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浑江煤田石炭—二叠系找煤前景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20 22:38
【摘要】:浑江煤田处于吉林省的东南部,勘探开发历史悠久,属于老矿区,其找煤一直是吉林省的重点工作之一。浑江煤田主要含煤地层是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并有少量零星分布在侏罗系。浑江煤田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含煤地层的岩性组成、结构、含煤性、建造类型以及煤质特征等很多方面都与华北其它地区和朝鲜平南地区有明显区别,建造上以粗碎屑沉积为主,碳酸盐岩和泥岩的沉积厚度大大低于东、西邻区。在构造分区上浑江煤田属于华北板块南部的浑江太子河凹陷,位于龙岗隆起与老岭隆起之间,因南东向北西方向的挤压而出现了由南至北的分带性,并由达台山老岭断裂分成东西两区。西区含煤地层的方向是沿主要褶皱构造轴部呈北东向,并呈S型展布,含煤地层受断裂切割明显,完整含煤向斜盆地被断裂切割成若干向斜;东区受到的构造应力与西区相比较弱,主要是因为前期的褶皱变形与后期逆冲造成了一系列的叠瓦扇构造,煤系地层主要受到向斜构造的控制。含煤地层的主要沉积相有3种:辫状河、三角洲和障壁海岸。辫状河沉积主要发育在孙家沟组、上石盒子组及下石盒子组;太原组和山西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比较发育;本溪组障壁海岸沉积发育,主要为障壁岛(障壁砂坝)、泻湖及滨外陆棚相。区内石炭-二叠系经历了从障壁海岸到辫状河三角洲再到辫状河的演化过程,水体从西北往东南逐渐退出,总体变浅,沉积物来源于西北方向。原始沉积时期的含煤地层是一个整体并且连续的含煤盆地,其沉积体系为海陆交互相沉积,主要以陆相沉积为主的。区内在中奥陶世-早石炭世时期向上抬升并且受到长期的剥蚀,至上石炭世时期地壳发生沉降,整体呈东高西低的形态,受沉积时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古地貌、古植被、古气候、泥炭沼泽类型、沼泽中水体的深度以及地球化学等条件的影响,可容空间的增加速率与泥炭的堆积速率达到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有利于煤层形成。东区以陆相含煤沉积为主,西区为海陆交互相沉积,主要以陆相沉积为主。石炭纪末期时地壳持续上升,此时的海水已基本全部退出,进入下二叠世时期,沉积相由海陆交互的三角洲平原相过渡为泛滥平原和泥炭沼泽相,形成了晚古生代的第二个重要聚煤时期。根据浑江煤田石炭-二叠系构造、地层分布及含煤地层岩相古地理特征,推断主要找煤方向为A1B1、A2B2区域内的深部地层。
【图文】:

古生界,浑江,龙岗,区域地层


蟆⑼缢骺蟆㈨淖涌蟆⑽酔量蟆⑼骞悼蠛退墒骺蟮取M?2.1 研究区交通位置图2.1 区域地层浑江煤田属于华北地层区-辽东分区-浑江小区,其地层由老到新分为太古界龙岗群(Ar)、中元古老岭群(Pt2)、上元古界、古生界寒武系、古生界奥陶系、古生界石

地质图,煤田区域,浑江,吉林省


图 2.3 浑江煤田区域构造位置图(据吉林省地质志)1 天山-兴蒙造山系天山-兴蒙造山带含有极厚的地壳和复杂的岩石圈结构,它经历了一系列复变动,碰撞带内的岛弧、地块发生拼贴,又划分成 5 个 II 级地质构造单元(1)大兴安岭弧盆系(Ⅱ2):在吉林省的北部,主要构造单元是白城晚古盆地,早期二叠世发育的是由海绵骨针硅质岩及细屑岩组合而成的深海沉为深海槽盆相以重力滑塌堆积为主;晚二叠世时期转变为以半咸水、淡水的陆相冲积扇及湖盆沉积,示西伯利亚板块与松辽中间地块相拼贴,海盆。(2)索伦山-西拉木伦河-蛟河结合带(Ⅱ3):具有岛弧之弧前构造特征,并壳岩片,表明它们并非是伴随新洋壳诞生而形成的大洋或岛弧拉斑玄武岩系(3)包尔汉图-温都尔庙弧盆系(Ⅱ):分布在索伦山-西拉木伦河-蛟河结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志伟;荆保l,

本文编号:2592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592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1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