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门源地区震源位置及三维速度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0 13:44
【摘要】:地震精定位和层析成像是研究地震的发震构造及孕育发生机理等的重要方法。本文使用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甘肃、青海数字地震台网及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记录的门源地区的地震资料,应用Hypo2000地震定位方法和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该地区的震源位置参数和地壳三维速度结构。首先利用Hypo2000地震定位方法将收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重定位,获得门源地区高精度的震源位置参数。然后将重定位后的地震数据应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进行速度结构和震源参数的联合反演,获得该地区精细的三维速度结构和更高精度的震源位置参数,结合地质构造背景研究门源M_S6.4地震孕育、发生的深部介质环境及该地区地震活动性与速度结构之间的关系。最后将收集到的地震数据按时间进行划分,研究门源地震发生前后不同时间段该地区地下介质速度结构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震源区速度结构变化与门源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之间的联系,探索具有预测意义的前兆信息,尝试为该地区未来地震趋势预测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经Hypo2000方法重定位后,门源地区地震的定位精度得到了显著提高,消除了重定位前由地震观测报告提供的震源位置成层分布的现象。重定位后的地震在垂直方向上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特征,更能真实的体现地下断层的展布情况。高精度的震源位置为后面联合反演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了有力保障。利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之后,门源地区地震的走时残差均方根显著降低,重定位后门源M_S6.4主震的震中为37.66°N、101.61°E,震源深度为9.65 km。余震序列在水平方向上呈NW-SE向分布,垂直方向上近直立分布,略向西南方向倾斜。门源地区地壳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浅层P波和S波速度结构与地表的地质构造及地形特征密切相关。研究区内地震活动性与地壳速度结构具有很强的对应关系,地震主要分布在高速区及其边缘。门源M_S6.4地震震中附近的P波和S波速度结构均表现出明显的高速异常,且在震源区下方存在P波低速层,这种特殊的构造条件可能是导致此次地震发生的重要原因。门源地区速度结构的时空演化特征显示,不同时间段该地区地壳速度结构分布特征总体一致,但在门源M_S6.4地震震源区附近,P波和S波速度高值异常值的大小变化明显。从2013年到门源地震发生前,震源区的波速在不断增大,2016年1月21日门源M_S6.4地震发生后震源区的波速突然降低,而到了2017年震源区的波速又有所增高。这个过程可能反映了门源地震发生前后震源区应力从积累到震后得到释放然后继续积累的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3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勇;冯万鹏;陈运泰;许力生;李振洪;;基于震源位置搜索的破裂过程联合反演方法及其在典型内陆浅源强震中的应用[J];国际地震动态;2012年06期

2 王周元;用銵波到时确定波速及震源位置的分段迭代计算方法[J];西北地震学报;1980年03期

3 薛志照,王俊国,杨港生;天津市宁河地区五级以上地震震源位置的修订及其意义[J];中国地震;1986年03期

4 李留芷;;台站到时差t_(鋽-銵)相等情况下震源位置的测定[J];地震学刊;1983年03期

5 张小平,,李铁,李涯,张健,金源;测定震源位置的半几何方法在大连遥测地震台网中的应用[J];东北地震研究;1995年02期

6 万永革,李清河,李鸿吉,丁志峰;用遗传算法确定三维横向不均匀介质中的近震震源位置[J];西北地震学报;1997年02期

7 林仙坎;;利用均值寻查法精确测定福建及周边地震震源位置[J];中国地震;2006年02期

8 张小涛;韩丽萍;王晓山;张双凤;杨雅琼;;晋冀鲁豫交界地区震源位置及震源区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J];地震;2011年04期

9 靳玉科;梁向军;靳玉贞;宋美琴;王焱;张玲;;大同震区地震序列震源位置及震源区速度结构初探[J];山西地震;2010年03期

10 王培德;田玉红;吴忠良;倪江川;;1991年9—10月北京马坊地震活动的观测与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勇;冯万鹏;陈运泰;许力生;李振洪;;基于震源位置搜索的破裂过程联合反演方法及其在典型内陆浅源强震中的应用[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2 吴国有;聂永安;冯德益;;利用模糊到时确定震源位置与波速[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刘福田;;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Ⅰ)——理论和方法[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4)[C];1989年

4 吕苗苗;丁志峰;王兴臣;;2012年彝良5.7级地震序列震源位置与震源机制解特征[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5: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论文集[C];2014年

5 马林;郑斯华;;北京地区Conrad面和Moho面的深度分布[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6 赖晓玲;张先康;李松林;刁桂苓;段永红;;张北地震区三维速度结构和震源位置的联合反演[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7 王铭浩;倪四道;;基于波形的门源地震序列震源位置测定研究[A];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七)——专题54:地震物理过程、专题55:智慧地球物理[C];2017年

8 龙思胜;赵珠;;鲜水河、龙门山、安宁河三大断裂交汇地区震源应力场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9 周仕勇;许忠淮;韩京;许洪新;王桂岭;;主地震定位法分析及1997年新疆伽师强震群高精度定位[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10 黄国娇;巴晶;钱卫;;基于地面和井中观测到时的微震震源和速度结构参数同时反演[A];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二)——专题45:深地资源地震波勘探理论、方法进展[C];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孟秀芝;井下爆破震源实时监测与定位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左可桢;门源地区震源位置及三维速度结构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8年

2 王亮;紫坪铺水库地区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程丹丹;井间方向性震源辐射特性研究与能量补偿[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本文编号:25918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5918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f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