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构造带地壳剪切波分裂与地震重新定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31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RolfMjelde ,束沛镒;就圣安德列斯断层剖析剪切波分裂[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1年04期
2 张范民,李清河,荣代潞;永登5.8级地震前后剪切波分裂特征[J];西北地震学报;1998年03期
3 王培德,K.Klinge,F.Kruger,T.Plenefisch;波形极相似的地震丛集中剪切波分裂的变化[J];地震学报;2000年05期
4 刘希强,周蕙兰,李红,盖殿广;对常用分裂剪切波识别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和误差定量评估方法的研究[J];中国地震;2000年01期
5 刘武;刘立新;沈锦林;;地下任意夹杂对剪切波的散射[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年17期
6 张永久;高原;石玉涛;程万正;;四川区域地震台网的剪切波分裂研究[J];地震学报;2008年02期
7 尹媛媛;林江莉;尹光福;;剪切波成像中剪切波速度变化规律[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1年S1期
8 缪尔伍德;刘胜利;;剪切波资料表明地球有小裂缝[J];国际地震动态;1988年12期
9 刘希强;剪切波分裂中的快、慢波识别方法[J];西北地震学报;1992年04期
10 蔡定国 ,朱佑新 ,吴志明;180°层状压电介质中的剪切波[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原;李世愚;周蕙兰;;剪切波分裂的实验室观测[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高原;;剪切波分裂的时间变化:观测与实验证据[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高原;郑斯华;冯德益;;剪切波的多级次分裂模式[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4 董梅;高玉峰;陈宇卫;唐韵恒;;剪切波波速资料管理工作初探[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5 曹凤娟;高原;;郯庐断裂北带辽宁段剪切波分裂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刘希强;李清河;陈天长;;S波分裂中快、慢波识别方法及其运用[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7 王培德;郭金珍;;波形极相似的地震丛集中剪切波分裂的变化[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刘希强;周蕙兰;郑治真;沈萍;高原;杨选辉;李红;马延路;;剪切波分裂的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9 高原;Stuart Crampin;;剪切波分裂与地震预测[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高原;郑斯华;;剪切波分裂相关函数分析法[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莎;利用剪切波分裂方法研究玉树和冰岛地区各向异性[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
2 戴志阳;西太平洋下地幔D”层的地震波速度各向异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3 石玉涛;南北地震带南段地震各向异性与介质各向异性特征数值模拟初步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云逸;低剂量CT图像的质量改善算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高振洋;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弹性模量的可靠性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3 吴欣亮;基于剪切波变换的纹理分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王敏;BI-RADS分类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对乳腺3、4类结节的鉴别诊断[D];郑州大学;2015年
5 刘庚;秦岭造山带和云贵高原东南缘地壳剪切波分裂[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5年
6 徐荣;基于剪切波变换的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6年
7 孟令飞;云南糯扎渡水库蓄水前后地震活动和剪切波分裂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8 鲍子文;天山构造带地壳剪切波分裂与地震重新定位[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6年
9 管永林;基于地震波干涉的结构动力特性识别及反应预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0 柴昱洲;分数阶M带小波及剪切波域的图像融合算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12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612106.html