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鄂尔多斯盆地演武地区长3沉积相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1 21:21
【摘要】:演武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其延长组是低渗透砂岩油藏的主力产层。该区长3油层组砂体普遍发育,储存油气资源丰富,但单井开采程度低,油气产量递减快,含水量高,尤其在产建过程中常遇到各种问题。为满足油田勘探开发的生产要求,对演武地区长3油层组的沉积地质进行精细研究,因此需要开展沉积相的系统研究工作。本次研究的重点内容是沉积相标志的鉴别、沉积微相类型的划分及沉积相分析,建立沉积模式,探究砂体控制因素及展布特征。取得的认识如下:1.对研究区长3油层组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通过区域标志层,结合邻井对比、地层等厚和旋回控制原则,将研究区长3油层组地层划分为长3_1、长3_2、长3_3三个小层,为实现精细刻画沉积相目的,将以上三个小层再次细分为长3_1~1、长3_1~2、长3_1~3、长3_2~1、长3_2~2、长3_2~3、长3_3~1、长3_3~2、长3_3~3等总共9个层。在顺物源方向和垂直物源方向上,共建立7条骨架剖面,地层分布较均匀,长3_1顶部剥蚀严重。2.明确研究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以岩心观察、测井资料、实验分析资料为基础,从岩石学标志、沉积构造标志、古生物标志、测井相标志等四个方面分析研究区沉积环境特征,认为研究区沉积相体系为辫状河三角洲,亚相类型有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主要微相类型为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天然堤、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及水下天然堤,其中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良好。3.建立该区的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的沉积相模式。根据研究区地层沉积特征和构造演化背景,运用点-线-面的研究思路分析演武地区长3油层组沉积相特征。从沉积相的垂向特征和横向特征两个角度分析,通过对单井相、联井相、平面相的研究,最终建立沉积相模式。4.总结出砂体展布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砂体以条带状呈南西-北东向展布,继承性明显,砂体规模从长3_3期至长3_1期依次变小,长3_3沉积期砂体发育最好,砂体最厚可达27m,长3_2沉积期砂体最大厚度达23m;长3_1沉积期砂体相对薄点,最大砂体厚度为19m。
【图文】:

技术路线图,研究方法,辅助标志层,小层划分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如下:读有关鄂尔多斯盆地及研究区的文献,整理好读书笔集各种测井数据和相关图件,对研究区构造和沉积演作打好基础。对延长组地层划分方案的基础上,运用测井资料和岩心主要标志层,,参考辅助标志层,综合考虑地层厚度,比,先对演武地层长 3 油层组地层开展小层划分,然研究区地层对比格架。心观察资料,寻找出研究区明显的沉积相标志,开始柱状图,分析和总结出沉积微相特征,确定研究区沉积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综合分析单井相和连井相建立符合研究区的沉积模式,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图如下

位置图,油层组,延长组,河流相


图 2-1 研究区位置图Figure2-1 Location of the study area2.2 延长组地层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因受到地台基底不均到晚三叠世时盆地形成大型、平缓内陆湖盆油勘探重点地层,其时代和地层划分工作境为内陆湖相,从整体来看,延长组沉积粉砂质细岩、灰黑色泥岩,延长组与富县砂岩沉积为主的河流相,中部为以砂、泥互泥沉积的河流相,总体表现为北粗南细、的延长组地层划分依据是岩性组合和沉积。在垂直方向上,考虑油气分布情况,结划分为长 1-长 10 共十个油层组,各油层组层组是本次研究的重点。各段岩性特征如下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锐;任来义;贺永红;马芳侠;孟旺才;张洪美;陈义国;白晓寅;;鄂尔多斯盆地樊学地区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组合特征及油气意义[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2 孙龙德;方朝亮;李峰;朱如凯;张云辉;袁选俊;贾爱林;高兴军;苏玲;;油气勘探开发中的沉积学创新与挑战[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5年02期

3 杜贵超;;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延长组长62油层沉积相特征及沉积模式[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4年04期

4 鲜本忠;朱筱敏;岳大力;郑秀娟;;沉积学研究热点与进展:第19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综述[J];古地理学报;2014年06期

5 李浩;罗顺社;王维;刘俊;;冯地坑-洪德地区延长组长6沉积相特征研究[J];地下水;2014年06期

6 金振奎;高白水;李桂仔;刁丽颖;闫伟;李燕;张淼;;三角洲沉积模式存在的问题与讨论[J];古地理学报;2014年05期

7 郑忠文;吴彦君;;鄂尔多斯盆地丰富川油田西部探区延长组沉积演化特征研究[J];西北地质;2014年03期

8 金振奎;李燕;高白水;宋宝全;何宇航;石良;李桂仔;;现代缓坡三角洲沉积模式——以鄱阳湖赣江三角洲为例[J];沉积学报;2014年04期

9 刘震;朱文奇;夏鲁;潘高峰;吴迅达;郭彦如;;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长8段岩性油藏动态成藏过程[J];现代地质;2013年04期

10 杨华;刘自亮;朱筱敏;邓秀芹;张忠义;齐亚林;;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与沉积体系特征[J];地学前缘;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窦伟坦;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体系、储层特征及油藏成藏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吴桐桐;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长10-长8物源演化及其构造意义[D];西北大学;2017年

2 王怡;鄂尔多斯盆地演武西地区侏罗系延安组延9-延6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3 李岩;鄂尔多斯盆地油房庄地区延长组长4+5油藏沉积微相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4 孔祥超;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8_1沉积相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5 乐锦波;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沉积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丹敏;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93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593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7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