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后断层运动活动规律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31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迎春;谢雪梅;陈晓林;;不确定性平差模型的平差准则与解算方法[J];测绘学报;2015年02期
2 杜建军;马寅生;尹成明;龚明权;;龙门山北部陕甘川交界三角构造区断裂活动特征研究[J];地震学报;2013年04期
3 杜建军;陈群策;马寅生;安其美;吴满路;孟文;李国岐;;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地应力状态与断裂活动性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年03期
4 许志琴;杨经绥;李化启;王瑞瑞;蔡志慧;;中国大陆印支碰撞造山系及其造山机制[J];岩石学报;2012年06期
5 桑金;;我国野外基线若干问题的研究[J];测绘通报;2012年03期
6 邓起东;陈桂华;朱艾斓;;关于2008年汶川M_s8.0地震震源断裂破裂机制几个问题的讨论[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11期
7 顾国华;王武星;;区域网GPS观测得到的汶川大地震前后的地壳垂直运动[J];地震;2011年03期
8 张立;刘建华;吕东滨;;地震荷载下岩质边坡动力失稳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外公路;2010年06期
9 于吉海;;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介[J];地理教育;2009年06期
10 彭广亮;张丽娜;姚焕炯;;GPS数据处理方法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显兵;广域实时精密差分定位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2 朱峰;卫星导航中的时间参数及其测试方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15年
3 吴婵;龙门山构造带深部地质结构及其对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制约[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4年
4 王利;地质灾害高精度GPS监测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5 冯威;GPS中央差分定位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6 朱新慧;现代地壳运动参考基准的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7 郝明;基于精密水准数据的青藏高原东缘现今地壳垂直运动与典型地震同震及震后垂直形变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2年
8 刘成龙;汶川地震地下水前兆异常及同震响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戴宗明;青藏高原东部四姑娘山地区晚新生代隆升[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10 陈杨;川西晚三叠世前陆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及油气勘探意义[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媛;汶川Ms8.0地震近震源区震前形变特征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5年
2 刘诗乐;GPS接收机PVT解算研究及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张建强;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活动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丁锐;GPS技术在建筑物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徐志国;双差法重定位及其在常规地震定位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年
6 杨艳锋;GPS定位技术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7 冉永良;四川盆地北部周边构造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8 黄德武;GPS变形监测中多路径效应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9 庄国;GPS信号和导航数据处理若干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10 李秀海;GPS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10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610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