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平行螺旋传输线用于形变分布式测量的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8 01:55
【摘要】: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一直是国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表和地下位移量是地质灾害监测的重要物理量,而平行螺旋传输线是一种用于测量岩土形变位移的传感电缆,可以实现地表和地下形变位移的分布式测量。为了完善平行螺旋传输线形变测量机理,本课题对其理论和仿真进行了重点分析,并设计了形变分布式测量系统,对理论内容进行了实物验证,为实际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国内外在岩土形变监测方面的主要技术方法,并对各种技术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平行螺旋传输线由于自身可拉伸量大的特点,在形变分布式测量领域优势突出。(2)整体阐述了基于平行螺旋传输线的形变测量机理。平行螺旋传输线在拉伸后特性阻抗会产生变化,通过与时域反射技术的结合,可以测得平行螺旋传输线特性阻抗变化的位置和变化的大小,从而实现对形变位移的分布式测量。(3)推导了平行螺旋传输线的分布电容、分布电感和特性阻抗公式。根据高斯定理分析发现,随着平行螺旋传输线拉伸量变大,其分布电容逐渐减小;根据毕奥-萨伐尔定律分析发现,随着平行螺旋传输线拉伸量变大,其分布电感逐渐增大;综合得出,随着平行螺旋传输线拉伸量变大,其特性阻抗逐渐增大。(4)仿真了平行螺旋传输线拉伸过程中电感和电容的变化。使用Maxwell软件对平行螺旋传输线进行了电磁场仿真,并对仿真结果和电磁场分布图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仿真结果与理论推导结果基本一致。(5)优化和补充了整个测量实验平台。实现了平行螺旋传输线的半自动制作,增加了拉伸平台的电机驱动控制,研发了整个系统的上位机软件。(6)对平行螺旋传输线进行了拉伸形变分布式测量实验和因素方差分析。多点定位测量精度能够达到0.2级,多点拉伸形变测量误差小于3mm;环境温度对测量会有显著影响,测量中加入了温度校准,湿度对测量无显著影响。本课题的研究将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进行了紧密联系,进一步明确了平行螺旋传输线的形变机理,给出了平行螺旋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公式,分析了特性阻抗变化的过程,为平行螺旋传输线在拉伸形变分布式测量上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但平行螺旋传输线的制作精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预测模型可以进一步优化。
【图文】:

茂县,四川省,抢险救灾


过普通的遥感技术根本无法发现其土壤的形变位移,必须结合其它的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立体的监测;图 1.1(c)为抢险救灾现场,虽然我国的抢险救灾能力较强,但在山体滑坡灾害面前,由于土壤湿度大,体积大,人一旦被掩埋就很难生还,因此能够及时预警的实时监测技术才是最能保障人身安全的手段;图 1.1(d)为新磨村的遇难者家属抱头痛哭的场景,,当天早上全村仅有一户有新生儿的家庭早早听见了村后一千米远处山体开始滑落时的响声,成功逃脱此次灾害,可见预警系统对滑坡等地质灾害预防的重要性。(a) 灾前的茂县新磨村 (b) 灾后的茂县新磨村

北界,浙江省,逃生时间,乡镇干部


中国计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人,仍失联 27 人,其中包括 26 名群众和 1 名在现场指挥转移的乡镇干部;截至 2016 年 10 月 9 日,27 名失联人员中被搜救出 19 人,但均被确认无生命迹象,其余 8 人仍为失联状态。因此,在隐患点安装能为人们提供更多逃生时间的预警系统是有必要的。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计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花莲;刘笃喜;张攀攀;;航空精密偶件的分布式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J];现代制造工程;2012年03期

2 冯奇斌;蒋平;吕国强;;面向先进制造的分布式测量系统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7年02期

3 罗小川;刘兴刚;李丹程;曲蓉霞;;分布式测量系统服务窗口动态调度方法研究[J];自动化学报;2008年06期

4 ;LabVIEW用于分布式测量[J];今日电子;2003年07期

5 罗小川;刘晓;王成恩;;分布式测量系统动态时间性能测度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年03期

6 陈瑾;分布式测量用LabVIEW[J];电子产品世界;2003年15期

7 曲兴华,丁金明,韩双来,叶声华;一种基于串行通讯和数显尺的分布式测量系统[J];天津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8 Kurt Williams;;尽在掌握的全球分布式测量[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0年11期

9 罗小川,叶东,车仁生,黄庆成;分布式测量系统状态空间描述方法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赵玉林;项雯;李继昌;;氧化锌避雷器分布式测量装置的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奇斌;吕国强;;面向敏捷制造的分布式测量系统[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王磊;邹小琴;赵平;王岚;;一种基于以太网的分布式测量系统设计[A];四川省电工技术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刘迪仁;;油井参数分布式测量的布里渊光纤传感技术[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Romuald Ma snicki;Janusz Mindykowski;;船舶电网参数的分布式测量系统[A];上海海事大学与波兰格丁尼亚海事大学校际合作20周年科技论文集[C];2004年

5 任永强;李志祥;景影;;分布式测量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A];第十八届中国(天津)’2004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陈熙源;姜峰;;光纤光栅传感器在分布式系统中应用的软硬件实现[A];2004年船舶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沈松;应怀樵;葛宝珊;吕伟;李旭杰;陈辉;张占一;;分布式测量和云智慧测量技术[A];第二十七届全国振动与噪声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年

8 吴虹;季江华;;发动机排气温度测量方法分析[A];2014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赖振讲;侯洵;白晋涛;杨志勇;;多原子束分布式测量和腔中真空单光子组合态的隐形传递[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杜钢;王宁会;;CAN总线在电除尘器监测系统中的应用[A];静电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研究[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SLA实现技术及其应用[N];人民邮电;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鸣;ICF物理实验分布式测量软件系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童仁园;基于螺旋线的岩土变形分布式测量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茂杰;平行螺旋传输线用于形变分布式测量的机理研究[D];中国计量大学;2018年

2 李亚波;基于OFDR的GIS绝缘子表面温度分布式测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3 满晓晶;光纤分布式测量中事件分析及算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蒋平;基于多Agent的分布式测量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5 梁扬;分布式测量系统中优化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

6 彭义;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测量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7 匡维;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浮筏筏体变形分布式测量[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余自强;基于WLAN无线网络测量节点时间同步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韩乃杰;基于分布式宏观应变测试的受弯构件损伤识别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10 秦玉蒙;井—地电位梯度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03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603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f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