许多环境问题,而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的青藏高原尤为突出。因此探讨青藏高原区域植被和气候演化,为现代区域生态环境的研究提供依据势在必行。参考青藏高原研究历史,地层孢粉与古植被类型关系密切,同时它是一种理想的气候记录的代用指标,其分布范围广泛,数据完整,是一种较理想的古植被与古气候重建手段。珠峰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南缘,平均海拔约4200m,具有青藏高原典型的气候和植被特征,而且地层孢粉数据丰富。因本文以孢粉分析为手段,以古植被和古气候变化为研究对象,探讨珠峰地区最近一次快速隆升阶段的古植被与古气候演变特征及规律,通过分析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共收集到57个年龄在8MaBP以内的孢粉组合,所有孢粉隶属67科78属。大部分组合中的乔木孢粉占多数,孢粉含量多为50%-80%,灌木以及草本植物(含蕨类)孢粉只在个别组合内占据优势。(2)从古植物物种多样性、植物功能型和古植被类型三个方面重建了古植被,同时重建了年均温、年降雨量等古气候参数变化过程。结合古植被类型、孢粉植物功能型以及气候参数变化趋势,将珠峰地区古植被与古气候演化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1)晚中新世—早上新世,该阶段主要植被类型为暖温带常绿针阔混交林、寒温带常绿针叶林和温带落叶林;孢粉类型以针叶乔木占绝对优势,主要为广温带物种。气候参数方面,7MaBP时珠峰地区平均降雨量达到8MaBP以来的最大值,之后急速下降,而年均温则呈现多次上升下降变化;(2)晚上新世—中更新世早期,该阶段以寒温带常绿针叶林为主,寒温带混交林和暖温带常绿针阔混交林次之;针叶乔木优势减弱,灌木乘势增加,蕨类植物也开始缓慢增加。随着温度上升,冷温带植物占比下降,而暖温带植物含量则与温度和降水量呈现相同增长趋势,并在0.7MaBP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快速下降;(3)中更新世中晚期,古植被类型均为寒温带常绿针叶林,0.52 MaBP之后的大约30万年间,各种孢粉植物功能型指标和气候参数均无明显变化,珠峰地区环境处于稳定期;(4)晚更新世,该阶段出现了多种植被类型,包括寒温带常绿针叶林、杂类草草甸以及温带草原等;孢粉生活型等各类参数均出现明显变化,广温带、乔木、软阔叶植物孢粉占比急速下降,渐被灌木和草本植物孢粉代替。古气候方面,年均温也出现下降,而降雨量则小幅上升;(5)全新世早期,该阶段植被类型主要为暖温带常绿针阔混交林,另外还包括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阔混交林和温带草原;乔木、广温带、针叶植物孢粉含量优势不再,各种植物功能型的孢粉含量百分比逐渐平衡。气温出现两次明显的升降,降雨量波动较小。(3)讨论了古植被对古气候参数的响应。古植物物种多样性方面,在降雨量值呈弱的负增长时古植物物种丰富度最低,而在年均温值呈弱的负增长时古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植物功能型方面,当年降雨量为1250mm时乔木植物孢粉含量最低,而灌木和草本植物孢粉含量达到最大值;当年降雨量分别为400mm和1300mm时,苔草植物和杂类草植物孢粉含量达到各自最低值;当年均温为6℃时灌木和草本整体孢粉含量达到最低,苔草植物孢粉含量则在8℃达到最低;当年均温值趋于稳定时时蕨类植物孢粉含量达到最大值;年降雨量越趋于稳定常绿植物孢粉含量越低;当年均温上升时,冷温带植物孢粉含量持续下降,而暖温带植物孢粉含量则持续上升;当年降雨量增加时耐旱植物孢粉含量持续下降。
【图文】:

区间,植物功能型,古气候重建,生物群区化


图 1-1 最小可能区间获取方式(据魏金辉,2013))中,R-为最小区间的最小值;R+为最小区间的最大值;,R-]的大小(即 R-与 Rmin之差);SS 为上部多余区间[RR+之差)。R0与 SI 和 SS 的倒数相关,其值落在最小气候区路线、古气候重建结果和区域地质背景和植被分布特征相结性和不同植物功能型对各个气候参数变化的响应特征。地区及其周边区域相关研究的孢粉记录、现代植被以及地记录的基础数据库,统计孢粉种类组成、划分孢粉组合,时空分布特征。在孢粉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生物群区化建古植物物种多样性、植物功能型、古植被类型和古气候气候变化特征,分阶段描述两者 8MaBP 以来的变化过程候的相关性,从而为现代区域生态环境的研究提供参考

技术路线图,植物功能型,孢粉记录,古植被


公式(1-2)中,R-为最小区间的最小值;R+为最小区间的最大值;SI 为下余区间[Rmin,R-]的大小(即 R-与 Rmin之差);SS 为上部多余区间[R+,Rmax小(Rmax与 R+之差)。R0与 SI 和 SS 的倒数相关,其值落在最小气候区间之内.4.4 技术路线将古植被、古气候重建结果和区域地质背景和植被分布特征相结合,分析物物种多样性和不同植物功能型对各个气候参数变化的响应特征。收集珠峰地区及其周边区域相关研究的孢粉记录、现代植被以及地质背景,,建立孢粉记录的基础数据库,统计孢粉种类组成、划分孢粉组合,并总结孢粉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在孢粉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生物群区化以及气间法定量重建古植物物种多样性、植物功能型、古植被类型和古气候参数。古植被和古气候变化特征,分阶段描述两者 8MaBP 以来的变化过程,并分植被与古气候的相关性,从而为现代区域生态环境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技线图如下(图 1-2)。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5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德亮;徐柏青;姚檀栋;郭正堂;崔鹏;陈发虎;张人禾;张宪洲;张镱锂;樊杰;侯增谦;张天华;;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过去、现在与未来[J];科学通报;2015年32期

2 黄文;;中国孢粉学研究进展[J];科技视界;2014年01期

3 秦锋;赵艳;;基于孢粉组合定量重建古气候的方法在中国的运用及思考[J];第四纪研究;2013年06期

4 倪健;;孢粉生物群区化与古植被定量重建[J];第四纪研究;2013年06期

5 魏金辉;郑卓;彭环环;黄康有;张珂;郑艳伟;;基于孢粉植物类群气候区间的古气候定量重建方法[J];第四纪研究;2013年06期

6 边彦明;余佳;邵兆刚;韩建恩;贺承广;;西藏佩枯错盆地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J];地球学报;2013年01期

7 杨兵;张雄华;葛梦春;潘文静;;内蒙古锡林浩特侏罗纪红旗组孢粉化石的发现及其古气候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2013年01期

8 石胜强;袁道先;罗伦德;赵增友;郝秀东;;35000 a BP以来四川洪雅的孢粉记录与气候变化[J];中国岩溶;2012年02期

9 段敏杰;高清竹;郭亚奇;万运帆;李玉娥;干珠扎布;旦久罗布;韦兰亭;西饶卓玛;;藏北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J];草业科学;2011年10期

10 冯晓华;阎顺;倪健;;新疆表土孢粉的植被定量重建[J];地理科学;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石胜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滇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的孢粉记录及古气候意义[D];西南大学;2012年

2 张科;西部地区纹层湖泊高分辨率孢粉记录的晚全新世环境变化[D];兰州大学;2010年

3 姚轶锋;海南岛长昌盆地始新世孢粉植物群及其古植被和古气候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燕杰;拉萨河谷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表土孢粉组合特征的关系[D];西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907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5907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f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